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機器人産業鏈上市公司去年業績預喜-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2/13 10:31:42
來源:證券日報

多家機器人産業鏈上市公司去年業績預喜

字體:

  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國共有45.17萬家智能機器人産業企業,註冊資本共計64445.57億元,企業數量較2020年底增長206.73%,較2023年底增長19.39%,呈穩健上揚態勢。

  與此同時,機器人産業鏈上市公司2024年整體業績預期向好。Wind數據顯示,截至2月10日收盤,共57家A股機器人産業鏈上市公司披露2024年度業績預告,從預告凈利潤上限來看,有29家公司業績預喜,57家公司預告凈利潤總額超百億元。

  終端市場轉好

  《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歌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歌爾股份”)、深圳市長盈精密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盈精密”)、大族激光科技産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傳統消費電子和工控龍頭,扛起了增長大旗。多家業績預增公司&&,受益於AI浪潮的推動,消費電子終端市場復蘇態勢明顯,此外,新能源市場的向好亦對其業績有所助力。

  電聲領域企業歌爾股份業績預告顯示,消費電子行業終端需求在AI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推動下有所復蘇,公司精密零組件業務、智能聲學整機業務以及智能硬體業務板塊中的VR/MR、智能穿戴等細分産品線業務進展較為順利,綜合毛利率提升。

  工業機器人整機企業方面,下游市場持續分化給公司業績帶來影響。埃夫特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業績預告顯示,2024年,公司預計工業機器人銷量較上年同期增長超30%,遠超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同期增長水平,但受市場競爭加劇和市場需求變化帶來的産品結構變化的雙重影響,機器人業務收入與上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

  南京埃斯頓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業績預告顯示,其工業機器人在光伏行業的銷售收入較去年同期下滑嚴重,在汽車、電子、金屬加工等行業實現較好增長的對衝下,埃斯頓工業機器人業務整體保持平穩增長。

  “從工業機器人下游行業來看,三大基本盤(汽車及零部件、3C電子、新能源)中3C電子有望延續高景氣度,汽車行業預計相對穩健,新能源中鋰電行業有望弱復蘇。”高工機器人産業研究所相關負責人向《證券日報》記者&&,綜合來看,未來行業結構性分化仍將延續,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而言,支撐作用將有所增強。

  部分人形機器人企業表現亮眼

  傳統機器人企業中,有不少先行者跨界布局人形機器人這一熱門賽道,並交出亮眼成績單。

  “對於傳統機器人産業鏈上市公司來説,通過長期積累的技術,如運動控制、精密傳動等,更容易拓展至人形機器人核心零部件領域。另外,機器人産業鏈上市公司成熟的供應鏈與規模化生産,也能保障供應、嚴控質量、降低成本等。”上述高工機器人産業研究所負責人&&。

  具體來看,長盈精密預計去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億元至8.2億元。長盈精密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透露,目前,公司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布局主要在精密零組件産品上,例如靈巧手關節齒輪、軸承、指尖傳感等。公司2024年成立了全資子公司深圳市長盈機器人有限公司,其主營業務就是智能機器人,尤其是智能人形機器人的精密零組件的研發、銷售。目前該公司已進入全球兩大頭部人形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的供應鏈。

  機器人視覺企業奧比中光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業績有望轉好。公司預計去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約55.55%,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同比減虧約2.16億元。其在業績預告中提到,3D視覺感知技術作為真實重現3D物理世界和各類型機器人“感知—決策—執行”鏈路中的重要一環,有望持續受益於各類AI端側硬體及AI應用場景的發展浪潮。伴隨下游市場的持續擴張和公司3D視覺感知産業智能製造基地的順利投産,公司産能規模水平和量産規劃節奏將持續提高和優化。目前,公司已與部分人形機器人客戶進行3D視覺方案的適配和送樣測試。

  興業證券研報顯示,2025年,我國人形機器人産業鏈有望從主題投資進入盈利兌現階段。得益於中國製造業加成下的成本控制優勢,以及國內多元化應用場景下商業化閉環的實現,國內機器人整機廠商有望受益於成本端和需求端,逐漸在國際上展現出競爭力。同時,機器人逐漸步入量産階段,也有望帶動全産業鏈的蓬勃發展。

  

【糾錯】 【責任編輯:盛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