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昆明8月28日電(徐華陵)在有着“植物王國”美譽的雲南,雨季到來,野生菌總會如期而至,它吸收自然精華,從山野裏、落葉叢中冒出頭來。
雲南省昆明市晉寧區有着符合野生菌大量生長的條件:熱量充足,但松樹林中卻光照不強;空氣乾燥,但雨季卻降水充沛;四季如春,但晝夜溫差卻變化很大。
雞樅(7月13日攝)。新華網發(晉寧區融媒體中心 供圖)
近年來,晉寧的野生菌聲名遠播,一家又一家的菌子餐廳門庭若市,客來客往。新鮮肥美的菌子,香氣四溢的菌湯,是大自然對生活在這裡的人們的饋贈。
一朵菌 一碗湯
野生菌生於山林,長於山林,不同的菌種有不同的烹飪方式,但較為純粹的方式還是搭配土雞慢烹。這個季節,一朵菌,一碗湯是一場酣暢淋漓的享受。
青頭菌(7月13日攝)。新華網發(晉寧區融媒體中心 供圖)
幾場雨過後,山裏的樹木越發青翠和蔥鬱,晉寧的群山又一次迎來了喧囂。潮濕的空氣中,野生菌在人們的津津樂道中正借勢而生,人們自然不會辜負它。採集後的菌子將會被直接送往市場,或是邀上三五好友一起分享,燉煮後吃掉。
燉煮的菌子往往種類繁多,鍋裏常見的是牛肝菌、雞油菌、見手青、青頭菌等。將新鮮的菌子清洗乾淨,這是最繁瑣的工作,清洗乾淨後切片備用,黃的、青的、白的菌子裝了一大盆。
菌子火鍋(7月13日攝)。新華網發(晉寧區融媒體中心 供圖)
把整盆菌子倒入石鍋內,再將用雞塊熬好的原湯倒入其中,蓋上草帽鍋蓋,接下來上好時鐘,把燉煮工作交給時間,讓菌香融合在雞湯的鮮美中。無需更多的調料,烹飪最難能可貴的就是保留住食材的本味。20分鐘後,揭開“草帽”,黃澄澄的濃湯“咕嚕咕嚕”冒着泡,菌子隨着雞湯在石鍋裏翻涌,油潤的湯汁閃着光。菌子是極鮮的,濃厚的菌味尤為突出,搭配雞湯恰到好處,輕啜一口,曼妙得像是在口中“跳舞”。再來口被湯汁浸潤的菌子,口感鮮嫩,潤滑無比。
人間至味是炒飯
吃菌子火鍋,需要米飯搭配,而幹巴菌炒飯是不二之選。
洗凈的幹巴菌(7月14日攝)。新華網發(晉寧區融媒體中心 供圖)
幹巴菌其貌不揚,黑黑的表面覆蓋一層白色。剛冒出土時呈黃褐色,有一股酷似腌牛肉乾的濃郁香味,故得名幹巴菌。
將新鮮的幹巴菌撕成小塊,反復淘洗去除泥土,清洗乾淨後濾幹水份,在油鍋中過一遍,再把青椒剁細,炒制一遍,放入幹巴菌、米飯,大火反復翻炒,放入食鹽及其它調料,兩三分鐘後即可出鍋。米飯油黃澄亮,帶着菌子的香,沁人心脾。盛一碗幹巴菌炒飯,連同菌子和飯、辣椒同時扒入口中,鮮香滋味讓人回味無窮。
幹巴菌炒飯(7月14日攝)。新華網發(晉寧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野生菌托起村民致富夢
晉寧作為優質野生菌“集中營”,每年野生菌大量上市的時候,前來晉寧購買和品嘗菌子的人絡繹不絕,每天有數噸新鮮野生菌從這裡銷往全國各地。
見手青切片(7月13日攝)。新華網發(晉寧區融媒體中心 供圖)
據晉寧區融媒體中心消息,從2020年至2021年8月中旬,晉寧區共指導和督促全區四個鎮完成“包山拾菌”36507畝,集體收入的承包金額達234.7萬元,使部分集體收益實現了零的突破。其中:二街鎮完成32625畝(計114個地塊),涉及6個村委會16個村小組,較上年度承包金額增加82.4萬元;寶峰街道完成3532.23畝(計27個地塊),涉及2個村委會,承包金額45.5萬元;上蒜鎮完成350畝(計2個地塊),涉及1個村委會,承包金額6.42萬元。
黃牛肝(7月13日攝)。新華網發(晉寧區融媒體中心 供圖)
此外,除了“包山拾菌”,近年來,羊肚菌等菌類的人工種植也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