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昆明1月18日電(記者 張雯、姚兵)記者從雲南省昌寧瀾滄江縣級自然保護區獲悉,該保護區近日通過紅外相機首次拍攝到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麝的活動影像。
影像顯示,2020年12月30日淩晨3點多,一只偶蹄目動物眼睛明亮,警惕地豎著耳朵覓食。經專業技術人員仔細辨認,這是一只成年的雄性林麝。此外,工作人員在整理紅外相機拍攝的影像資料時,還發現一只雌性林麝和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黃喉貂的身影。
昌寧瀾滄江縣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局長楊斌説,因雄性林麝分泌的麝香有較高藥用價值和經濟價值,人為捕殺盜取麝香導致其種群數量下降,保護難度大。林麝生性膽小,通常要在生態環境非常好、人為活動非常少的情況下才能生存。
據了解,昌寧瀾滄江縣級自然保護區是西南生態安全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隨著昌寧縣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生物多樣性得到進一步保護,境內各種野生動植物種群數量逐漸增加。目前,該保護區內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9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36種。(完)
[責任編輯:
劉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