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2025|中海油研究總院總工程師(鑽完井)李中:中國海洋油氣走向深水區未來可期-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2/12 10:10:27
來源:新華網

看見2025|中海油研究總院總工程師(鑽完井)李中:中國海洋油氣走向深水區未來可期

字體:

  新華網北京2月12日電(記者索煒 張昊哲)2024年,中國海洋油氣書寫出了不平凡的篇章。這一年,我國海洋油氣勘探開發方面實現了歷史性跨越——

  探獲了全球首個超深水超淺層千億方大氣田——陵水36-1氣田,在海洋油氣勘探理論和技術體系上填補了全球技術空白;

  我國海上首個多層稠油熱採開發項目——錦州23-2油田開發項目順利投産,我國海上稠油進入規模化熱採開發新階段;

  渤海、北部灣盆地等地取得了重要勘探突破,新增探明儲量顯著提升,能源的飯碗端的更牢;

  中國海油深水物探船首次完成3000米超深水三維地震數據採集作業,“璇玥”系統實現了全球首創的3項技術突破……,“璇璣”高端製造能力和規模化作業能力取得新突破……我國海洋油氣現代化高端裝備製造邁上新&階……

  中國海洋油氣走向深水區的新征程已經開啟。作為中國最大的海上油氣生産運營商,中國海油懷抱一顆碧海丹心,矢志能源報國,取得了不俗成績。

  中國海油研究院總工程師(鑽完井)李中向新華網&&,中國海油在“十四五”期間取得了顯著成就,邁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未來,隨着數字化和智能化的不斷推進以及油氣資源化利用的深入發展,我國海洋油氣勘探開發走向深水區未來可期。

  能力補齊 高溫高壓、深水超深水重要技術裝備體系進入新階段

  “以前都是依靠外國進口的一些裝備,這幾年體系化的進行了技術創新和裝備能力的提升,以及國産化的推進。”

  “我們高溫高壓、深水超深水關鍵技術體系及相關核心裝備體系,比如深水水下生成系統、深水控壓鑽井系統、璇璣、璇玥等等,在2025年‘十四五’收官之年,應該整整齊齊到達一個全新的階段。”

  “以前在裝備方面,我們是參考人家現成的東西,現在不是這回事了。我們已經具備了原創設計建設的能力,不但技術裝備體系補齊了,自主原創能力也得以大幅提升,這是非常了不起的。”

  ……

  2025年是李中進入中海油研究總院的第五年,此前,他在南海西部片區從事作業管理和技術攻關,他對海洋油氣勘探開發的技術攻關之迫切有着深刻的感受。

  海洋油氣勘探開發的難度極大,深海油氣勘探需要高精度的地震採集技術和裝備,以及複雜的數據處理解釋技術。深海鑽井更要面臨高溫高壓、淺層災害等複雜地質條件及颱風、內波外部環境挑戰;與此同時,保護海洋生態系統也對油氣勘探開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來,中國海油不斷加大技術創新力度,體系化推進了勘探裝備能力的提升和國産化進程。特別是在深水區,中國海油已經形成了包括高溫高壓鑽井技術體系、深水區鑽井技術體系以及渤海灣優快鑽井體系在內的多套技術體系。這些技術體系的建立,不僅提升了中國海油在複雜地質條件下的作業能力,還顯著提高了勘探開發效率。

  李中特別提到,在南海深水區,中國海油通過自主研發和技術攻關,成功突破了多項技術難題。例如,在鶯歌海高溫高壓區塊,中國海油憑藉自主技術體系,實現了安全、經濟、高效的勘探開發,打破了國際油公司在該領域的壟斷。此外,中國海油還成功研發了“海經”“海脈”系統,進一步提升了勘探精度和效率。

  據統計,目前中國海油深水整體作業能力已經達到了3000米水深級,實際鑽井水深已進入2600多米,真正跨入了超深水區。這一成就不僅標誌着中國海油在深水油氣勘探開發領域邁入了新的&階,也為我國能源結構的優化和能源安全的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撐。

  數字化智能化將有較大發展場景

  海洋新質生産力將有哪些發展潛力?李中&&,數字化、智能化是重要方向。

  他&&,數字化技術將使得海洋油氣勘探的數據採集更加高效、全面。

  通過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能夠實時採集和處理勘探開發現場的數據,為決策提供實時支持。與此同時,利用數字化技術構建精細的地質油藏模型,可以大大提高開發生産工藝的準確性。數字化的技術還能夠推動海洋油氣勘探開發技術裝備的智能化、無人化從而減少操作成本,降低安全風險。

  “現在鑽井在地下感知和傳輸方面,我們也做了一些原創性的研發。”李中介紹,鑽井三大參數,即鑽壓、扭矩、環空壓力的測量對於安全高效鑽探開發極其重要。過往地面模擬測量計算方式,存在很大誤差,亟待解決井底近鑽頭數據的精確獲取。

  “目前我們不但解決了測量難題還要搭建一條‘井下信息高速公路’。”李中説,這一技術能夠有效解決海下通信難題,不僅提高了鑽井作業的安全性和效率,還為未來無人鑽井和智能鑽井提供了基礎。目前,中國海油研發的最新通信系統在新疆輪&實驗取得較大進展,最高傳輸效率可以達到幾千比特,為地下數據的實時傳輸提供了有力保障。

  李中強調,數字化和智能化的發展將為中國海油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同時也為我國海洋資源開發走向深海提供保障支持。

  油氣資源化利用前景光明

  當前,全球能源正在推進從油氣走向新能源的第三次結構調整。

  “油氣資源是一種國家確實不可或缺的戰略資源,它是資源,不能把它簡單的當成能源。”隨着新能源和綠色發展的不斷推進,李中認為,隨着新能源和綠色發展的不斷推進,油氣資源的利用將更加多元化和精細化。

  李中指出,目前原油中有約15%被用作化工原料,而天然氣的這一比例更高,達到了30%。這些化工原料被廣泛應用於塑料、纖維、醫藥、新材料、化肥等領域,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

  未來,隨着新能源和儲能技術的不斷發展,油氣資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可能會逐漸下降。然而,油氣資源作為化工原料的價值將更加凸顯。通過精細化工和深加工技術的應用,油氣資源將被轉化為更多高附加值的産品,為國民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強有力的支撐。

  李中還&&,中國海油將繼續加大在油氣資源化利用領域的研發力度,推動相關技術的創新和應用。通過不斷提升油氣資源的利用效率和經濟性,中國海油將為實現我國能源結構的優化和綠色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從歷史展望未來,李中對海洋勘探開發走向深水區信心滿滿,他&&,“未來油氣儲量、産量的增量方面,海洋有非常大的潛力,未來可期。”

【糾錯】 【責任編輯:索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