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搶購日本抹茶

2025-04-21 07:07:00 來源: 《環球》雜誌

 

這是2022年5月15日在日本埼玉縣入間市裏千家流派茶道教授淺見宗重家拍攝的一碗製作完成的抹茶

文/《環球》雜誌記者 岳晨星(發自東京)

編輯/馬琼

  62歲的山田涼子走進位於日本京都的一保堂茶鋪,赫然發現自己常買的抹茶粉竟然暫停銷售。詢問店員後得到的答覆是“尚不確定何時重新上架”。

  一保堂茶鋪是創立至今已超過300年的一家老字號抹茶店。山田涼子感到困惑的同時不禁感嘆:馳名世界的日本抹茶,為何突然供不應求了?

抹茶也限購

  其實早在去年,多家日本廠商就宣布對部分抹茶粉實行限購措施。“丸久小山園”,一家位於京都府宇治市的宇治茶製造商,宣布自2024年11月起對每位顧客可購買的罐裝抹茶産品限購——每人1件。同時,為保障茶道、寺院等老顧客的需求,決定在其5家直營店實施限購,並壓縮全國零售商的批發訂單。

  一保堂則由於原材料採購成本大幅增加,先是對部分抹茶産品漲價,隨後不得不在其官網及實體店暫停銷售或限購部分商品。《環球》雜誌記者走訪東京銀座三越百貨內的一保堂分店時發現,抹茶産品已銷售一空。

  店員田中麻美告訴記者:“自從去年秋天開始實施限購以來,每天抹茶粉在店舖開門半小時後便會售罄。因地處繁華街區,來購買的既有本地顧客,也有不少海外游客。”

  宇治市的老字號茶店“通圓”自去年11月起,便發現赴日游客的抹茶購買量大幅增加,使得部分高端抹茶産品出現短缺。通圓茶店第24代傳人通圓祐介在接受日媒採訪時&&,這可能是由於百貨商場實行限購後,部分消費者轉而通過其他渠道大量採購抹茶。

  日本國家旅游局公布的數據顯示,由於日元貶值引發訪日旅游熱潮,僅2024年上半年訪日游客數量便創下歷史新高,隨之出現了在海外游客心中認知度較高的“宇治抹茶”供不應求的狀況。包括丸久小山園在內的多家企業經過社交媒體賬號的傳播,也進一步推動了需求增長。

  日本茶葉中央會專務理事鈴木貞美&&,抹茶銷售走高導致日本國內外均出現高價倒賣現象,相關企業不得不採取限購措施防止蓄意囤積以及轉賣的情況發生,但因宇治抹茶本身産量有限,且生産工藝煩瑣,難以在短時間內擴大生産,限購並不能徹底解決抹茶的供需失衡問題。

何以成為“高級茶”

  中國宋代時期,日本僧人榮西來宋朝求學,將臨濟宗傳入日本,他在博多、鐮倉、京都分別建立了聖福寺、壽福寺、建仁寺,因此被稱為日本“臨濟宗之祖”。榮西返回日本時,不僅帶回了佛經和文物,還攜帶了天台山茶種。相傳,一位叫明惠的僧人從榮西手中分得茶種,在京都的栂尾、宇治等地開始種茶,這便是宇治茶的開端。人們將乾燥後的茶葉研磨成粉末,即為抹茶。

  榮西撰寫的《吃茶養生記》被譽為“日本茶經”,書中記載了通過飲茶,並輔以桑葉、桑果、桑枝等的服用或使用,以達到祛病延年、身體健康目的的養生方法,並附有具體的配方。此外,書中還提及他從中國醫者那裏得到的口傳經驗。

  “茶者,養生之仙藥也,延齡之妙術也。”飲茶的健康觀念自鐮倉時代起就深深扎根於日本茶文化中。

  儘管榮西不是第一個將茶傳入日本的人,但他帶回的“茶禮”這一飲茶禮儀和習俗開始在禪宗寺院盛行,推動了日本茶道文化的發展。因此他也被稱作日本“茶祖”。室町時代(1336年至1573年),宇治茶因足利幕府的推崇而聞名全日本,到了江戶時代(1603年至1868年),宇治的制茶匠人發明了“宇治制法”,即將新芽蒸熟後快速烘乾,製成煎茶,使得宇治茶得以廣泛傳播,成為老百姓的日常飲品。綠茶種植也不再局限於宇治地區,慢慢推廣到奈良、滋賀、三重、靜岡等地。

  近現代以來,抹茶因其獨特的遮陰種植方式,能有效提升茶葉的持嫩性和葉綠素含量,從而以澀味輕微、鮮味濃郁的口感以及豐富的營養價值而廣為人知。宇治茶則以其醇厚香氣和恰到好處的甘澀平衡,成為高級茶的代表長期為消費者所青睞。

裏千家流派茶道教授淺見八重子(茶名淺見宗重)在日本埼玉家中的茶室展示茶道步驟:製作抹茶

  日本茶葉中央會專務理事鈴木貞美告訴《環球》雜誌記者,相較於綠茶,一直以來歐美等地都有飲紅茶的習慣。隨着近年來日本飲食逐漸走向世界,對抹茶拿鐵、抹茶冰淇淋等産品的需求也隨之增長,這些以抹茶為原材料的食品不僅出現在日式咖啡館,甚至已經成為星巴克等國際連鎖餐飲店的常規飲品。

  許多喜歡品嘗抹茶甜品的年輕人認為,抹茶的粉末狀形態使其非常適合作為甜點的原料,天然的鮮綠色也增強了視覺吸引力,在東京的淺草地區,售賣抹茶冰淇淋的店舖和茶道體驗項目吸引了大量外國游客。

  抹茶人氣急劇攀升的另一重要原因是,新冠疫情過後人們越來越關注健康。抹茶富含抗氧化物質和提神成分,日本茶業巨頭伊藤園的負責人植木史&&:“經過對外國游客的調研,我們發現他們對抹茶所帶來的健康益處非常感興趣,預計全球對抹茶的需求量將會繼續上升。”

  “市場消費的趨勢推動着包括抹茶在內的綠茶在海內外暢銷。”鈴木貞美説。

  社交媒體的助力,還讓抹茶成功打入了以往較為冷門的市場。京都某茶企的海外部門負責人&&,過去3年裏,公司在非洲和中東市場的批發訂單量顯著增加,阿聯酋更是成了抹茶的主要消費國之一。“在當地的社交媒體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分享自己製作的抹茶拿鐵、抹茶飲品等相關內容,抹茶在中東市場的受歡迎程度正持續攀升。”

供不應求或持續

  除了國內需求旺盛,日本抹茶的出口也在逐年攀升。日本農林水産省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1至11月,日本綠茶出口額達321.35億日元(1日元約合0.05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4%,提前完成既定的312億日元出口目標。其中,包括抹茶在內的“粉末狀綠茶”出口額佔據絕大部分,高達239億日元。過去十年間,日本綠茶出口量增長了約2.5倍,其中超過70%來自抹茶。

  但與此同時,日本2023年的茶葉産量約為7.5萬噸,和2008年相比減少約22%。茶農數量和茶葉種植面積均大幅減少,其中包括主要産地靜岡縣和鹿兒島縣。此外,各地茶園中約四成的茶樹樹齡超過30年,茶樹老化可能導致産量和品質均下降,引發業界擔憂。

  供應鏈的脆弱性也是導致抹茶供不應求的關鍵因素之一。抹茶粉的生産工藝複雜,通常需要使用遮陰種植的茶葉,並經過一年一度的採摘、碾磨等煩瑣工序。未碾磨的抹茶原葉稱為碾茶,目前,煎茶仍是市場主流,但其價格長期低迷。相比之下,碾茶需求旺盛,價格堅挺。

  鈴木貞美&&,日本少子老齡化導致茶農數量減少,茶葉生産整體萎縮。儘管抹茶需求激增,但設置遮陽網需額外成本和勞動力投入,以及需建造單獨的加工設施等因素,多數茶農和茶葉生産商不願主動擴大生産規模。特別是在疫情期間,許多茶農和茶葉生産商因茶葉滯銷被迫減産,如今要恢復到以往的生産水平尚需時日。

  據京都府茶葉協同組合介紹,自去年10月起,高品質、稀有抹茶的供應已跟不上市場需求,加上海外市場難以獲取正宗的宇治抹茶,其需求仍將持續增長,短期內供需緊張的狀況難以緩解。即便增加茶園,從種植到採摘新茶也需要3至5年,短期內難以實現增産。

  當然,受益於長期穩定的供應鏈和合約,並非所有日本國內的抹茶咖啡館或相關企業都會受到嚴重影響。但新進入抹茶市場的企業,尋找穩定的供應商變得更加困難。

  鈴木貞美認為,今年內抹茶供應短缺的狀況或將持續,茶農和相關企業應考慮如何提高碾茶的生産效率。例如,靜岡縣已着手逐步增加碾茶加工基地。同時,日本政府也在研究相關政策,鼓勵茶農將生産重心從其他綠茶轉向碾茶。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