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音樂零售開啟“牛市”

2024-10-28 16:57:55 來源: 《環球》雜誌

9月17日,游客在杭州宋城景區觀看音樂會表演

 

文/余江蔓

編輯/馬琼

  全球音樂零售市場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繁榮。市場研究諮詢機構Omdia近期發布的預測報告顯示,全球音樂零售市場領域將迎來連續增長的第十個年度,這標誌着從21世紀初以來的下降趨勢已被徹底扭轉。

  值得注意的是,Omdia對中國音樂市場的發展前景非常樂觀,預測銷售額將在未來5年內實現翻番。報告認為,隨着流媒體&&普及,實體音樂市場復蘇,以及數字技術如人工智能、區塊鏈和虛擬現實(VR)的廣泛應用,全球音樂零售市場,尤其是包括中國在內的關鍵市場,將繼續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

流媒體引領增長,實體音樂復興

  近年來,全球音樂零售市場持續增長並呈現多樣化發展趨勢。

  一方面,Spotify、Apple Music、YouTube Music等流媒體&&在全球範圍內的普及,成為推動音樂零售增長的主要動力。在流媒體&&上,用戶無需購買單曲或專輯,就可以相對較低的月費(通常為固定價格)獲取海量音樂庫的無限訪問權限。這一模式極大提升了音樂消費的便捷性和靈活性,流媒體已成為音樂愛好者,尤其是年輕消費者獲取音樂的首選方式。

  此外,流媒體&&推出的按月訂購的商業模式,降低了過去依賴單次購買的波動性,為行業提供了穩定的收入來源。國際唱片業協會(IFPI)發布報告指出,流媒體服務正逐漸成為全球音樂市場收入的主要來源。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音樂流媒體服務的付費訂閱用戶數量已超過6.67億;訂閱流媒體收入增長11.2%,佔全球音樂市場的48.9%。

  另一方面,儘管數字音樂的增長勢不可擋,實體音樂市場並未消失,黑膠、磁帶、CD、DVD、藍光等實體産品近些年的銷量顯示出驚人的復興趨勢,這意味着即便數字化高度發達,實體音樂依然具備獨特的魅力和市場空間。

  以黑膠唱片為例,部分收藏者和音樂發燒友為追求高音質和懷舊感,重新投入到黑膠這一經典音樂載體的購買潮中,許多年輕消費者也對這種“復古”形式錶現出濃厚興趣。根據美國《公告牌》雜誌(Billboard)的數據,美國市場上,黑膠唱片在聖誕節前一週的周銷量已連續3年超過200萬張,2022年周銷量為232.2萬張,是自1991年對黑膠唱片銷售進行電子記錄以來的最高數據。

  隨着流媒體進一步普及,消費者對音樂形式的需求趨於多樣化,全球音樂零售市場正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Omdia發布的最新預測報告顯示,全球音樂零售額將持續攀升,到2024年底將達到439億美元,2027年突破500億美元大關,至2028年進一步增長至534億美元。以Spotify、Apple Music和YouTube Music為代表的流媒體&&的訂閱收入預計將從2023年的243億美元增長至2024年的268億美元,增幅達10.4%,並在2028年超過344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預計為7.2%。

  高盛對全球音樂産業的未來發展更為樂觀,其發布的年度報告預測,流媒體整體市場規模2024年將達到420億美元,2030年達到730億美元。

中國市場成為重要推手

  另據Omdia預測,中國音樂零售市場的銷售額將從2023年的197億美元增長到2028年的40億美元,年增長率達22.1%。鋻於龐大的用戶基礎、迅速崛起的流媒體&&以及消費者逐漸增強的付費意識,中國音樂市場有望成為全球音樂産業的關鍵推動力。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聯網用戶市場之一,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5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4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近11億人,較2023年12月增長742萬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8.0%。互聯網的廣泛覆蓋加上4G、5G網絡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中國用戶可以通過智能手機隨時隨地訪問音樂流媒體服務。據中國國家版權局統計,中國網絡音樂用戶規模在2021年就已擴大至7.29億,這一龐大的用戶群體活躍在各種音樂流媒體&&上,極大促進了音樂消費的整體增長。

  同時,中國本土音樂流媒體&&如QQ音樂、網易雲音樂等不僅提供豐富的音樂資源,還通過社交功能和個性化推薦不斷提升着用戶的參與度。這些&&結合聽歌、互動、會員服務等多種功能,極大提升了用戶的使用黏性。用戶不僅可以收聽最新的流行音樂,還能通過打賞、評論等方式與音樂人互動,共同構建了一個充滿活力的音樂生態系統。數據顯示,2023年,騰訊音樂訂閱收入達121億元,同比增長39.1%;網易雲音樂在線音樂服務月活躍用戶數達2.06億人,全年收入40.4億元,同比增長17.6%。

  此外,知識産權法律體系的不斷完善以及&&運作進一步規範化,顯著提高了中國消費者對正版音樂的認可度和付費意願,用戶對流媒體&&推出的會員訂閱、專屬內容以及無廣告服務等消費模式的接受度不斷上升。

  騰訊音樂研究院發布的《華語數字音樂年度白皮書》顯示,2023年,中國內地的流媒體訂閱付費用戶已突破1.5億。英國市場調研公司MIDiA指出,2023年中國新增付費用戶數量佔亞太地區用戶總數的三分之二以上,鋻於付費用戶的持續增長是流媒體收入不斷提高的關鍵,隨着中國付費用戶的比例繼續上升,預計到2031年,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二大音樂市場。

數字技術重塑全球音樂市場新生態

  當前,全球音樂市場正處於前所未有的數字化轉型浪潮中,從流媒體&&的崛起到人工智能、區塊鏈以及虛擬現實技術的廣泛應用,數字技術正在重新定義音樂的生産、傳播和消費方式。技術的革新不僅改變了音樂的傳播方式,還對音樂創作、消費和商業模式的轉型産生了深刻影響,為全球音樂市場注入全新活力和增長動力。

  人工智能可以提供個性化的音樂推薦,為用戶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為音樂人和唱片公司的精準營銷和作品推廣提供新的工具。譬如,流媒體&&可借助AI算法對用戶聆聽習慣、喜好和歷史數據進行分析,為用戶提供高度定制化的音樂推薦服務,從而增強用戶的黏性與滿意度。用戶在享受個性化推薦服務的同時也更容易發現新音樂和新藝人,使得音樂的傳播效率得以提高。

  區塊鏈技術有助於保障音樂創作者的權益,加強音樂版權保護、優化版稅分配。音樂創作者可以借助區塊鏈技術記錄作品的版權信息,版權登記與交易因而變得更加透明高效。例如,基於區塊鏈的智能合約可以自動追蹤音樂的使用情況,並實時分配版稅,從而有效削弱甚至消除中間商的作用,讓音樂創作者直接從作品中獲益。與此同時,粉絲也可以通過區塊鏈購買限量版音樂、參與資助音樂創作,音樂創作者和消費者之間的互動得以進一步增強。

  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AR)技術也被引入到音樂消費領域,這些技術既能有效增強舞&效果、提升整體觀賞體驗,還能通過沉浸式體驗塑造音樂市場的互動方式。觀眾在虛擬現實設備輔助下仿佛置身於演唱會現場,與音樂人和其他粉絲進行實時互動。

  比如,美國知名音樂人特拉維斯·斯科特就曾於2020年在《堡壘之夜》游戲&&上舉辦虛擬線上演唱會“Astronomical”,不僅吸引了數百萬觀眾、獲得4580萬次的觀看量,還通過虛擬商品銷售和互動體驗創造了約2000萬美元的可觀收入。可以預見,虛擬演唱會、在線音樂節等形式將會進一步發展,成為音樂産業的創新亮點。

  (作者單位: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