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洋鐵路”迎新機

2025-07-07 13:44:21 來源: 《環球》雜誌

5月13日,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主持會議,拉共體各成員國外長及代表、地區組織負責人等參加

文/楊建民 單充允

編輯/吳美娜

  2025年是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論壇(中拉論壇)正式運行十周年。6月中旬,第11屆中拉基礎設施合作論壇和第16屆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暨展覽在中國澳門舉辦,與不久前於北京舉行的中拉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有關倡議形成呼應。巴西總統盧拉在此次部長級會議上明確表達了深化中巴基礎設施合作的意願,強調要推動兩國在戰略協同和互聯互通上取得實質性突破。

  過去十年,基礎設施合作一直是中拉合作或戰略對接的優先方向。第四屆部長級會議通過的《中國-拉共體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北京宣言》和《中國-拉共體成員國重點領域合作共同行動計劃(2025-2027)》,成為新時代中拉關係的綱領性文件,超百項合作項目的簽署將中拉整體合作提升到更高水平。

  這一背景下,跨越南美大陸、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兩洋鐵路”項目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規劃中的“兩洋鐵路”連接巴西東海岸至秘魯錢凱港,將為拉美打造一條全新的陸海聯運通道,其建設對推動中拉合作及南美洲地區基礎設施一體化具有重要意義。

  內外因素共促“兩洋鐵路”重啟

  2014年7月,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亞舉行的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領導人會晤上,中國領導人同巴西、秘魯等國家元首就擴大南美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南美洲和亞洲市場互相連接交換意見,併發布《中國-巴西-秘魯關於開展兩洋鐵路合作的聲明》,規劃了一條由巴西東南部的裏約熱內盧州向西延伸,橫跨南美大陸,抵達秘魯卡亞俄港的鐵路藍圖。然而,在當時巴西政局動蕩,拉美多國經濟低迷的背景下,“兩洋鐵路”建設未能得到實質推進。

  2023年盧拉再次執掌巴西政權後,“兩洋鐵路”項目重啟出現轉機。盧拉政府高度重視南美區域一體化進程,宣布重啟南美洲國家聯盟建設、設計“南美一體化路線圖”、建立高級別政治討論機制等,以此應對拉美國家面臨的基礎設施升級的迫切需求。

  盧拉政府認為,巴西現有的交通網絡嚴重依賴公路運輸,鐵路對巴西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盧拉還&&錢凱港的正式運營對拉美國家影響巨大,開港後南美到亞洲的貨運時間從35天壓縮到25天,綜合物流成本降低約20%以上。規劃中的“兩洋鐵路”建成後不僅更能便利巴西的大宗商品出口,也能讓中國的電子産品、新能源汽車等更快進入拉美市場。

  中拉整體合作進入提質升級的新階段,為“兩洋鐵路”重啟提供了重要支撐。在對外合作上,盧拉尤其注重同中國的合作,兩國關係已上升為“攜手構建更公正世界和更可持續星球的中巴命運共同體”。2024年,中國和巴西雙邊貿易達1881.69億美元,同比增長3.5%,中國連續15年成為巴西最大貿易夥伴。中國自巴西進口的主要商品為大豆、鐵礦石、原油、肉類等。中國對巴西出口的主要商品為通信器材、汽車、光伏設備、集成電路、農藥化肥等。盧拉此次訪華,又同中國續簽了為期5年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規模高達1900億元人民幣,為中巴經貿合作提供了穩定器。

  國際地緣經濟政治格局的深刻變化,也助推了“兩洋鐵路”的重啟。美國特朗普政府的關稅壓力給全球經濟帶來巨大不確定性。特朗普政府對進口自巴西的商品加徵10%的最低基準關稅,對巴西鋼鋁産品的關稅從25%提高至50%,巴西國內企業受高關稅和美元加息影響巨大,巴西央行已將2025年的預計通脹率由5.6%上調至5.65%,巴西方面亟需尋求穩定的貿易合作夥伴。

5月16日,一艘貨輪停靠在秘魯錢凱港(無人機照片)

  此外,特朗普多次聲稱要“收回”巴拿馬運河。美國雖於1999年移交了運河主權,但通過“中立條約”保留了軍事干預權,迫使拉美國家尋求更安全的貿易通道。中巴兩國海運對巴拿馬運河的依賴性非常大,其中大豆産品的海運90%通過巴拿馬運河,當前南美國家貨物經巴拿馬運河到亞洲需要35天以上,且面臨運河擁堵、高昂的單次通行費用等問題。“兩洋鐵路”的建設將減少對傳統運河航線依賴,為中拉貿易往來提供更多的確定性。

  多方積極推進

  今年5月,中國國家鐵路局代表團訪問巴西、秘魯等國,與巴西交通部長、秘魯經濟和財政部長、交通和通信部長舉行會談,重點探討了“兩洋鐵路”項目,雙方圍繞鐵路、公路及水路網絡展開技術磋商。據巴西計劃與預算部機構協調秘書若昂·維拉韋德介紹,“兩洋鐵路”線路的選擇正處於研究之中。

  從巴西官方介紹看,目前規劃的方案是從巴西東南部的工業區出發,穿越“鐵四角”鐵礦區、戈亞斯州農業帶以及安第斯山脈銅礦區等資源核心地段,最後接入中國中鐵承建的“東西一體化鐵路”(FIOL),最終到達秘魯錢凱港。巴西規劃部長稱調整後的鐵路避開了亞馬孫雨林核心保護區,全長約6500公里,其中已建成2600公里,總投資預計超過800億美元,將為巴西直接創造80萬個就業崗位。

  秘魯官方同樣展現出積極姿態。5月26日,秘魯經濟與財政部和交通與通信部長在會見中方官員及企業家代表團後,發表聲明稱將尋求與中國、巴西舉行高層會晤,協調三個國家的戰略利益,願意共同出資建設“兩洋鐵路”,並制定框架確定鐵路項目的投資、需求和執行方案,以達成南美區域一體化的目標。

  秘魯總統博魯阿爾特&&,“兩洋鐵路”的建設將有利於降低物流成本,促進人口流動和貨物流通,調整高度集中於利馬的中心城市發展模式,同時有利於秘魯安第斯山區銅礦的建設,促進中秘兩國的經濟增長。

  與挑戰和考驗同行

  “兩洋鐵路”建設的推進也面臨一些考驗或不確定性因素。

  拉美國家政權的頻繁更迭是首要考驗。拉美國家政治始終處於左、右翼周期性搖擺中,領導人任期較短。近年來,巴西、秘魯等國均發生頻繁的政府輪替,給長期基建項目帶來不確定性。為此,相關方構建了“高層元首會晤把握大方向、部長級協調委員會解決具體問題、企業負責實施細節”的運作模式,為項目的穩步推進提供了制度保障。

  安第斯山脈複雜的地質條件和亞馬孫河流域的敏感生態環境,對工程建設提出了極高要求。秘魯境內沿線火山眾多,分佈了31座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火山,且面臨地震頻發的風險。從巴西的阿克裏州進入秘魯後,鐵路還將穿越熱帶雨林區,亞馬孫河的強勁水流和河道中松散的土壤結構導致該地區的地形持續發生變化。

  面對複雜的地質條件,中國工程團隊採用衛星遙感、無人機測繪等先進技術配合地面人員開展詳勘,不斷優化線路設計,採用高架橋和隧道的組合方案,將地質災害風險降至最低,保障項目的順利開展。

  沿線社區的環境訴求也不容忽視。鐵路經過秘魯境內後將經過庫斯科省、烏卡亞利省等印第安人主要聚居區,有關方面在修建“兩洋鐵路”時需妥善處理好鐵路建設與當地社區的關係,例如可以設立鐵路沿線社區發展基金,用於改善當地民生、教育、醫療等,建立由當地居民代表參與的監督機制,確保各方利益得到平衡。

  同時,不排除鐵路項目可能受到美國的干擾。比如,美國方面或因擔憂“兩洋鐵路”的修建將削弱巴拿馬運河的戰略價值和美元結算體系,從而可能會通過資助拉美國家環保團體、施壓地區國家等方式對項目進行干擾破壞。

  諸多挑戰之下,一些觀察人士認為,為推進“兩洋鐵路”,各方應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核心理念,堅持透明開放的運作模式,確保項目給地區帶來實實在在的發展紅利,使“兩洋鐵路”在拉美國家産生廣泛的社會認同基礎。

  展望未來,“兩洋鐵路”如果建成,一方面,巴西及其鄰國可減少對傳統巴拿馬運河航線的依賴,顯著降低大豆、牛肉等農産品出口的物流成本和運輸時間,從巴西貨運到亞洲的海上距離將縮短1萬公里,貨運周期將減少9到16天,物流成本降低超過30%;另一方面,通過次級路網的連接,南美區域經濟聯動將更顯活躍,預計鐵路沿線地區國內生産總值年均增長2.3%,這將為中拉貿易增長注入新動能。

  (楊建民係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員;單充允係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院博士研究生)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