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爾:“小國大外交”顯實力

2025-07-03 22:58:31 來源: 《環球》雜誌

2023年11月10日,埃及總統塞西(右)在開羅會見卡塔爾埃米爾塔米

文/於雪茹

編輯/吳美娜

  近日,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與以色列在卡塔爾首都多哈啟動新一輪關於加沙地帶停火與被扣押人員交換的談判,卡塔爾是本輪談判的斡旋方之一。

  卡塔爾埃米爾(國家元首)塔米姆4月中旬訪問俄羅斯時,兩國元首“就俄卡關係,烏克蘭和中東局勢交換意見”。鋻於當時俄烏停火談判陷入僵局,形勢微妙,卡塔爾埃米爾的訪問讓部分觀察家産生猜想:“卡塔爾會是俄烏停火的關鍵一環嗎?”

  卡塔爾儘管國土面積小,但早就享有“小國大外交”的美譽,尤其是在當前變亂交織的動蕩時局中,不時彰顯自身外交特色和實力。

國際舞&“穿梭客”

  卡塔爾地處波斯灣南岸,佔地面積只有11521平方公里,人口總量305萬。無論從國土面積,還是從人口體量來看,卡塔爾都算是一個“小國”。然而,這樣一個“小國”,卻一直致力於用和平手段解決國際問題和區域爭端,在縱橫捭闔之間,“刷出了”遠超自身體量的“存在感”。

  2020年2月29日,美國和阿富汗塔利班在多哈簽署和平協議,為歷時超18年的阿富汗戰爭畫上句號。卡塔爾作為代表之一出席了簽字儀式。多哈協議的簽署,讓阿富汗民眾暫時獲得安寧。2021年8月30日,美國政府完成從阿富汗撤軍。

  在其他地區爭端斡旋方面,卡塔爾的努力也取得了效果。比如,卡塔爾介入也門政府與胡塞武裝的停火談判。2008年2月,雙方在多哈簽署和平協議。2011年7月,蘇丹政府與達爾富爾地區反對派“解放與正義運動”在多哈達成協定。2022年,乍得過渡政府與44個反對派團體在多哈展開和平談判。

  另據路透社今年4月5日消息,剛果(金)與反政府武裝“M23運動”此前在卡塔爾進行閉門會談,實現了“M23運動”在剛果(金)東部發動閃電攻勢以來雙方的首次接觸。內部人士&&,會談取得了積極進展,下一步談判仍將在多哈舉行。

  面對持續至今的新一輪巴以衝突,卡塔爾從一開始就在發揮調停作用。今年1月15日晚,卡塔爾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宣布,以色列與哈馬斯已就加沙地帶停火達成協定。卡塔爾作為斡旋方之一,受到國際社會矚目。

財力雄厚底氣足

  國際關係中的權力博弈始終圍繞着經濟實力這個軸心運轉。卡塔爾能縱橫捭闔,國家擁有的雄厚財力給了它底氣。

  卡塔爾埃米爾4月訪問俄羅斯的成果之一就包括,卡塔爾宣布向俄方追加投資。至此,卡方在俄羅斯的投資總額將超過130億美元。

  5月1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開啟其第二任期內首次真正意義上的出訪,卡塔爾赫然出現在被訪國家之列。分析人士認為,特朗普的本次出訪,主要就圍繞資金問題。

  美國白宮5月14日發表聲明説,美國與卡塔爾當天簽署總價值超過2435億美元的多項協議,包括卡塔爾從美國購買波音客機和武裝無人機等項目。美國2022年認定卡塔爾為“重要非北約盟友”,美軍駐紮的卡塔爾烏代德空軍基地是美國在中東地區最大的軍事基地。

  觀察人士判斷,卡塔爾之所以成為巴以衝突的合適調解方之一,不僅由於其曾多次在公開場合對巴勒斯坦民眾表達人道主義同情,更重要的是其曾經對哈馬斯提供過真金白銀的幫助,以及在此過程中雙方建立了信任。公開資料顯示,卡塔爾設立了重建加沙地帶委員會,通過資金和物資援助等方式助力加沙地帶建設、民眾生活等。

  卡塔爾的鉅額財富主要來源於其豐富的油氣資源,這些資源不僅為卡塔爾國內政局穩定打下了堅實基礎,也為卡塔爾輸出政治觀點、確立國際話語權提供了條件。

  根據當前已探明的儲量,截至今年4月,卡塔爾的天然氣儲量在全球排在第3位,石油儲量排名第14位。當前,卡塔爾還是液化天然氣最大的生産國和出口國之一,向中國、歐盟等出口天然氣為其積累了鉅額財富,使其一躍成為世界上生活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

  多年前的“阿拉伯之春”導致多個中東政權在動蕩中傾覆,體量不大的卡塔爾卻保持住穩定。究其原因,主要在於其民眾的生活滿意度較高。因具備雄厚的經濟實力,卡塔爾不僅可以承擔會議、談判等開支,還可以為衝突方提供直接經濟援助,為參與斡旋打下根基。

2月19日,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左一)在首都德黑蘭與到訪的卡塔爾埃米爾塔米姆(左三)檢閱儀仗隊

多元發展蓄後勁

  卡塔爾外交上的成功,也得益於其多元發展模式下構建的多邊關係,“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

  卡塔爾幾乎從不排斥與任何國家或地區進行貿易合作。據中國商務部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司發布的《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卡塔爾》,2022年,除中國外,印度、韓國、日本、英國為卡塔爾主要貿易夥伴,美國是僅次於中國的貿易進口國。此外,卡塔爾還摒除宗教政見的差異,在天然氣開採領域與伊朗開展了有效合作。

  不僅如此,卡塔爾還積極推進多元經濟戰略,構建起以能源經濟為核心,民用工業、旅游經濟為輻射的多元發展格局。為減少對能源出口貿易的依賴,卡塔爾發展了一批能源密集型民用工業,生産化肥、鋼鐵、水泥等産品,使國內失業率保持在較低水平。

  2018年,在海灣國家斷交封鎖危機背景下,卡塔爾埃米爾前往拉美多個國家,包括秘魯、厄瓜多爾、巴拉圭和阿根廷等國,強化多元合作,構建多邊聯盟。2017年10月,據路透社消息,卡塔爾對80個國家提供免簽,帶動國內旅游業發展。

  在處理區域爭端和國家摩擦方面,卡塔爾同樣秉持多元對衝的理念。除了積極尋求域外大國的支持,它還積極發展與周邊地區和國家關係。據美國《新聞周刊》網站4月1日消息,卡塔爾首次與以色列和美國一起,參加了“德爾斐的駕車人2025”聯合空中演習,向外界傳遞出卡塔爾與以色列關係不斷加強的信號。

  今年2月,卡塔爾埃米爾出訪伊朗,再次強調“對話是解決衝突的唯一途徑”,“相互尊重和共同利益”是兩國關係的基礎。面對“被孤立”的阿富汗塔利班,卡塔爾與其交好,提供技術援助,幫助重啟喀布爾國際機場,在多哈設立塔利班辦事處,成為塔利班對外政治事務的窗口。

  當然,“小國”卡塔爾的“大外交”成效,也受到多方力量的作用和掣肘,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

  在國際衝突調解中,大國意志往往對談判進程具有決定性影響。以斡旋巴以衝突為例,美國作為在中東地區最具影響力的域外大國之一,其外交政策的單邊主義傾向和“美國優先”原則,決定了其行為的多變性,從而嚴重影響加沙談判的走向。此外,衝突雙方在核心訴求上,如領土主權、能源安全等方面的結構性矛盾,以及不對稱的力量對比,預示着斡旋停火談判等將面臨長期而複雜的挑戰。

  (作者係北方民族大學區域國別研究院研究員、外國語學院副教授)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