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12/20 09:22:56
來源:昆明日報

雲師大附小舉辦首屆數學文化節

字體:

  雲師大附小舉辦首屆數學文化節

  數學可以這麼“玩”

數學公式搬到了帽子上。

  數學這門看似抽象、略顯枯燥的學科,在雲南師範大學附屬小學學生這裡玩出了花樣。近日,結合第十屆“數學文化”論文暨課題交流研討會活動,雲師大附小在呈貢校區舉辦了首屆“志趣π對,數你最慧”數學文化節暨呈貢校區課程博覽會,200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數學專家和學者參與其中。

  帽子上的數學之美

  數學之美,美不勝收。雲師大附小呈貢學校二(3)班學生葉鎮溪在廢舊紙板加入乘法表、加減乘除符號等數學元素,做了一頂奇特、美觀的帽子。

  給廢舊紙板涂上顏色,用彩色卡紙剪出各種形狀,如圓形的花朵、三角形的旗幟,用彩筆寫上數字、運算符號。沿着帽檐依次粘貼加減乘除等符號……葉鎮溪戴上自己製作的帽子,像小模特一樣站在展示&前,這是他需要完成的一項數學作業。

  對於二年級的學生而言,將數學知識與手工製作相結合,可以極大提升他們對數學的興趣和動手實踐能力。鋻於此,學校教師開展了項目式學習——帽子裏的奇妙數學。在項目式學習過程中,教師帶領學生回顧本學期的數學知識,如數字、圖形、簡單加減法和乘法運算、圖案規律等,為帽子設計提供靈感源泉。

  通過製作一頂充滿數學元素的帽子,能讓學生感受數學的奇妙與樂趣。葉鎮溪説:“在製作帽子過程中,我復習了本學期數學內容,也能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些數學知識。”

  除二年級帽子秀外,一至六年級學生展示了數字穿花衣、徽標設計師、神奇的莫比烏斯帶、軸對稱之美等數學特色課程。這些課程將數學知識融入藝術創作、融入生活應用,體現了“學數學,其樂無窮;用數學,無處不在;愛數學,受益終身”的活動內涵。

  本次數學文化節以項目式學習為主要形式,包含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展示活動,如數“影”不離——欣賞數學主題影片,感受數學的魅力;如一年級的智慧七巧板、二年級的數字對對碰、三年級的24點速算賽、四年級的積木堆疊樂、五年級的五子趣連線、六年級的魔方旋轉迷等。

  水龍頭裏的數學之妙

  數學之妙,妙不可言。雲師大附小呈貢學校30餘人的數學思維社,通過實地調查、數學計算,把一個“校園洗手龍頭節水改進的探究”節水方案報送給學校。

  雲師大附小呈貢學校約有120個洗手水龍頭,每個水龍頭外徑為15毫米,學生平均洗手時間為20秒……經過一個月的調查,六(4)班學生廖梓朔、六(2)班學生那斯騏等學生計算出一次洗手大約需要2.1升水。鋻於此,通過減小水龍頭的流速或減小水管截面積是節水最優方案。

  運用六年級所學的數學知識,數學思維社通過數據調查、圓柱體積、流量公式等計算得出,把水龍頭口管徑從目前的15毫米減小到9.5毫米,既可完全滿足學生在20秒內將雙手洗凈的要求,又可以節約水資源。這樣,每次洗手可節約用水約900毫升,按3000名學生每人每天洗手6次計算,每天能節約自來水約16立方米,每月可為校區節省自來水費2100多元。

  廖梓朔説,經過數學思維社學生的市場調查,學校不需要更換原有的水龍頭,只需在水龍頭上安裝一個直徑9.5毫米的出水轉換口就行。一個小小的出水轉換頭,市場價10多元,但每月可為校區節省自來水費2100多元。該方案目前已經被學校採納,經過調研後將實施。

  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是學校開展項目式學習的目的。雲師大附小校長曾睿説,通過跨學科學習,學校已開展兩年項目式學習,開設了168個項目式學習內容供學生選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與創新思維。借助第十屆“數學文化”論文暨課題交流研討會,學校舉辦了首屆數學文化節,旨在搭建一個交流、分享的&&,邀請數學專家和學者走進校園,對學校項目式學習“把脈問診”,把更多、更好的資源引入校園。

  目前,學校還聚焦了6個跨學科重點課程項目。“以心美育,‘舞動奇蹟’”是心理和武術的跨學科,“尺觀世界,量出精彩”是數學和美術的跨學科,“雲朵奇遇記”是語文、科學、美術的跨學科,還有“環保小衛士”“戲”説民間故事等,這些跨學科的項目式學習,用“大概念、大問題”引領,整合了不同學科之間的&&,學校將為培養未來人才而積極探索,不斷實踐。(記者 蔡曉磊)

【糾錯】 【責任編輯: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