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乳製品市場新增量 特種乳産業發展亟待推進-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3/17 10:59:12
來源:新華網

挖掘乳製品市場新增量 特種乳産業發展亟待推進

字體:

  新華網北京3月17日電(沈美)近年來,特種乳這一小眾品類在乳製品市場中逐漸嶄露頭角,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與巨大的市場潛力。從羊乳、牦牛乳到水牛乳、駱駝乳……特種乳憑藉其獨特的營養優勢與多元的産品形態,為我國乳製品産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扶持畜牧業穩定發展。落實滅菌乳國家標準,支持以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為主體的奶業養殖加工一體化發展。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方面&&,特種乳産業的發展正是對這一精神的有力踐行。特種乳産業涵蓋了飼草料種植、養殖、乳品加工等全産業鏈,不僅有助於推動農業産業結構升級,還能促進農民增收和鄉村振興。同時,其在滿足消費者健康需求、助力“健康中國2030”戰略落地等方面也發揮着重要作用。

  會議期間展出的特種乳産品

  3月14日,由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主辦的中國特種乳産業發展大會特種乳專業委員會工作會議在西安召開。會上,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理事長劉江毅&&:特種乳作為乳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憑藉獨特的營養成分和健康價值,對豐富我國乳業産品結構、滿足特殊人群需求、推動行業多元化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對此,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標準二室主任王君&&:我們應該加大新型乳製品以及乳成分的研究,滿足消費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同時不斷規範、完善、提升産業的發展,保安全、提質量仍然是食品産業發展的第一要義。

  特種乳市場增長潛力亟待釋放

  那麼,什麼是特種乳?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給出了定義:特種乳是指除黃牛乳以外的其它家畜乳,如羊乳、牦牛乳、水牛乳、駱 駝乳、馬乳、驢乳等。

  對此,國際乳品聯合會中國國家委員會名譽主席宋昆岡作了進一步解釋:“世界上有哺乳動物 5000 余種,但供人類食用的乳,除‘母乳’外,僅有:牛乳(黃牛乳、水牛乳、牦牛乳)、羊乳(山羊乳、綿羊乳)、駱駝乳、鹿乳、馬乳、驢乳等。其中,黃牛乳是最主要的乳種,日常生活中所稱的乳與乳製品,基本上是指黃牛乳。所以在業界,把除黃牛乳之外的其它乳種,稱為‘特種乳’。特種乳是乳類的小眾産品,但對豐富乳品市場發揮着重要作用。”

  會議期間展出的駱駝乳製品

  據了解,我國生産的特種乳有:山羊乳、綿羊乳、水牛乳、牦牛乳、駱駝乳、馬乳和驢乳等。“我國特種乳加工始於上世紀初,如用水牛乳加工煉乳,用牦牛乳加工乳粉。近年來,羊乳、駝乳加工發展迅速。”宋昆岡説。

  “羊乳、駱駝乳、牦牛乳等特種乳日益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毛學英表示,多年來一直在從事特種乳特徵活性成分與營養健康作用的研究。山羊乳和綿羊乳含有不同於牛乳的特有蛋白;脂肪酸含量和組成上,牛乳、羊乳及駱駝乳具有明顯差異;長期飲用駱駝乳對糖尿病風險有積極影響等等。“團隊圍繞乳蛋白(肽)、乳脂肪球膜、乳脂質等展開的研究在開展中,我們希望將來成果可以落地,推動特種乳産業的快速發展。”

  談及特種乳含有的營養成分,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産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員張書文舉例:“羊奶的營養特點是小分子,易吸收、低致敏性;酪蛋白主要是以beta-酪蛋白為主,乳清蛋白含量高於牛奶,脂肪球膜蛋白與母乳相似,同時,羊乳中有較高的免疫球蛋白和乳鐵蛋白。值得注意的是,國外乳業發達國家羊乳産品種類多樣,我國羊乳産品結構較為單一。”

  談及水牛乳的歷史,廣西壯族自治區水牛研究所副所長曾慶坤提到:“我國飼養水牛的歷史有7000多年,起初水牛主要作肉用、役用,後逐漸發展乳用,唐、宋時期就有記載,把水牛乳作為滋補品用於治病。19世紀,水牛乳製品主要有乳豆腐,雙皮奶,姜撞奶,乳餅,乳扇,牛奶粒、煉乳。1949年,用於擠奶的水牛還不足5000頭。上世紀70年代我國開展了大規模的水牛雜交改良及水牛乳産業化開發,經過40多年的發展,産業基礎進一步增強。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的統計數據,2023年,中國水牛存欄量約為3152.79萬頭,位居世界第三。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累計生産雜交水牛達數百萬頭,目前,存欄雜交水牛約30萬頭。”

  特種乳發展面臨諸多挑戰

  雖然水牛乳産業“加速”明顯,近年來,特種乳産業也呈現出活躍發展的態勢。但過去一年,乳製品行業仍面臨諸多挑戰,特種乳産業也不例外。根據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4年,特種乳總産量為82.0萬噸,佔乳類總産量1.97%,比上年有所下降。

  雖然發展前景被看好,但特種乳仍面臨諸多挑戰。羊乳産業是特種乳中發展較為成熟的一個領域。談及發展現狀,羊乳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西安百躍羊乳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孟江濤&&,中國羊奶産業的養殖規模在過去幾年持續擴大,奶山羊存欄量逐年增加。以陜西為例,截至2023年底,陜西奶羊存欄數約 280萬隻,全省羊乳製品生産企業45家,年設計加工生鮮羊奶能力150萬噸。但基礎研究與産品研發投入不足,對於羊乳的營養成分、生理功能、 加工特性等方面的研究還不夠深入,特別是技術人才缺口大,專業技術人員密度僅為乳業平均水平的 65%。

  近年我國特種乳生産情況表 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供圖

  相比羊乳,駝乳産業化較晚,競爭格局尚未形成。駱駝乳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新疆華墾乳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劉右民&&,目前,駝乳行業仍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市場集中度較低,駝乳市場雖然發展較快,但尚未形成絕對優勢,行業競爭激烈但呈分散狀。

  “牦牛乳産業已進入穩定增長階段,養殖、加工、研發、銷售等産業鏈得到全面發展。”牦牛乳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甘肅華羚乳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敏永祥説,儘管牦牛乳産業已築牢發展根基,但龍頭企業數量較少。當前,牦牛乳産業龍頭企業尚未覆蓋青藏高原全域,加之區域資源分散,跨區域協同效應沒有形成,尚未構建起完善的規模化、集約化生産體系。動物源性定量檢測亟待完善。

  科研創新與國際合作是水牛乳産業發展的主要途徑。水牛乳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皇氏乳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健&&,面對國內奶水牛單産僅 1.8 噸/年、規模化養殖比例不足 40%、深加工率約為 70%、高附加值産品佔比不足 10%的現狀,皇氏集團正通過技術突破與種源引進、飼料創新與成本控制、加工基地建設等舉措,期待水牛乳産業發展機遇期的到來。

  對於特種乳未來的發展方向,宋昆岡提出具體建議:“奶山羊養殖要改變傳統的庭院式飼養、副業式經營的模式,倡導適度規模化家庭牧場;牦牛要改變傳統的自然放牧模式,建設棚舍,補飼精料,增加産奶量;奶水牛和奶駱駝要積極擴大高産種群的飼養量,包括引進高産品種和基因。與此同時,特種乳加工,産品品種定位要科學、符合市場規律和消費特點,加強宣傳引導,擴大消費。”

  推進特種乳特色區域培育

  “特種乳産業規模不斷擴大,已然成為我國乳製品行業中不容忽視的一支生力軍。”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執行理事長劉美菊&&,為充分釋放特種乳産業發展潛力,促進地方經濟和特色産區高質量發展,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在 2017 年制定了《中國乳業特色區域認定管理辦法》,對特種乳特色區域進行評價命名,開展培育特種乳特色區域的相關工作。

  會議現場

  2014年10月16日,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授予陜西省富平縣“中國羊乳之都·富平”稱號;2017年1月23日,協會授予甘南藏族自治州“中國牦牛乳都”稱號;2017年9月26日,協會授予陜西省乾縣“中國羊奶城”稱號;2020 年11月12日,協會授予西安市閻良區“中國羊乳基地”稱號;2020年12月17日,協會授予南寧市“中國水牛乳之都”稱號。

  “在政企研協同創新機制驅動下,南寧市以《廣西水牛奶業振興三年行動方案》為指引,構建起涵蓋生態養殖、精深加工到品牌運營的全産業鏈體系,成為全國首個獲‘中國水牛乳之都’認證的城市。2023年廣西奶水牛全産業鏈産值突破150億元,規模化、標準化發展格局加速形成。通過打造特色乳業區域品牌和現代化産業模式,南寧不僅探索出鄉村振興的新路徑,更實現了農民收益與産業附加值的協同提升。”廣西奶業協會會長謝秉鏘&&,這一階段性成果標誌着水牛乳産業已從傳統養殖向高質量品牌化發展全面轉型。

  經過産區命名和培育,這些區域的奶畜養殖、乳製品工業得到了當地政府的重視、支持,對引領行業發展發揮作用。劉美菊介紹,自2014年富平縣被授予“中國羊乳之都”稱號以來,羊乳産業實現了 跨越式發展。産業規模顯著擴大,奶山羊存欄量從45萬隻增至 95萬隻,年産鮮羊乳從13.5萬噸提升至25.6萬噸,位居全國首位。加工企業從 4家發展到10家,富平奶山羊數量佔 60%,加工能力大幅提升,年加工乳製品從1.65萬噸提高到 4.8萬噸,被三部委和省政府聯合確定為陜西省羊乳製品傳統優勢食品産區核心區。

  除此之外,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還通過舉辦各類論壇、研討會,支持特種乳特色節日以及積極參與特種乳標準法規工作等多項舉措,助推特種乳産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目前,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已成立特種乳産業發展委員會,並設立四個專業委員會:羊乳專業委員會、牦牛乳專業委員會、 水牛乳專業委員會和駱駝乳專業委員會,引導特種乳産業的有序發展。

  談及接下來的工作,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副理事長兼常務副秘書長劉超&&,協會目前正在制定“十五五”規劃。在這一規劃中,將把特種乳的發展作為一個獨立章節進行重點推出。這一舉措旨在進一步推動特種乳産業的發展,提升其在乳製品行業中的地位和影響力。

【糾錯】 【責任編輯:馮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