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茲特克:血染滄桑一品紅
一品紅被裝飾在墨西哥城改革大道的花壇上
文/《環球》雜誌記者 譚慧婷 實習生 陳一凡(發自墨西哥城)
編輯/吳美娜
墨西哥有一種本土植物叫一品紅。它一般在冬天盛放,形狀如血紅的星星,阿茲特克人將其視為純潔與力量的象徵,獻給太陽神。如今,它也作為“聖誕花”,即聖誕節和平安夜的象徵,在整個西方世界流行。
從“cuetlaxóchitl”到“nochebuena”再到“poinsettia”,一品紅的“官稱”一路演變,成為墨西哥在西班牙殖民與後殖民時期本土文化被挪用、改造的具有標誌性意義的縮影。
一品紅見證“平安季”
在墨西哥,12月8日是平安夜花節。為慶祝12月的到來,墨西哥城工程與服務局的工作人員會在改革大道中央的花壇全部擺上一品紅。
“濃厚的熱飲、聖誕節還有平安夜氣息撲面而來!改革大道煥然一新,請在墨西哥城標誌性的街道見證假日季。”墨西哥城市政府在社交媒體X&&上寫道,邀請市民和游客參觀12月2日至15日在市中心的一品紅展覽。
墨西哥城旅游局局長阿萊杭德拉·弗勞斯托·格雷羅參加了12月2日的啟動儀式,她希望這個節日能夠保護墨西哥城因10月非常規的降雨而蒙受損失的農民。展覽吸引了墨西哥城四個城區的140名參展商。
事實上,一品紅看起來鮮紅的“花瓣”是它的苞葉。它的花朵其實很小,藏在葉片包圍的中心。維克托和奧斯卡是參展的兩個花商,他們的攤位上還擺放着除紅色一品紅之外其他顏色的一品紅花種。
維克托介紹説,墨西哥城的花朵供應主要來自城內的霍奇米爾科、特拉瓦克、馬格達萊納孔特雷拉斯和上米爾帕四個區,但墨西哥城現在已經不是一品紅的主要産區。“實際上,我們的花雖然是從霍奇米爾科的洛斯維韋羅斯市場批發而來,但我們都知道這些花的源頭是莫雷洛斯州。”他補充道。
奧斯卡介紹説,參展的一品紅花種都是墨西哥的本土品種,一品紅原産地如格雷羅州、米卻肯州和恰帕斯州的花也會來參展。與商業化培育的花種不同,這些一品紅生長在高高的樹上。墨西哥城市政府希望游客能從展覽中了解墨西哥一品紅的種植傳統。
一品紅是墨西哥農業部門的重要收入來源。不過,雖然是原産自墨西哥的本土品種,這裡的農民不得不向美國的公司支付育種專利費以種植一品紅。墨西哥城自然資源委員會數據顯示,2024年一品紅年産超過2100萬株,産值約4500萬美元(約合9億墨西哥比索)。國際上已註冊的一品紅品種專利超過300種,但截至目前,墨西哥只在2022年註冊了7個品種專利。
一株一品紅在墨西哥的售價為1.5至4美元不等(約合30比索至80比索)。而在美國,最便宜的一品紅在超市裏賣9.9美元一株。根據美國農業部數據,2023年一品紅在美國全年的銷售額超過1.8億美元。但由於美國的土壤政策,墨西哥無法向美國出口整株一品紅,只能出口插枝。由於缺乏外部市場需求,墨西哥一品紅産量一直變化不大。
千年文化遺産散落
阿爾瑪是塔斯科鎮的導游,該鎮位於格雷羅州,被認為是一品紅的發源地。“Taxco”來自阿茲特克人的納瓦特爾語“Tlachco”,意為“打球的地方”。古代阿茲特克人認為,球類運動象徵宇宙中善惡力量對抗,贏得球賽的人會被光榮地獻祭給神明。
阿爾瑪希望人們了解,一品紅就發源於這裡。在納瓦特爾語中,墨西加人(阿茲特克人前身)稱一品紅為“cuetlaxóchitl”。“cuetaxtli”意為皮革,“xóchitt”意為“花”或“花中女王”。因此,“cuetlaxóchitl”指“枯萎之花”或“像皮革一樣有耐性的花”。對當時的墨西加人來説,其如血的花瓣象徵着戰死的阿茲特克勇士的純潔和新生。
納特瓦爾語是阿茲特克人語言的一種,其重要性及影響力因為西班牙征服美洲而中斷。如今在墨西哥,約有170萬人仍使用該語言。
但並不是所有的阿茲特克戰士在死亡後都會被獻祭,只有當一品紅的血紅色來自具有絕對力量的戰士的鮮血,才能為太陽神奉上崇高的力量。因此,只有為自己的城邦光榮戰死的戰士會被帶回故鄉,在祭壇的儀式中飛升。“這是我們小時候爸爸媽媽會講的故事,但現在沒有人這麼説。一切都是為了生意。”阿爾瑪説。
在阿茲特克帝國時期,一品紅花有着更廣泛的用途。每年阿茲特克歷的九月,一品紅會作為祭品在典禮中被獻給主司戰爭的“Huitzilopochtli”太陽神。墨西加人還會剝取它的葉片搗碎,將汁水作為皮革和紡織品的染料。此外,西班牙人弗朗西斯科·埃爾南德斯·德托萊多的筆記中有一品紅作為藥物被用於孕婦催乳,以及治療體外燒傷與皮膚病的記錄。這一發現後來被帶回歐洲。
這些一品紅的文化遺産,如今散落在墨西哥各地的街頭巷尾,它的文化價值被經濟利益所掩蓋。塔斯科鎮本地的商戶都會在店門口挂上一籃一品紅。一家首飾店的女主人寶拉説,這是新冠疫情之後當地政府的要求。為了街景更好看,鎮上還要求將小鎮所有的建築外墻刷白,屋頂刷成紅褐色。“這裡是銀城,不是賣花的地方,與其講阿茲特克的花,不如講征服時期的銀子。”阿爾瑪解釋道。
2022年,塔斯科在鎮中心的博爾達廣場用1.2萬株一品紅拼成了一枝“世界上最大的一品紅”。當地打造這種奇觀,是為了吸引國際游客來這個享有盛名的旅游勝地游覽觀賞。
殖民印記“攝走靈魂”
墨西哥人現已不再講述阿茲特克戰士用血灌溉枯萎之花的傳説,在墨西哥廣為流傳的是一品紅的另外一個名字——平安夜花的故事。相傳在塔斯科的一個聖誕夜裏,一個流浪的小女孩瑪麗亞因為太貧窮,沒有禮物獻給耶穌。她受天使 啟發,在路邊擇了一束草。在她抵達教堂時,草束因其純良而在祭壇上開出鮮紅的花朵。這種花朵因此被稱為平安夜花(nochebuena)。
一品紅成為平安夜花,可以追溯至西班牙征服阿茲特克帝國之後。當時,傳道士在塔斯科地區發現了這種植物,並用它來吸引阿茲特克人和瑪雅人參加宗教活動。一品紅因為其星狀的苞片和血紅的顏色分別與基督教中的聖誕星和基督受難相呼應,同時綻放在12月,因此被傳教士賦予聖誕節之花的宗教含義。
1825年,美國駐墨西哥首任外交官波因塞特在聖誕節期間拜訪塔斯科鎮。他在塔斯科的教堂發現這種作為裝飾的花朵後,將其寄回費城植物園,並以自己的姓氏命名,一品紅(poinsettia)由此得名。1929年,一品紅亮相費城植物博覽會,並作為“聖誕節之花”以美國外交官的名字聞名基督教世界。
這種文化殖民的現象在墨西哥並不鮮見。舉個例子,居住在墨西哥恰帕斯州的土著人至今仍保留着瑪雅文明時期的宗教信仰。他們相信,人生病只是“靈魂(chul’el)出走了”。因此,恰帕斯州查穆拉鎮的祭司會告訴來教堂看病的患者“你的靈魂走丟了”。之後,祭司使用名為“pox”的蒸餾酒為病人治療靈魂。“pox”在當地土著語中有“藥品,療愈”之意,是以甘蔗為原料製成的一種甜酒。
上世紀70至80年代,隨着政府開展掃盲運動,原住民領袖不得不將權力讓渡給政府和政商界精英。這些精英在州公路網建成後,取得了可口可樂的貿易壟斷權。此前,一瓶可口可樂從臨近的聖克裏斯托瓦爾運至查穆拉鎮需耗時一天以上,公路網建成後,可樂與其他工業製成食品僅需3小時即可運抵。
福音派教士也在這一時期來到這一地區傳教。傳教過程中,教會向原住民施壓,要求他們遵循基督教義,停止飲酒。當時的祭司以可樂取代了“pox”,作為祭祀儀式的飲品。當地的原住民也很快接受可樂成為宗教儀式的一部分。
發展至今,由於瑪雅薩滿教被天主教結合併改造,祭司再為患者召回靈魂,會根據病症以不同順序擺好50根蠟燭,並手持可樂,向祭壇祝禱15分鐘,然後將手中的可樂分給患者,喃喃道:“現在靈魂回來了。”
而從前在祭祀中使用的蒸餾甜酒,只被放在教堂門口,作驅邪避穢之用。在查穆拉鎮所在的恰帕斯州,人們現在平均每天飲用2到3瓶350毫升瓶裝可樂。當地人不允許游客用照相機拍照,他們覺得這會“攝走靈魂”。但可樂卻走進教堂,融入了當地人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