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8月9日電(沈美)日前,香港消委會農夫山泉檢測風波將飲用水這個日常又敏感的生存必需品“高調”地拉入大眾關注的視野。事件引發一系列追問:飲用天然水、天然礦泉水、純凈水的區別是什麼,相關標準是怎樣設定的?溴酸鹽是否存在所有瓶裝水中?自來水是否安全?公眾又應如何健康飲水?
北京順義區某永輝超市瓶裝水售賣區 新華網沈美 攝
帶着這些問題,記者走訪市場,採訪水質專家,為您解開關於“水”的困惑。
走訪
“水戰”下的消費者 “水盲”多
近日,記者在北京朝陽區、順義區走訪了四家超市,包含知名的永輝超市和華聯超市。走訪發現,價格優惠和品牌優勢是消費者選購的關鍵因素。綠色瓶裝農夫山泉純凈水在超市裏擺放的位置都較為顯眼,價簽上寫着:12瓶550毫升9.9元。農夫山泉天然水12瓶550毫升15.9元;冰露純悅包裝飲用水12瓶550毫升14.9元;娃哈哈純凈水12瓶596毫升14.9元。
永輝超市的一位售貨員説:“前一個月,很多水都有不同程度的折扣,現在價格恢復,只有農夫山泉綠瓶水還在打特價。銷量不錯。”而與此同時,在哈爾濱道裏區一家社區超市九一六便利店裏,農夫山泉綠瓶純凈水價格12瓶550毫升是8.9元。售貨員介紹:“這款水價格便宜,一個月賣了快90提。”
農夫山泉純凈水的入市讓本就激烈的飲用水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同時也引起了一些消費者的疑慮,為什麼純凈水可以賣得如此便宜?對此,廣東省食品安全保障促進會副會長、食品産業分析師朱丹蓬説:“農夫山泉綠瓶純凈水的推出,拉開了價格戰。消費者會疑惑,價格與以往差這麼多,水質安全是否能保證?其實水行業沒有太高的技術門檻,水質安全沒有太大問題。”
記者隨機採訪的十幾名消費者中,問及純凈水與礦泉水、飲用天然水的區別時,大多數人一臉茫然。只有一兩人了解飲用天然水、天然礦泉水、純凈水的區別,但表述得也很模糊。超市工作人員對此也並不十分清楚,很多人把農夫山泉的紅瓶飲用天然水當作礦泉水購買。對此,朱丹蓬説:“在我國,水盲比文盲多,很多消費者相信大品牌。”
北京順義區某永輝超市農夫山泉純凈水售賣區 新華網沈美 攝
目前,在我國,關於水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只有“包裝飲用水”和“飲用天然礦泉水”,飲用天然水和純凈水都在包裝飲用水之列。農夫山泉的飲用天然水並不是明確的品類,它執行“包裝飲用水”的國家標準,同時執行自身企業標準。
對於這幾類水的區分,北京大學公共衞生學院教授馬冠生給出了明確的定義:
飲用天然水,執行標準一般為《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包裝飲用水》(GB19298-2014),是指以水井、山泉、水庫、湖泊或高山冰川等,且未經過公共供水系統的自然來源的水為水源,製成的製品,特點礦物質含量較少;
飲用純凈水,執行標準一般為《瓶裝飲用純凈水》(GB17323-1998)或《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包裝飲用水》(GB19298-2014),是指以來自公共供水系統的水(自來水)為生産用源水,經過蒸餾法、電滲析法、離子交換法、反滲透法等水凈化工藝加工製成的包裝飲用水,特點幾乎不含礦物質;
飲用天然礦泉水,執行標準一般為《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飲用天然礦泉水》(GB8537-2018),是指以地下深處自然涌出的或經鑽井採集的,含有一定量的礦物質或其他成分,在一定區域內未受污染並採取預防措施避免污染的水,特點礦物質相對豐富。
探究
“水”裏有沒有“智商稅”?
如果以礦物質作為區分品類的標準,礦泉水中究竟含有哪些礦物質?為什麼同為礦泉水標注的礦物質含量不同?他們對人體有哪些影響?
幾款礦泉水的標籤上,標注着鉀、鈉、鈣、鎂、鍶、偏硅酸等理化指標。“除了水源、微生物、污染物等方面的要求,礦泉水有7個界限指標,鋰、鍶、鋅、偏硅酸、硒、游離二氧化碳或溶解性總固體至少要有一項指標符合規定的界限值。”北京中醫藥醫養協會水醫學專委會會長趙飛虹介紹,只含有一項達到界限指標是單一型礦泉水,含有兩項或兩項以上達到界限指標要求的叫混合型礦泉水。
礦泉水理化指標中的界限指標
不同礦泉水的礦物質含量 新華網沈美 攝
由於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趙飛虹認為,礦泉水更加符合人體的健康需求。在其發布在北京公眾健康飲用水研究所的公眾號文章——《天然礦泉水中的微量元素都有什麼作用》中明確提到:
鉀是細胞內液的主要離子,對細胞內液的滲透壓、酸鹼平衡的維持具有重要作用。鉀能激活一些酶,能保持神經肌肉興奮,維持細胞新陳代謝;
鈉是機體組織和體液的固有成分,它對維持細胞系統和調節水鹽平衡起重要作用。鈉是肌肉收縮、調節心血管功能和改善消化系統功能不可缺少的元素;
鎂離子在生物體內承擔着多種生理功能,是一種重要的細胞內離子。能激活許多酶,促進細胞內新陳代謝,調節神經活動,預防心血管病等;
鍶是人體骨骼和牙齒的正常組成部分。鍶還與神經肌肉的興奮和心血管病有關,鍶可強壯骨骼、防治心血管病,促進新陳代謝。
鋰對中樞神經活動有調節作用,能鎮靜、安神,控制神經紊亂。
偏酸硅:硅以偏硅酸形式存在於水中,易被人體吸收。硅分佈於人體關節軟骨和結締組織中,硅在骨骼鈣化過程中具有生理上的作用,促進骨骼生長髮育、硅還參與多糖的代謝,硅可軟化血管,緩解動脈硬化,對甲狀腺腫、關節炎、神經功能紊亂和消化系統疾病有防治作用。
當問及不同礦泉水中這些微量元素的含量,趙飛虹解釋,微量元素的限值會隨着研究改變。比如,此前礦泉水中鍶的含量規定為每升小於5毫克,但經過試驗證明,每升10毫克對心臟較好,發展到現在標準中沒有規定上限值。所以,這個標準也是隨着認知不斷加深而在變化的。
而對於市面上出現的價格相對較高的嬰幼兒適用礦泉水和泡茶專用水,與某些專家觀點不同,趙飛虹認為,這些特殊功能礦泉水在研究的基礎上,遵照了一定的標準和規則,選擇這些水並不能完全説是“智商稅”。在走訪市場的過程中,記者發現,雖然這兩款水價格比其他桶裝水高很多,但仍有消費者選購。
疑慮
我們的飲用水質量如何?
2024年7月,由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發布報告指出農夫山泉和百歲山的瓶裝水樣本中溴酸鹽含量達到歐盟標準上限。農夫山泉隨後反駁稱其適用標準錯誤,並要求香港消委會澄清和道歉。最終,香港消委會發布澄清聲明,確認所有樣本均安全可飲,並重新評估了農夫山泉産品。該事件雖然持續時間較短,但一定程度上引發了消費者對飲用水安全的擔憂。
那麼,對於事件中的關鍵,溴酸鹽是不是存在所有瓶裝水中?溴酸鹽會對人體造成哪些危害?對此,馬冠生解釋,為了保證飲用礦泉水的安全,從原水的採集、凈化,到消毒、灌裝,其生産過程受到嚴格的質量控制。“並不是所有飲用礦泉水中都含有溴酸鹽,水中的溴酸鹽是經臭氧消毒後所産生的副産物。”
“除了消毒方式的影響,溴酸鹽的産生也與水源有關,含有溴化物的水源經過臭氧消毒,溴化物被氧化成溴酸。一般離海邊越近,水中的溴化物越高,氧化生成的溴酸鹽含量就會更高。”趙飛虹&&,溴酸鹽雖然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定為2B級潛在致癌物,屬於“可能的致癌物”類別,但目前沒有確鑿證據證明它能夠導致動物和人患癌。在中國,飲用水中溴酸鹽的限量標準是不超過0.01mg/L(即10μg/L),這與世界衞生組織、美國的標準一致。
年初的一則新聞也曾引發消費者擔憂。2024年1月,國際學術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每升瓶/桶裝水中平均約含有24萬個可檢出的塑料微粒。趙飛虹説:“世界範圍來看,微塑料污染當前確實比較嚴重,它可以粘在腸壁上,進入血管、母親的羊水,甚至大腦,還有一定研究證明它會引起阿爾茲海默症的發生。國際每年對各種品牌水進行微塑料檢測,我們國家疾控中心也做了一些檢測,我國飲用水中微塑料檢出的情況不多,因為中國人習慣喝熱水。把水燒開能大幅降低微塑料。國外的礦泉水塑料瓶一般較軟,很多是回收循環使用的,這也會導致微塑料的産生。”
北京順義區某華聯超市瓶裝水售賣區 新華網沈美 攝
對於飲用水是否可能出現問題,馬冠生認為:“不説劑量、頻度和時間,只説作用屬於胡攪蠻纏。劑量、頻度和時間對於一種致癌物質的作用至關重要。”
除了瓶裝水、桶裝水,自來水的安全也同樣備受關注。對此,從事自來水工作40年的天津市自來水公司材料科原主任唐克&&,自來水的生産流程非常嚴密,從水源採集開始要經過絮凝沉澱、過濾、消毒、氟化處理、氨化等多個程序,“監督單位很多,衞生部門監察,市衞生局等檢驗單位,兩個小時檢查一次,一天12次,實時監管。”
對此,趙飛虹也&&:“自來水有強制性標準,水質必須符合相關要求,自來水直接喝問題不大,一般燒開喝比較好。但老舊管道使用年限越長,有二次污染的風險。”
談及這方面,唐克説:“現在很多北方城市的自來水是長江水,沒有什麼水質問題,水源也充足,大家可以放心飲用自來水。”
建議
“多喝水,喝好水,會喝水”
最新的一項研究表明,最容易得到的水是最好的保健品。水,真的如此重要且神奇嗎?
趙飛虹在科普文章中提到,人體是由25%的幹物質(溶質),和75%的水(溶劑)構成的,水是營養物質的載體。所以如果身體缺水就會引起許多疾病。“口乾並不是身體缺水的唯一信號,尤其是老年人,對口渴的感覺會逐步減退。隨着年齡增長,我們體內的水分會越來越少,喝水的減少就會影響細胞的活力,慢性缺水就會引起一系列的症狀,從而導致許多疾病如腰痛,頸椎疼痛、消化道潰瘍、血壓升高,哮喘和過敏等等。”
補充充足的水分有諸多功效。體內的水首先是供應大腦,人體的內臟,然後是骨骼和肌肉,最後是皮膚。所以如果水的供給缺少,最先影響的是皮膚,缺水會導致皮膚乾燥,出現皺紋,也就加速了外表的老化。如果你不想老得快的話,就不能使自己的皮膚缺水。而其他臟器如果缺水,也會出現相應的問題。所以,我們常常説“多喝水”並不是無稽之談。
那麼,如何科學飲水呢?根據中國營養學會發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每天的推薦飲水量如下:成年男性在溫和氣候條件下,低身體活動水平的成年男性每天推薦喝水1700毫升;成年女性每天推薦喝水1500毫升。
趙飛虹解釋,每天1500--1700毫升的飲水量裏不包含飲料和湯。“盡量選擇富含礦物質的水,像安裝了凈水器的自來水或者小區裏的桶裝水通常礦物質含量很低。日常生活中,可以將自來水直接燒開使用。如果是瓶裝或桶裝水,盡量選擇知名品牌礦泉水,這樣水的安全性、品質控制比較好。選擇時可以看水源地,水源地所在地最好在自然保護區、森林水源的涵養地。一般這裡的水質比較好,礦物質含量較高。同時注意,桶裝水開封後,一個星期內必須喝完,不然容易滋生細菌,危害健康。”
在消費市場中,包裝飲用水是增長突出的品類。灼識諮詢報告數據顯示,2023年按零售額計,包裝飲用水市場規模達到2150億元,是飲料中最大的品類,預計2023年至2028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7.9%,在即飲軟飲所有品類中增長最快。
面對品類繁多的飲用水消費市場,消費者在面對選擇時應有健康意識和掌握健康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有更健康的飲水習慣,讓“多喝水,喝好水,會喝水”的生活惠及個人、家庭和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