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雲南是久負盛名的“動物王國”“植物王國”“世界花園”,豐富多元的自然與文化資源成為影視文化發展的重要基礎。雲南也是業界公認的“天然攝影棚”,四季皆可拍攝。尤其少數民族文化一枝獨秀,所延展出的建築、美食、服飾及非遺等成為不可替代的影視拍攝資源。
話題
今年以來,全省加速構建“一劇一策”保姆式服務體系,打造影視全産業鏈,探索“影視+文旅”新路徑,多措並舉推動雲南“天然攝影棚”蓄勢破圈。
提供“一劇一策”服務
雲南具有奇特的地形地貌、立體的氣候環境、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是業界公認的四季皆可拍攝的“天然攝影棚”。但由於溝通機制不暢及拍攝資源分散等問題,“天然攝影棚”優勢沒有得到充分彰顯。
2023年以來,中共雲南省委宣傳部成立了加快推進影視業發展工作小組,推動全省16個州(市)建立影視拍攝服務專班,以“一劇一策”方式為劇組提供“保姆式”服務,開通24小時聯絡熱線,為劇組高效解決急難愁問題。截至2024年8月底,影視拍攝服務專班服務劇組201個,同比增長208%。全省成立影視拍攝服務專班,助力“天然攝影棚”加速起飛。
為進一步提升拍攝服務質量,雲南省委宣傳部還整合全省16個州(市)117個優質取景地和163個協拍機構,並編制出版圖文並茂的《雲南影視拍攝服務指南》。國家電影局、中國電影家協會、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上海市廣播影視製作業行業協會等單位紛紛反饋,《雲南影視拍攝服務指南》讓全國影視製作人更加全面掌握雲南影視拍攝資源。導演程紅森&&,之前來雲南拍攝,要自己勘景、找人,耗費了大量人力和時間,影視拍攝服務專班的精準對接,讓劇組能夠更加安心拍攝。
當前,全省正進一步完善影視拍攝服務體系,鞏固提升已有影視基地,積極尋求與互聯網、人工智能頭部企業合作,探索建設工業化、數字化、國際化影視基地(園區)和專業化影棚,力求將雲南打造成為中國影視産業的重要一極。
打造影視全産業鏈
漫步在昆鋼老廠區,鐵路景觀帶將大型工業遺址串珠成鏈,“工業風”的冷峻與恢宏撲面而來。始建於1939年的昆明鋼鐵廠,被業界譽為雲南工業經濟的發祥地,擁有全國最大的高爐集群,在“退廠入園”的華麗轉身後,遺留下來的工廠車間及磚房宿舍成為影視拍攝的珍貴資源。如今的昆鋼老廠區已具備較完善的接待配套,《戰火中的青春》《六人晚餐》《漫長的季節》等熱播影視劇均在此拍攝。業界認為,除工業景觀外,部分昆鋼老廠房也適合打造成為現代化的攝影棚,引入先進特效技術,成為後期製作的孵化&&,同時,一些電影周等文化活動也適合在此舉行。
一位“宇航員”身陷宇宙飛船噴射的熾熱“火焰”,在他身後,一顆閃耀着炫目光芒的“星球”緩緩飄來……這是雲南省首個VP+XR虛擬影棚——星樾虛擬影棚的拍攝現場。今年4月,該影棚在盤龍區871文化創意産業園揭牌,標誌着雲南省影視産業發展進一步向國際化水平靠攏。星樾虛擬影棚的落地,與當地近年來的政策支持密不可分。
據了解,在執行省級影視扶持政策的基礎上,昆明市制定實施了《昆明市文藝精品創作扶持辦法》《昆明市優秀影視作品獎勵辦法(試行)》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扶持範圍覆蓋劇本孵化、精品創作等環節。同時每年投入3000萬元省市文化産業發展專項資金,為影視産業發展注入“活水”。目前,昆明市有影視製作單位300余家,佔全省85%以上,已逐步形成投資、製作、交易、播出放映和廣告經營在內的影視産業鏈雛形。
探索“影視+文旅”新路徑
胡歌主演的《繁花》讓上海老城區成為網紅打卡地,颳起了“體驗老上海文化”的旅游旋風;《我的阿勒泰》帶動當地旅游經濟增長,首次出現旅游收入高於旅游人數的情況;《去有風的地方》聚合大理絢爛美麗的民族文化及自然風光,成為“影視+文旅”融合發展的鮮活範例……放眼全國近年來不斷涌現的現象級影視IP,“一部劇赴一座城”已然成為出游新主張,各地以“影視+文旅”為切口,推動文旅産業融合發展,收穫“觀眾”變“游客”、“流量”變“留量”的多重利好。
近日,中共中央宣傳部印發表彰決定,對第十七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組織工作先進單位和優秀作品進行表彰。由中共雲南省委宣傳部、華策影視集團立足雲南聯合自創原創主創的電視劇《去有風的地方》脫穎而出,榜上有名。《去有風的地方》此前還獲得第32屆中國電視金鷹獎等獎項,該劇以多種語言在海內外22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成為繼電影《五朵金花》之後在海外“出圈”最火爆的影視作品。如今,劇中的“有風小院”變成了咖啡店,劇中人物住過的院子變成了民宿,曾經名不經傳的鳳陽邑古村因《去有風的地方》聲名鵲起,已有華策影視大理有風文化發展有限公司、100多位藝術家及創意人才入駐鳳陽邑,同時引進咖啡、茶室、餐廳、民宿、文創工作室等固定經營戶,帶動當地村民創業就業。
無論是影視拍攝還是旅游本身,都具有造夢屬性,游客尋影視劇而來,在劇情中完成吃住行游購娛,這便是“影視+文旅”的內涵屬性。在探索“影視+文旅”的過程中,需要用文旅視角進行拍攝創作,同時借用影視元素反推文旅産業融合發展,例如圍繞影視劇中的場景、對白、美食、文化等,設計出身臨其境的互動體驗,開發出相關文創産品。
雲南從來就不缺影視造夢的天然基因。新時代新征程上,有必要用好“天然攝影棚”這一先天優勢,讓更多《去有風的地方》等具有影響力、號召力的好作品源源不斷涌現。(記者 秦明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