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球經濟:中低速增長中的難點與亮色

2024-12-23 17:12:12 來源: 《環球》雜誌

 

2024年8月6日,在山東港口煙&港,滾裝船在裝運外貿車輛(無人機照片)

文/孫立鵬

編輯/馬琼

  2024年,世界經濟整體表現較為穩健,既有持續增長、貿易回暖、價格增速回落等好消息,也有大國競爭、民粹主義上升等問題引發的經濟新風險。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大特點。

  第一,世界經濟處於中低速穩定增長期。與新冠疫情前的幾年全球經濟平均4%左右的增速相比,2024年世界經濟增速相對偏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均預測2024年全球經濟增長3.2%,與疫情後幾年的表現基本一致。這意味着全球經濟或步入了中低速增長的新階段。

  第二,全球通脹回落,多國貨幣政策轉向。2024年9月,美聯儲實施4年來的首次降息操作,帶動全球多家央行貨幣政策轉向。IMF認為,隨着全球經濟周期性失衡的減弱,通脹壓力有所減弱。這使世界主要經濟體經濟治理的重心可以從“抗通脹”轉向均衡施策。

  第三,“經濟民粹主義”上升,為全球經濟割裂埋下隱患。2024年11月,美國大選以特朗普完勝結束。哈里斯和民主黨慘敗的最根本原因是,美國宏觀上的良好經濟數據與普通民眾的感知存在巨大溫差。特朗普抓住民眾不滿的機會、禍水外引,再次挑起經濟民粹主義,也埋下全球經濟撕裂的種子。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全球近半數人口經歷了選舉,包括美國在內多國政府換屆,使2025年的世界經濟充滿政策不確定性。展望2025年,美西方經濟將呈現逐步放緩趨勢,風險也將不斷累積,而亞洲等新興經濟體經濟則有望展現出較強韌性。“特朗普衝擊”與地緣衝突或將成為2025全球經濟面臨的主要挑戰。

美國經濟風險增大,發達經濟體承壓

  2025年的美國經濟料仍無法緩解經濟轉型之痛,也難徹底擺脫通脹之苦,而且將面臨雙重經濟風險。

這是2024年10月4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拍攝的歐盟委員會大樓

  一是經濟減速風險。種種跡象顯示,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宮後,將把關稅和移民問題作為優先處理事項,貿易保護主義和經濟民粹主義的“反噬效應”或傷及美國經濟自身。鋻於關稅對經濟的影響滯後,2025年下半年美國經濟恐將顯著感受到下行壓力。投行摩根士丹利預測,2025年和2026年美國經濟將分別僅增長2.1%和1.6%。

  二是金融泡沫破裂風險。2025年美國經濟將面臨資本市場大泡沫與“特朗普2.0”激進政策疊加帶來的未知影響。一方面,新一輪大規模減稅、重回“涓滴經濟學”(指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並不給予貧困階層、弱勢群體或貧困地區特別的優待,而是由優先發展起來的群體或地區通過消費、就業等方面惠及貧困階層或地區,帶動其發展和富裕,或認為政府財政津貼可經過大企業再陸續流入小企業和消費者之手,從而更好地促進經濟增長的理論)、加大政府基建投資的經濟政策,意味着美國正迎來一個前所未有的、最為激進的“寬鬆時代”。

  但另一方面,金融去監管、加大政府科技投入、脅迫美聯儲加速降息等做法,將催生美國經濟出現類似“咆哮的1920年代”或“2000年代初網絡泡沫”的投資狂熱和非理性金融繁榮。

  回顧歷史,“咆哮的1920年代”後,美國&&《斯穆特-霍利關稅法》,直接引發經濟大蕭條,2000年代科技泡沫破滅又引發另一場經典的美式金融危機。以史為鑒,美國的另一場危機或已在路上。在此背景下,歐洲等西方國家的日子可能也不好過。貨幣緊縮政策、通脹衝擊後實際工資恢復緩慢、能源困境持續影響工業生産,加之美國經濟前景不樂觀,將使德國等歐洲國家經濟遭遇更長周期的困境。

全球經濟將遭遇“特朗普衝擊”

  分析普遍認為,“特朗普衝擊”將是2025年全球經濟最大挑戰。

  一是導致世界貿易體系失序。特朗普以“關稅人”標榜自己,不僅曾揚言對中國額外加徵60%關稅,還要對墨西哥、加拿大和歐洲等盟友徵收重稅,強行重塑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則。這些威脅一旦兌現,將給世界經濟造成不可逆的巨大損失。英國國家經濟和社會研究所稱,美國對從其他國家進口的商品徵收更高的關稅將減緩全球經濟增長,引發通脹並推高利率,預計5年後特朗普關稅將使全球GDP萎縮2%,貿易量下降6%。

  二是全球供應鏈面臨巨震。關稅不僅會給全球經濟帶來直接經濟損失,而且將引發“破窗效應”,誘使他國紛紛效仿,破壞全球産業分工合作的既有格局。尤其是,關稅深度影響全球貿易、能源、投資、技術流向,促使跨國企業避險情緒升溫,投資意願減弱。雖然以中、美、歐為代表的地區內産業鏈合作將顯著加強,但全球産業鏈合作或陷入碎片化。

  三是全球科技秩序或趨向“平行體系”。以特朗普任命的白宮貿易和製造業高級顧問納瓦羅為代表的這些人,始終鼓吹對華科技脫鉤。2025年,美國有可能綜合運用出口管制、投資限制、金融制裁等手段進行打壓,導致兩國在關鍵科技領域越來越背向而行。

  四是各國國家經濟安全競爭進入白熱化。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內或採取的貿易“拉吊橋”、科技“壘高墻”、投資“關城門”等做法,將喚醒他國對國家經濟主權和安全的重新評估和思考,加強經濟自主和科技自強建設。

  如果説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內發動全球關稅戰是“全球經濟競爭1.0時代”,拜登實施“小院高墻”科技戰引發“全球經濟競爭2.0時代”,那麼特朗普第二任期內將安全問題與經貿、科技、投資挂鉤,實施打壓戰略對手的混合戰,勢必拉開“全球經濟競爭3.0時代”序幕。在此背景下,各國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注重國家安全,自由市場下的經濟效率或將遭受損失。

地緣衝突“震波”擾動全球經濟合作

  由於特朗普恢復“美國優先”議程、減少全球防務承諾,使得歐洲等盟友不得不重新思考其戰略自主能力。特朗普上&後,俄烏、中東等地緣衝突立刻迎刃而解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地區衝突與緊張料將持續。這將對全球經濟帶來雙重挑戰。

  一方面,俄烏等地緣衝突將導致能源等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高,衝擊全球供應鏈穩定,甚至不排除引發供應“中斷”風險,進而使全球日漸穩定下來的通脹再次抬頭,迫使全球主要經濟體的貨幣政策不得不在“控通脹”與“促增長”之間“走鋼絲”,放慢轉向寬鬆政策的腳步。

  另一方面,標普預測,如果地緣政治風險顯著升級,將促使投資者尋求避險並收緊信貸條件,從而導致衝突地區的資金外流。而美元、歐元等資産將再成避風港,資金“一進一出”將加劇地區國家衝突後的重建與發展資源匱乏問題,進一步加劇全球地緣經濟失衡。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近日發布的經濟展望報告強調,全球經濟仍面臨貿易緊張和保護主義加劇、地緣政治衝突、公共財政挑戰等下行風險。

  報告説,近幾個月來,貿易政策不確定性急劇上升,加劇了對主要經濟體不斷增加進口限制措施的擔憂。如果全球貿易限制持續增加,進口價格將被推高,增加企業生産成本,降低消費者生活水平。此外,中東地區衝突一旦升級將威脅石油供應安全,導致油價上漲,推高通脹。

  報告建議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通過維護全球貿易體系規則來支持國際貿易,並減少地緣政治風險。

新興市場經濟保持活力

  2025年,中國經濟將在穩定運行的基礎上實現較高質量增長。近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中國實行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既要全方位擴大需求,也要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産力,還要通過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為2025年經濟發展注入強大信心和動力。

  尤其是,受強力政策支持和強大經濟韌性保障,2025年中國經濟回升將帶動亞洲和新興市場整體性經濟增長,IMF將亞洲新興經濟體的增長預期上調0.1個百分點。亞洲將繼續發揮區域內人力成本、製造業競爭力和消費大市場優勢,為2025年的世界經濟增加一抹亮色。

  根據OECD近日發布的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25年至2026年,亞洲新興經濟體將繼續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貢獻者,中國在全球貿易中的份額會進一步上升。

  馬來亞投資銀行日前發布的報告顯示,儘管面臨美國經濟政策轉向、全球貿易緊張持續加劇、通脹壓力仍存等風險性因素,2025年東盟國家經濟仍具有增長韌性與潛力。報告預計,2025年,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6個東盟國家GDP將維持4.7%的經濟增速。

  報告指出,在製造業和以電子産品為代表的出口進一步提振、吸引外國直接投資呈結構性上升趨勢、東盟地區數據中心高速發展、旅游業持續復蘇,以及中國推出一系列措施等多重利好因素的驅動下,上述東盟國家經濟有望在接下來幾年保持韌性增長。

  報告還強調,當前東盟地區正加快數據中心建設,有效刺激東盟各國對可再生能源投資,相關産業逐漸成為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和泰國等國家的新經濟增長點。

  聯合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經濟委員會(拉加經委會)近日發布的《2024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國際貿易展望》報告顯示,2024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國際貿易逐步復蘇,該地區主要貿易夥伴中,中國將是其出口增長最快的市場。同時,拉加經委會發布的年度經濟研究報告預測,2024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經濟將增長1.8%,2025年將增長2.3%。

  此外,非洲開發銀行不久前發布的《2024年非洲經濟展望》報告預測,2024年非洲經濟增速將回升至3.7%,高於全球平均水平的3.2%;在此基礎上,預計2025年有望進一步升至4.3%,顯示非洲經濟將繼續保持發展韌性。

  (作者係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副所長)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