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迎接2020年脫貧攻堅戰圓滿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到來,大理州委宣傳部聯合新華網開展“脫貧奔小康 奮進新大理”大型主題採訪活動,將以全媒體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大理州打贏脫貧攻堅戰取得的重要成果,深入總結推廣大理州脫貧攻堅工作的“大理經驗”“大理模式”“大理實踐”“大理典型”,展現廣大人民群眾走向小康生活的精神面貌。
各高校充分發揮教育、人才、科技、信息等專業優勢,以助推脫貧攻堅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搭建專業培訓平臺,選派高端師資隊伍,助推大理州脫貧攻堅。[詳細]
近年來,祥雲縣沙龍鎮大力扶持特色花卉産業,謀劃“花文章”、做強“花産業”、抓好“花經濟”,引導貧困群眾發展花卉種植産業,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詳細]
永平縣組織扶貧、教體、人社等行業部門,對近年來全縣農戶因病、因學、因災支出情況進行“大數據”分析,劃段測算、抽樣調研,分類評定防貧預警線,支出超過這條線的農戶納入重點監測范圍。[詳細]
上海市浦東新區投入對口幫扶資金5585萬元助力50萬頭正大生豬全産業鏈扶貧項目落地,並採取“養殖+光伏”的扶貧模式“拔窮根”,讓貧困戶在一個項目中獲得雙重收益。[詳細]
中央美術學院對口幫扶劍川縣,重點在“智扶”“技扶”和“藝扶”上下功夫,通過係列幫扶措施,有效助力劍川脫貧摘帽。[詳細]
從小受經商父母的熏陶,李珂毅然決然地把目光瞄準了餐飲行業,創辦了祥雲阿珂吉傈僳飯莊,主要推出各種傈僳族特色美食。[詳細]
要想摘掉“窮帽子”,帶領群眾致富,羅志慧深知發展産業才是硬道理。[詳細]
毛樹鵬,曾經也是當地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如今,他的身份是大理州海開委派駐新建村的駐村工作隊員。[詳細]
産業發展了,貧困發生率降為零了,村民的人均純收入更是突破了萬元大關,呈現了“V”型反彈的生動局面。[詳細]
中藥材種植撐起了直過民族群眾的“致富夢”,群眾的日子越過越紅火了。[詳細]
劍川縣引進大理裕滇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作為“就業扶貧車間”,大力發展以種植羊肚菌為主的特色産業,為當地群眾搭建現代農業技術産業平臺。[詳細]
在付去媽村,當地政府給予建檔立卡戶住房補助,能繁母豬、母牛補助,提供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等多種方式幫扶,日子越過越紅火。[詳細]
美麗鄉村如詩如畫,文化生活精彩紛呈,鄉村治理和諧有效,這是禾甸鎮抓黨建強基礎、抓發展惠民生、抓治理破難題的真實寫照。[詳細]
今年大淜村引進七月菊和金絲皇菊,一個百萬産業的發展,為鄉村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打開了新的增收渠道。[詳細]
近年來,大理市銀橋鎮充分盤活鎮域內古院落和古村落資源,探索文化保護與旅遊開發雙推進的新路子,助力鄉村振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