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有些物流人把目光投向海外,把挂着中國車牌的大貨車開到了東南亞。
開貨車起家的陳潤生是江西高安人。高安是縣級市,在運輸圈裏小有名氣。高安汽運産業興起是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如今跟貨車司機聊到高安,他們大多會點頭回應,那個地方貨車多。
陳潤生一路見證了高安汽運産業的起伏。聊起過去,他嗓門都亮了些:“當時高安最缺貨車司機,大家覺得開貨車有錢賺,都去學車買車,外地人也來。慢慢地,高安集聚起一支10萬人的運輸大軍。”
從在本地拉木頭,到去雲貴川跑長途運輸,再到開修理廠、汽運公司……陳潤生在汽運行業打拼了30多年,對行業變化十分敏銳。大約在2021年,他與同行花一年多時間到各地調研,發現東南亞跨境運輸有市場,值得開拓。
“我們在雲南磨憨口岸看到,貨車吊櫃掏箱,造成一堆堆水果爛掉,心疼之餘想到,如果我們的貨車可以一路開到老撾、泰國、柬埔寨、越南,不換車不卸貨,既可以減少貨損,還能提高效率,最重要的是抓住了貨源。”陳潤生説。
東南亞人口稠密,人口總數超6億,且與中國資源稟賦和産業結構等存在較大差異,雙方在貿易領域具有很強的互補性。但是從事國際道路跨境貨運業務的企業不多,這與公路物流運輸涉及多國政策及辦理手續繁瑣有一定關係。
“我們依照CBTA(大湄公河次區域便利貨物及人員跨境運輸協定)逐級提交申請。最初,我們無法預計到底需要多長時間能拿到資質,但是下決心要試一試。”陳潤生説。
2021年,陳潤生聯合數十家物流企業成立了神雕國際物流運輸公司,專注開拓東南亞跨境公路物流運輸業務。2024年6月,該公司成功啟動從江西高安直達柬埔寨金邊的跨境公路運輸線路,截至目前,企業累計發車160余車次。
如今,神雕國際物流運輸公司的貨運車輛可憑GMS(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機制)行車許可證和TAD(GMS機動車輛暫准入境單證)證件直接駛入柬埔寨金邊,這一模式顯著降低了貨損率並提高了運輸時效。
回顧過去幾年,陳潤生坦言,團隊吃了不少苦,但是“做成了也很有成就感”。他向記者介紹起頗令他自豪的事:參與跨境線路的制定。
他展示了一張地圖,起點是雲南昆明,終點是柬埔寨金邊。兩地之間經過了雲南磨憨口岸、老撾磨丁、泰國清萊等地。“這是其中一條路線,CBTA共設計11條線路,我都跑了一遍,並且向交通運輸部門提交了調研報告和現場勘察視頻,為最終線路的確定提供參考。”
在他的調研報告裏,有這樣一段描述:“在老撾,萬榮至瑯勃拉邦260公里全程均為沙石坑路,70%路段失修,近90%路段未做硬化處理,路旁有多輛貨車側翻,未及時施救。該路段需要熟悉山區駕駛技術的人員駕駛,否則容易發生事故,建議考察新路線。”
令他高興的是,主管部門採納了他的建議,將原計劃設計的2200公里的線路延長至2500公里,繞開了危險路段。
“如今線路確定了、資質也有了,你們跨境運輸還順利嗎?”記者問道。陳潤生説:“這項業務確實有市場需求,利潤也比國內高。但是我們團隊還有很多要學習的地方。如駕駛員的語言溝通能力、對線路的熟悉程度、各國通關流程……”
“試運行的時候,我們有&車走錯了路線,開進了一個小巷子裏,我們的司機看不懂英文,看著手機地圖也説不清楚自己的具體位置,我們找了大半天才找到。”陳潤生説,“貨幣結算也是個麻煩事。各國使用的貨幣不同,除了泰國、老撾部分區域可以使用電子支付,東南亞其他國家還是以現金支付為主。”
在陳潤生看來,問題總是會有,只要想辦法就可以解決。比如路線問題,現在他們使用北斗導航系統,大部分的時候線路不會出錯。還有貨幣問題,司機出國前先兌換好美元,再到當地兌換成本地貨幣。同時,他們也在琢磨更方便的支付方式。
據陳潤生介紹,近期公司正積極謀劃建設數字化風控&&,實時掌握司機駕駛行為和車輛實時位置,一旦司機遇到困難能夠遠程指導,若遭遇交通意外,&&還可及時呼叫周邊醫院、保險公司等。
對於跨境公路物流運輸的未來,陳潤生充滿信心:“這不僅是線路的延伸,更是商業模式的升級!當前我們正推動去程和返程運輸常態化,未來還將聯動中老鐵路等基礎設施,深化‘通道+經貿+産業’的跨境物流生態鏈。”(記者 崔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