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天

學詩計劃|《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學詩計劃——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來自新華網

文人墨客常常與酒有不解情緣。曹操雲: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李白説,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陶淵明更是以飲酒為題,詩酒結合,寫下二十首五言詩。

眾所周知,詩人蘇軾與酒也有不解之緣。美酒仿佛是他創作的火花,激發他創作出流傳千古的名篇佳作。今天學的這首詩就是他酒醉時寫下的。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其一

蘇軾


黑雲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

望湖樓下水如天。

蘇軾的一生波瀾壯闊,起伏不斷。他在仕途上所受的第一次曲折,是在宋神宗初年。這時,宋神宗雄心勃勃,希望一振積弱的北宋皇朝,於是讓王安石主持變法。蘇軾對王安石變法並不完全讚同。熙寧四年(1071年),蘇軾上書談論新法的弊病。王安石頗感憤怒,蘇軾於是請求出京任職,被授為杭州通判。

蘇東坡在杭州為官的日子,是比較愜意和平靜的。他游山游湖,詩酒流連,留下了許多佳作。這組詩也是詩人在杭州時所寫,共5首,今天學的是第一首。

本詩第一句是寫遠景。暴雨來臨前,天空烏雲密布,就像打翻了硯&裏的墨汁一樣,快要將遠山吞沒了。第二句則是寫近景。驟雨突然襲來,顆顆雨點就像白色的珍珠一樣,胡亂砸入船中。

第三四句是寫作者登上望湖樓,忽然來了一陣風,將先前的烏雲白雨一併吹散,這時暴風雨停下來,只見望湖樓下碧水如天。

本詩也是一首“半律詩”。一二句是標準律句,讀來音調鏗鏘,聲韻宛轉。三四句則非律句,但語意承接,余味無窮。

從創作來説,本詩主要有幾個特色。第一是作者善於抓住及時的畫面描寫。一場暴風雨,只選擇了烏雲和白雨兩個片段,就酣暢淋漓地表現出來了。

第二是作者非常善於使用比喻。將白雨比喻成亂珠,也許不見稀奇;但將烏雲比喻成翻墨,則非尋常人所能想到。我們不得不佩服坡公的詩性思維。

詩寶

詩君好,這首詩是大詩人在望湖樓上寫的嗎?

詩君

是的,熙寧五年(1072年)六月二十七日,蘇軾乘舟游覽西湖。突然間暴風雨大作,他舍舟登上望湖樓,寫下了這組詩。

詩寶

那望湖樓是在什麼地方呢?

詩君

望湖樓,又叫看經樓。位於杭州西湖畔,五代時吳越王所建,是西湖名樓。登望湖樓上,西湖美景盡收眼底,也正因為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引來歷代文人墨客為其題咏。
現在,望湖樓仍然立於西子湖畔,來到這裡的游客仍能像古人一般登樓憑欄、喝酒觀景。

詩寶

明白啦,多謝詩君賜教!

  • 九師兄:
    作詩一首。

    夜游東湖不期遇雨

    竹影斜穿畫舫東,

    半勾明月碧波中。

    天公世故難猜料,

    忽作驚雷湖上風。

  • 龔師兄:
    作詞一首。

    鷓鴣天•中年自嘲

    白髮新添衣漸肥,鴻泥雪爪已難追。

    勞形案牘呈千卷,修性山川對幾回?

    身未老,意多違。紅茶常泡保溫杯。

    稻粱謀計窮心事,説與秋風續續吹。

  • 蘭師兄:
    作詩一首。

    回文詩

    風牽柳帶柳牽風,

    煙鎖荷塘荷鎖煙。

    月印湖光湖印月,

    天接水色水接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其二

蘇軾


放生魚鱉逐人來,

無主荷花到處開。

水枕能令山俯仰,

風船解與月裴回。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其五

蘇軾


未成小隱聊中隱,

可得長閒勝暫閒。

我本無家更安往,

故鄉無此好湖山。



良兄


心似飄絮情似煙,

蝶舞闌幹夢翩躚。

枝頭未遜梨花色,

何須東君着意憐。


010020040410000000000000011106911293479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