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悅聽】登上看不見的頂峰-新華網

【新華悅聽】登上看不見的頂峰

2023-12-22 10:00:00 來源:新華網

  “新華悅聽 值得一聽”,大家好,這裡是《新華悅聽》,我是本期主播寶喻,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看不見的頂峰》中《希拉裏&階》。

  那時的風速將近每小時60公里,相當於7級風力。我和夏爾巴嚮導只能用最簡單的單詞“go、up、stop”來交流。在狂風呼嘯中, 大家的嘴巴被氧氣面罩全部蓋住,即使這樣的單詞,也要靠吼才能勉強聽見。可是這樣的交流對體能的消耗是致命的。我一下子慌神了,感到從未有過的絕望和恐懼,本就站不太穩的雙腳不斷發抖,怎麼辦?

  在我進退兩難、內心慌亂的時候,腦子裏突然冒出一句話:“只有不怕死,才有可能活得更好。”我還問自己:“你幹啥來了?” 既然選擇來挑戰,我就要面對各種不確定。我豁出去了,基本上已經把生死置之度外,之後,你會發現你所有的恐懼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個動作,那就是繼續向上。我問夏爾巴嚮導還有多久登頂,對方回答,半小時。

  我們迎來了登頂珠峰的最後一關:希拉裏&階。這是海拔8790米的一處高12 米近乎垂直的岩壁,這條身處“死亡區”的山脊是登頂的必經之路。因新西蘭登山家埃德蒙·希拉裏和尼泊爾夏爾巴人丹增·諾蓋1953年首次登上珠峰取道於此而得名。

  從希拉裏&階頂端到珠峰,如果沒有暴風雪,沒有擁堵,通常情況只需要半小時。希拉裏&階是珠穆朗瑪峰給所有試圖征服它的攀登者擺下的最後一道“攔路虎”——只要能過了這段&階, 珠穆朗瑪峰的峰頂就近在咫尺了。

  這條12米高的山脊,遠看像一片刀刃,寬度僅有30厘米左右,兩邊則是上千米的懸崖,通常只能允許一人通過,一些地方甚至只能放下半個腳掌。從人類首次登頂珠峰至今,70年來,有近200位登山者將生命永遠留在了希拉裏&階。

  到達希拉裏&階的時候,我已經走不動了,冰爪在岩石表面容易打滑,站不穩。我只好蹲下,一隻手緊緊抓住路繩,另一隻手在前面仔細觸摸安全的落腳點,然後再去摸一個點支撐身體, 再把腳邁出去,在這樣的反復中,花了近兩小時才順利爬上希拉裏&階。

  我記得,在攀爬希拉裏&階期間,後面的夏爾巴嚮導曾大聲對我吼道:“No,No,Stop,Stop。”我趕緊收回了已經邁出去的右腳。下山後我才得知,夏爾巴嚮導衝我吼的地方,我邁腳的位置有些偏差,一旦跨出去就是2000多米的懸崖,我可能直接墜落2500米,自由落體2分鐘,都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回憶人生。

  慢慢地,我感覺腳下出現了相對平緩的雪坡,腳下的雪更厚了, 我停下來仔細聽了聽,感覺周圍也更為空曠了,頭頂的狂風讓我毛骨悚然。根據我以往登山的經驗,我覺得離登頂應該不遠了。

  於是我就叫住前面的夏爾巴嚮導,我晃了晃手裏的路繩,喊道:“hello hello,how long?”夏爾巴嚮導轉身對我説道:“last one。”我又跌跌撞撞向前走了半個多小時。頭突然撞在前面夏爾巴嚮導的背包上,當我在坡地上站穩時,夏爾巴嚮導轉身抱着我説:“張洪,You summit。”

  這時候我才確定,我真的登頂了。那一刻,我沒有什麼情緒,沒有興奮,也沒有激動,很平靜。在來之前,我模擬過無數次喊什麼口號,做什麼動作,在真正登頂的這一刻,我把這一切都忘得一乾二淨了。

  我內心一直惦記着,出發前,營地指揮沃吉達·艾迪對我説的那番話:“頂峰不是最終的目標,登頂只是一半路程,你的最終目標是回到大本營。很多人只想著登頂,他們一直使勁往上, 用盡了所有力氣,登頂後他們欣喜若狂,也耗盡了最後的力氣,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事故都是在登頂之後發生。”

  登頂不是目標,回家才是目標。只要你沒有回家, 永遠記住你還在路上。我心裏清楚,更大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夏爾巴嚮導把我拉到雪坡上的一個小&階處坐下,在峰頂他給我簡單拍了幾張照片,還幫我拍了一段視頻。

  視頻中,艷陽高照,冷風呼嘯,前人留下的五顏六色的旗幟在潔白的雪地裏抖動着,遠處的雲層在腳底翻涌。我看不見這一切, 但是我讓世界看見了我——看見我是如何衝破疲勞和絕望的極限, 以頑強的攀登精神和堅毅的努力,站在了世界之巔,成了亞洲第一位登頂珠峰的盲人。

內容簡介

  《看不見的頂峰》記述盲人登山者張洪從出生到登頂珠穆朗瑪峰的人生旅程與心路歷程,是一部聚焦親情與夢想、展現力量和溫暖的紀實性自傳作品。本書分為“接納失明”“開始登山”“密集籌備”“衝刺與告別”“初見珠峰”“下山以後”“光環之下”等十個篇章,主要從夢想 、親情、極限運動三個維度展開,講述作者作為一個健視者在雙目失明後,如何通過刻苦訓練成功登頂珠峰的經歷,表現了作者不屈不撓、堅持不懈的精神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