國際學校的泰式“快樂教育”

2025-07-28 16:47:18 來源: 《環球》雜誌

2021年4月2日,三名學生在泰國曼谷的一條運河旁畫畫

/《環球》雜誌記者 高博 任芊(發自曼谷)

編輯/馬琼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中國家庭選擇將孩子送到泰國接受基礎教育,特別是在幼兒園與小學階段。家長們選擇泰國國際學校,一方面看中其較高的性價比和教育成本相對較低,另一方面也希望孩子能夠體驗更輕鬆的“快樂教育”。

陪讀媽媽大軍涌入

泰國國際學校協會2024年的一項數據顯示,該協會成員學校迅速增加,目前其全泰有193所國際學校,除了曼谷,普吉、清邁和芭堤雅等旅游勝地也吸引了不少國際學校落戶。

協會副總裁波拉米特&&,越來越多的家長關注到泰國國際學校在培養孩子語言、職業和社會技能方面具有優勢,泰國政府為國家發展吸引外籍人士的政策則進一步刺激了這些需求。國際學校有望成為泰國軟實力的一部分,吸引更多外籍家長將孩子送到泰國讀書。

楊雅來自四川成都,2023年帶3歲的女兒來泰國曼谷讀幼兒園。她女兒所在的班不到20個學生,分別來自泰國本地、中國、日本、英國、丹麥、德國和加拿大等國。

“這裡國際學校的國際化程度比較高,英語是第一語言,我想讓孩子在一個以英語為主的環境裏成長。”楊雅告訴《環球》雜誌記者,她選擇泰國國際學校還有一個原因是這裡成本相對較低,女兒所在的幼兒園一年學費不到10萬元人民幣,比國內的北京、上海這些一線城市以及成都等二線城市學費都低很多。

泰北旅游城市清邁,更是因性價比高、生態環境好、生活節奏慢以及“快樂教育”的標籤,吸引了一群中國家長將孩子送到這裡讀書,形成一支頗具特色的陪讀媽媽大軍。

“作為一個在泰國教育圈待了十年的業內人士,我近幾年最直觀的感受就是:中國家庭帶孩子來泰國讀國際學校的趨勢明顯上升,而且年齡段不斷下探,從初中、高中,延伸到了小學甚至幼兒園。”泰國博仁大學國際事務處主任、泰國華文教師公會副主席王波博士對《環球》雜誌記者説。

王波&&,除了看重性價比高,中國家長的需求也在發生結構性的變化。家長們不再單純追求升學成績,更看重語言能力、全球化背景與人格發展。而一些家庭本身就有移民規劃。泰國社會整體包容,生活成本可控,對華人友好,這些現實因素也促成了“舉家遷移式就學”不斷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隨着來自中國的家庭越來越多,清邁的教育生態也在發生一些變化。中國學生成為清邁國際學校最主要的生源,在一些國際學校裏,中國學生的比例已經超過50%,這樣的高比例無疑會對英語學習環境産生影響。

“快樂教育”不等於“無壓力”

真正走近泰國教育,尤其是頂尖的國際學校,就會很容易發現,所謂“快樂教育”實際並不等於“無壓力”或“無競爭”。在“輕鬆自由”的總體氛圍之下,隱藏着另一面——一種結構性、多維度的教育焦慮。

首先,“快樂教育”不等於無學術壓力,國際學校裏存在着隱形競爭。《環球》雜誌記者走訪過泰國多所頂尖國際學校,發現這些國際學校入學門檻並不低,尤其是對英語能力有一定要求。

很多中國學生即便順利通過入學考試,仍需要接受學校提供長期EALEnglish as an Additional Language,即英語作為額外語言)課程支持,以此提升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與此同時,為了讓孩子能更快跟上進度,家長往往還需在校外聘請英語家教進行課後輔導,實際上就形成了另一種“補課常態”。

而對於英語能力較強的學生,家長的焦慮會投射在中文與數學上,因此中文和數學補習就成為許多學生課後生活的一部分。儘管學校小學階段幾乎不佈置家庭作業,但學期報告中的閱讀、寫作和數學評估仍能真實反映孩子的學習能力。這些看似“溫和”的評估結果,讓不少家長難以放鬆下來。

其次,“快樂”的教育文化背後,是對自主學習能力的高要求。

到了中學階段,泰國國際學校的“快樂”外殼下逐漸顯露出學術挑戰的內核,國際課程更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項目導向的評估方式。

國際學校的管理相對寬鬆,老師佈置的作業較少,放學時間早,加上泰國假期較多,這使得主動學習變得尤為重要。對於習慣了被老師督促學習的學生來説,很容易會在這種體系中“放飛自我”。

記者調研中發現,一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課業任務難以按時完成、項目進展緩慢、學習缺乏計劃性等問題,這時老師會頻繁&&家長,甚至要求面談。無論是對於家長還是學生,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另外比較有意思的一點是,很多選擇在孩子學業中途將其送到泰國讀書的中國家長,還時常不自覺地將孩子在泰國的學習情況與國內的學業進度進行比較,在心理上會經歷一個“比照—焦慮—調整”的過程。尤其是語言、中文、數學等核心學科,一旦發現孩子的表現不如國內同齡人,焦慮便會加劇。因為教育體制存在差異,國際課程中數學學科在起始階段雖看似“簡單”,但注重夯實基礎和理解概念。該課程對學生的要求不局限於算出正確答案,而會進一步要求學生能清晰表達解題思路和邏輯。

上述種種原因,讓人們覺得在泰國的國際學校學習似乎很“輕鬆”,但其實,競爭只是改變了形式,評價標準也更多元化了。在這種教育體系下,家長要學會從“監工者”變成“支持者”,而學生需要從“任務執行者”轉變為“學習的主人”。這大概是經歷教育轉型的孩子和家長會遇到的最具挑戰性的環節,也真實照出了泰國國際學校的“另一面”。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