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一生波瀾壯闊,起伏不斷。他在仕途上所受的第一次曲折,是在宋神宗初年。這時,宋神宗雄心勃勃,希望一振積弱的北宋皇朝,於是讓王安石主持變法。蘇軾對王安石變法並不完全讚同。熙寧四年(1071年),蘇軾上書談論新法的弊病。王安石頗感憤怒,蘇軾於是請求出京任職,被授為杭州通判。
蘇東坡在杭州為官的日子,是比較愜意和平靜的。他游山游湖,詩酒流連,留下了許多佳作。這組詩也是詩人在杭州時所寫,共5首,今天學的是第一首。
本詩第一句是寫遠景。暴雨來臨前,天空烏雲密布,就像打翻了硯&裏的墨汁一樣,快要將遠山吞沒了。第二句則是寫近景。驟雨突然襲來,顆顆雨點就像白色的珍珠一樣,胡亂砸入船中。
第三四句是寫作者登上望湖樓,忽然來了一陣風,將先前的烏雲白雨一併吹散,這時暴風雨停下來,只見望湖樓下碧水如天。
本詩也是一首“半律詩”。一二句是標準律句,讀來音調鏗鏘,聲韻宛轉。三四句則非律句,但語意承接,余味無窮。
從創作來説,本詩主要有幾個特色。第一是作者善於抓住及時的畫面描寫。一場暴風雨,只選擇了烏雲和白雨兩個片段,就酣暢淋漓地表現出來了。
第二是作者非常善於使用比喻。將白雨比喻成亂珠,也許不見稀奇;但將烏雲比喻成翻墨,則非尋常人所能想到。我們不得不佩服坡公的詩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