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壇緣何動蕩加劇
11月11日,在位於日本東京的日本國會眾議院會議現場,石破茂接受祝賀
文/呂耀東 鞠佳穎
編輯/吳美娜
當地時間11月11日,日本政府召開內閣會議,石破內閣集體辭職,在當天國會舉行的首相指名選舉中,石破茂再次當選。
此前的10月27日,石破茂領導的自民黨在日本國會眾議院選舉中慘敗,未能獲得過半數議席,甚至與執政夥伴公明黨合計議席數也未能超過半數。本想借新舊輪替挽救頹勢的石破茂,不僅面臨黨內嚴厲批評與責任追究,也受到在野黨嚴重掣肘。
此輪政局變動,不免讓人想起曾成為日本政局代名詞的“十年九相”及“一年一相”。即便石破茂再次當選,也難掩當前日本政局動蕩、內外交困的事實。
日本政壇恐陷入新一輪動蕩期
“黑金”醜聞對自民黨執政造成的負面影響持續發酵,石破政權處境越發被動。日本共同社10月29日發布的民調顯示,石破茂內閣在國會眾議院選舉失利後,支持率由上&時的50.7%跌至32.1%。
表面上看,石破政權支持率暴跌源於其對“黑金”醜聞的處理不力。但背後還有多重因素,如政治資金濫用、政治醜聞層出不窮、民生問題積重難返等等。這些問題不僅會困擾下一屆日本內閣的運行,還會與自民黨內部派系爭鬥等政治要因相互作用,引發新一輪日本政治震蕩。
當前,自民黨多個派閥解散,黨內或面臨重新洗牌局面。“黑金”醜聞曝光對以派閥政治為基礎的自民黨造成重大衝擊。自民黨派閥中的“安倍派”“岸田派”“二階派”“森山派”“茂木派”五個派閥均已宣布解散,但派閥政治並不會因此而終結。
1988年,日本發生了戰後最大的貪腐案——“利庫路特事件”。當年利庫路特公司未上市股票轉讓給多名政界人士一事東窗事發,導致當時的首相竹下登下&,原首相中曾根康弘和當時的大藏相宮澤喜一等人也涉嫌其中。該案給自民黨帶來嚴重的信任危機。為消除負面影響,自民黨曾制定“政治改革大綱”,&&“決心消除派閥的有害影響,並解散派閥”。
然而事實證明,表面上解散派閥並不會從根本上解決黨內派閥問題,派閥的不同分化組合或將形成新的政策集團,以新的形式繼續存在於自民黨內。需要注意的是,派閥解散後,自民黨內各政治集團呈現松散狀態,部分政治力量或將在首相指名選舉後展開激烈角逐,恐將進一步加劇自民黨內部的分化和矛盾。
如今隨着在野黨立憲民主黨勢力的增強,在野黨與執政黨進入博弈階段,石破茂在內政外交施策上勢必面臨嚴重掣肘。事實上,石破茂當選首相僅8天后即宣布解散眾議院,已“創下二戰後最快解散紀錄”。
從動機上看,“閃電”解散眾議院,是黨內根基薄弱的石破茂緩解執政危機、穩固執政基礎的“政治豪賭”。而這場“賭局”顯然失算了,僅獲得215議席的自民黨公明黨執政聯盟失去了對眾議院(共465議席)的控制權。
立憲民主黨的議席數則從選前的98席大幅增多至148席,這意味着在野黨將擁有更多話語權。此外,立憲民主黨還呼籲其他在野黨在首相指名選舉中支持其黨首野田佳彥。這顯示出,在首相指名選舉前,自民黨、公明黨與立憲民主黨就已開始競相拉攏其他各黨以及無黨派議員,黨派間爭鬥因此將更為激烈。
石破茂雖已通過11月11日首相指名選舉的考驗,但也還需進一步推進實質性政治、經濟改革,以及就民生等議題取得“政績”。此次首相指名選舉之後,日本還將迎來2025年7月舉行的參議院改選。面對國民因自民黨長期存在的“金權政治”而産生的不信任感,石破茂等人未來很可能深陷“難題重重”的決策困境。
自民黨自釀苦果引發執政危機
從日本各大媒體所公布的新近民調結果來看,石破政權支持率整體呈現下降趨勢。其直接原因在於,石破茂上&後不但未能在國民期望解決的“黑金”醜聞問題上有所作為,反倒是在眾議院大選前被爆出給其所在支部撥付2000萬日元“擴大黨勢活動費”。儘管石破茂和自民黨幹事長森山裕反復澄清,這些錢是為了資助地方支部建設,“不是為了競選”,但日本選民已因長期存在的“金權政治”問題對自民黨嚴重不滿,這種情緒持續累積發酵,最終導致自民黨“出師不利”。
回顧戰後以來的日本政治史不難發現,自民黨的“金權政治”痼疾可謂根深蒂固。日本前首相吉田茂、田中角榮、中曾根康弘、安倍晉三等均曾捲入此類事件。此次“黑金”醜聞事件之所以會直接導致自民黨在眾議院大選中失利,根本原因就在於自民黨作為執政黨解決自身腐敗的政治抓手非常有限。
在自民黨執政能力和民意基礎受到嚴重質疑和衝擊的情況下,留給石破茂的執政空間非常有限。石破茂既需要妥善處理自民黨內部的分裂和矛盾,又須應對黨派間日趨激烈的爭鬥。可以説,自民黨執政危機正不斷加深,而釀成這一苦果的正是自民黨本身。自民黨長期形成的“金權政治”以及民眾對自民黨的強烈不信任感兩相疊加,已成為自民黨政權難解的死結。
安保政策理念恐觸發外交危機
外交方面,石破茂的安保政策理念不僅沒有脫離自民黨一貫的保守主義路線,而且在防衛、修憲等問題上更加激進。他推出“亞洲版北約”“對等美國”等安保政策主張,不僅不會成為緩解其內政困境的外交“賣點”,甚至還會將自身進一步置於水火之中。
石破茂明確指出日本未來外交政策的三個方向:建立“亞洲版北約”,“與西方盟友共同遏制中國”;制定《國家安全保障基本法》,着力推進修憲進程;強化日美同盟,“使日本成為與美英同盟並駕齊驅的‘平等國家’”。
觀察人士認為,所謂“亞洲版北約”構想實際落實的可能性較小。從當前國際社會反應來看,美國和印度均未對此倡議作出積極回應,印尼等國更公開&&反對,日本不得不擱置“亞洲版北約”構想。石破茂妄圖拉攏更多國家為“亞洲版北約”背書暫未得逞。但需要注意的是,石破政府不會放棄建立“亞洲版北約”的想法,只會“伺機而動”。
石破茂在競選自民黨總裁時就主張刪除日本和平憲法第九條第二項規定,解禁集體自衛權,將“自衛隊”改名為“國防軍”,“修憲強軍”旗幟十分鮮明。他在其所著《保守政治家:我的政策、我的天命》一書中明確強調,關於修改憲法一事,“應該在刪除了‘不保有戰爭能力’的憲法第九條第二項的基礎上,將現在的自衛隊改成‘國防軍’,並明確記載在憲法上”。
不僅如此,石破茂還在自民黨總裁選舉的政策集子中,寫明力圖“在擔任首相期間實現由國會提議修憲”。這足以表明,修改憲法是石破政權的核心要義。在推進修憲問題上,石破茂很可能採取“渲染鄰國威脅、為修憲造勢”的招數。這勢必將嚴重衝擊東亞地區乃至國際社會的安全與穩定。
此外,在對美關係上,隨着將“美國優先”作為執政理念的特朗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妄圖通過高喊“對等美國”為自己加分的石破茂,勢必將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比如駐日美軍經費分攤問題將隨時可能被美方拋出來對日施壓。接下來,美國或將一改拜登政府時期的多邊主義政策,日本費盡心機搭建的“美日+”多邊架構或將大打折扣,石破茂想通過“對等美國”改變“戰後體制”,結果將難以達到預期目的。
從目前各黨在眾議院議席數量來看,自民黨因腐敗進一步衰退已是不爭的事實。下一步,石破政權如何改變積重難返的日本“困境”,值得周邊國家及國際社會高度關注。
(呂耀東係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鞠佳穎係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