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冬季,養生水接過無糖茶“流量”-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10/15 11:07:23
來源:界面新聞

進入冬季,養生水接過無糖茶“流量”

字體:

氣溫逐漸轉冷,無糖茶的熱度也隨之驟降。

據快消品線下零售監測機構馬上贏數據,在今年前兩個季度都火熱的即飲茶(無糖茶),第三季度市場份額同比增速僅有4.1%,而該數字在4-5月為26.17%。同時,無糖茶的銷售量、訂單量在第三季度增幅僅有不足1%——與此前的火爆相比,無糖茶的增速明顯放了緩。

而隨之增長的一個品類是養生水。

馬上贏數據顯示,2024年第三季度,飲料類目中的養生水概念所在的“植物飲料”類目市場份額相比去年同期,增速達到37.64%,漲幅程度大於包含運動飲料、即飲茶、包裝水、含乳飲料等在內的所有飲品品類。

對比今年第二季度,其市場份額也有了23.93%的增長,實現了所有飲品的最高增速。其銷售額、銷售量與訂單數量,在第三季度則分別同比增加37.44%、33.19%與33.08%。

上述“植物飲料”所包含的産品類型,即包括但不限於菊花茶、綠豆/紅豆水、玉米須水、養生水等類型産品,但不包括涼茶類産品與酸梅湯類。這類植物飲料還有一個更為通俗的名字:中式養生水。

目前市面上的中式養生水,是採用紅豆、薏米、枸杞、紅棗、綠豆等這類傳統食物,通過煮制、萃取等工藝製成的、主打傳統養生概念的即飲植物飲料。常見産品包括紅豆薏米水、枸杞紅棗水、綠豆水、桂圓水、金銀花水、玉米須水等。

圖片來源:小紅書@可漾;@元氣自在水

事實上,中式養生水在消費場景上對無糖茶存在一部分替代作用。

在傳統食物原料的加成下,這些養生水更容易在秋冬被商家擺在暖櫃中加熱後銷售,而從數據上看,中式養生水的銷售也具有季節性。馬上贏數據顯示,植物飲料(即中式養生水)的市場份額增速在2024年第一至第三季度分別為38.84%、16.89%、35.27%。2023年第三與第四季度則分別為1.42%與21.2%。寒冷季節的養生水顯然更受歡迎。

一個信號是,已經有無糖茶選手上新了養生水作為對自身産品的補充,譬如果子熟了在10月推出“有氣草本”系列,包含3款不同口味的薏米水與黑米決明子水。三得利也在今年3月推出“麥茶”,並對界面新聞&&“未來將持續呈現更多配方乾淨的植物茶新品”。

當然,在一定程度上,中式養生水則是借助了無糖茶開闢出的心智而崛起。

前瞻産業研究院一份報告顯示,中式養生水對無糖飲料存在替代作用,其2023年國內市場規模達到4.5億元,同比增長超過350%,預計2024-2028年將逐漸擠佔無糖飲料的市場份額,2028年將替代超過30%無糖飲料市場份額。

從成分和口味上來説,無糖、不含氣的中式養生水和無糖茶有相似之處,但又與“純茶”不同,使用的是茶葉之外的植物成分,譬如元氣森林的“自在水”口味上使用了紅棗枸杞、紅豆薏米、綠豆等常見成分,強調“配料乾淨、煮出來的”等賣點。

據《晚點LatePost》報道稱,元氣森林的自在水在2024年銷售額預計破10億元。這一産品在2023年2月上市,4個月內銷售額破億元,是元氣森林銷售額最快破億的産品,如今也已成為元氣森林繼氣泡水、電解質水後第三大單品。

圖片來源:小紅書@SUNTORY三得利;@果子熟了

需要強調的是,養生水與無糖茶二者“此消彼長”的其中一個原因在於,目前這兩類産品在國內的受眾高度重合。億歐智庫一份報告顯示,現在國內無糖茶的深度用戶主要為一線及新一線城市消費者。即在同樣的大盤下,二者爭鋒或互補的場面還將持續下去。

與國內此前類似的養生水相比,眼下這批養生水一個顯著區別是成為包裝即飲産品,並在價格和渠道上更接近大眾消費者。

例如書亦燒仙草等曾品牌曾推出現制的熬夜水,售價約在25-30元左右;2022年時一度被爆搶的“一整根”,480ml規格産品在彼時售價接近20元一瓶。相比之下,如今的養生水各大品牌500ml規格大多在4-5元/瓶,合計1-1.4元/100ml,已明顯在性價比方面有所側重,此外相對無糖茶來説也尚未開卷大包裝。

但在無糖消費風潮愈發成形的未來,養生水與無糖茶或許都將有更大潛在空間。

實際上,類似的場面在日本軟飲市場已經發生。自從2000年左右無糖消費佔據上風後,即飲茶與植物茶已經並列佔據了日本商超的大部分貨架。若參考日本市場情況,中國國內的無糖茶與養生茶可能創新的方向,則包括口味與風味上的細分、不同人群針對性産品的推出等,仍具備想象空間。(記者 李燁)

【糾錯】 【責任編輯:楊登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