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12/11 09:57:53
來源:紅河網

文明新風潤蒙自

字體:

  近年來,蒙自市以培育鄉風文明、提升文明素養、文明實踐養成、改善社會風氣等工作為重要抓手,厚植城鄉鄉風文明沃土,為鄉村美麗、生活宜居、鄉村振興、人民幸福注入“一池春水”。

  強化文明實踐

  打通城鄉文明“最後一公里”

  “小區裏舉辦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為我們講法律法規,還為我們照相,讓我們漲知識了,希望這種活動多開展一些。”雙河社區居民李景華説,“活動多了,群眾生活豐富了,幸福感大大提升。”

  蒙自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自2020年揭牌成立以來,緊貼實際開展多種形式的社科普及活動,在“為民、惠民、助民”中以文化人、成風化俗。該中心立足蒙自實際,在黨建引領、政府引導、多元參與、共建共享的模式下,設計推出“美孃孃”“蒙小青”“馬燈”“紅色小蜜蜂”“南湖夜校”等一大批接地氣、有溫度、受歡迎的志願服務項目,通過一場場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打通了政策理論宣講和鄉風文明傳播的“最後一公里”,真正做到“群眾在哪,文明實踐活動就延伸到哪”。

  “籃球比賽很精彩,男女老少齊聚一堂為球員歡呼,看得我們熱血沸騰。”前來觀看芷村鎮“村BA”的市民曹少男説。鄉村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和有力支撐。近年來,蒙自市舉辦的“鄉村振興杯”籃球聯賽、“四季村晚”、“全民齊健身·奮進新征程·舞動新風貌”廣場舞大賽等活動,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提振了鄉村居民的精氣神。

  推動文化建設,提升文化基礎設施硬體是關鍵。蒙自市統籌整合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群服務中心、農家書屋、公共文化站等資源,以文化人,建設精神文明新高地,通過廣泛開展家風家訓活動,推動好家風家訓入戶。在“文明家庭”、道德模範、蒙自好人、新時代好少年等一系列評選表彰活動中,涌現出張健生家庭、陸章甫、馬馨蘭、鄧博仁等榜樣,營造了學先進、趕先進,崇德向善、和諧向上的村風民風。

  培育“三好新農人”

  續寫文明鄉風新篇

  日前,觀瀾街道“大樹腳下”活動在碧色寨村如期開展,村民們聚在一起商議洪溝維修和道路維修的問題,各抒己見,最終達成一致意見。觀瀾街道的“大樹腳下”活動每月至少舉行一次,遇重大問題、突發事件隨時開展,按照“十戶一網格、一格一代表”的模式選派村民參會,通過民主討論、民主投票和民主決議,讓村民當家作主,在家門口閒聊間就能把村裏發展的大事敲定。

  文明實踐建在産業鏈上,致富文明不掉鏈。“修剪標準——左右不影響,上下不重疊,枝枝照光,果果向陽;修剪技法——撐、拉、吊、剪、扭、揉、環剝。”在新安所百年古樹石榴園,助農文明實踐小分隊隊員正在傳授自己精心提煉的石榴修剪26字訣竅。蒙自市不斷延伸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廣度和深度,以培育農業新質生産力為目標,創新提出“把文明實踐建在産業鏈上”,為群眾面對面傳播普及種植技能和銷售技巧。

  一戶辦婚宴,文明一村人。蒙自市以新辦、簡辦紅白事為重點,實施“新風宴”新時代文明實踐項目,通過“紅白理事會推動+宴席承辦商助力”的模式,培育文明鄉風。“現在我們辦宴席前會根據主人家的經濟情況和邀請的人數來計劃菜量,制定最經濟最實惠的宴席,而且倡導只辦一餐。如果是辦婚禮,通過司儀、文藝隊來大力推行文明婚禮流程。”流動酒席壯家兄妹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呂坤説。

  蒙自,通過一系列城鄉文明建設活動,在實踐中引導群眾崇德向善,在潛移默化中大力培育文明新風,匯聚崇文尚德力量,讓文明新風滋潤萬家,讓文明新風從風景變成了風尚。

【糾錯】 【責任編輯:范芳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