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12/09 09:51:26
來源:新華網

當大象國際傳播論壇來到亞洲象的“家”

字體:

  12月10日,第三屆大象國際傳播論壇將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拉開帷幕,回歸亞洲象的“居住地”。

航拍告莊西雙景(資料圖)。新華網發(西雙版納州委宣傳部 供圖)

  大象國際傳播論壇與雲南大象有着千絲萬縷的關聯,而作為亞洲象在中國的主要棲息地,西雙版納與大象,又有着怎樣的情緣?在這裡,人們以怎樣的方式愛着大象?當大象國際傳播論壇來到亞洲象的“家”,會擦出怎樣的火花?他們這樣説……

  從“曼掌”到“增長”的和諧

  西雙版納與大象早已結下了不解之緣,在這裡,隨處可見大象的雕塑,不僅如此,西雙版納還有一個特殊的村寨——曼掌村。每個有傣族居住的鄉鎮,都有一個村寨名為曼掌,傣語意為“養大象的村寨”。“如果大家到了西雙版納,見到好幾個曼掌村不要覺得奇怪,它象徵着傣族對大象的崇拜。”雲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學研究所正高級工程師郭賢明介紹,每到傣歷新年,傣族群眾都有向大象祈福的傳統,祈禱新一年的平安、吉祥、豐收和安寧。但當地群眾其實還有一個思維——人需要生存,野生動物也需要生存,積年累月便勾勒出人象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

生活在西雙版納的野生亞洲象(11月26日攝)。新華網發(雲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供圖)

  隨着保護力度不斷加大,雲南的亞洲象種群數量不斷增長,從上世紀80年代的180頭左右增加到現在的300多頭,其中大部分常年活動於西雙版納。與此同時,西雙版納的人口數量也迎來了快速增長。為了滿足生存需求,亞洲象的活動範圍不斷擴大,便會出現在人類生産生活的區域。

生活在西雙版納的野生亞洲象(1月11日攝)。新華網發(雲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供圖)

  郭賢明&&,為了讓人象和諧共生的美好故事一直講下去,西雙版納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緩解人象衝突,例如加強亞洲象監測預警工作,並對監測預警手段不斷進行升級;購買亞洲象公眾責任保險,並將該險種推廣至全省,如今為野生動物公眾責任保險;開展亞洲象棲息地修復和食源地建設工作,並希望以此將走出森林的亞洲象逐漸吸引回去,減少它們進入老百姓生産生活區域的概率。

北上南歸象群現狀(11月27日攝)。新華網發(雲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供圖)

  “亞洲像是非常龐大的動物,它們每天的食量在自身體重的8%左右,也就是説一頭3噸重的亞洲象每天需要200多公斤的食物才能滿足日常需求。”郭賢明説,正因如此,亞洲象食物源基地建設對促進人象和諧具有重要意義。

  用實際行動訴説“愛大象”

  西雙版納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很多民族都熱愛着動物,傣族對大象的愛尤為熱烈。為了讓這份愛傳承下去,西雙版納通過宣傳、培訓、自然教育等形式把保護亞洲象的相關理念與知識貫穿到各個層面,“我們針對亞洲象這一物種開展了很多教育工作,比如專門做安全培訓,到當地中小學開展知識培訓,還研發了本地的亞洲象相關教材。”郭賢明介紹,西雙版納希望通過這些方式將亞洲象相關知識灌輸給公眾,並讓大家進一步了解亞洲象這一物種在生態保護中的重要性,從而共同參與到亞洲象保護工作中。

“象爸爸”講科普研學課程(7月29日攝)。新華網 徐華陵 攝

  近年來,西雙版納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亞洲象保護的隊伍中,除了科研人員、監測人員,還有自然科普講師、新媒體從業者等等,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用不同的方式守護着亞洲象。當然,還有備受關注的“象爸爸”。西雙版納亞洲象救護與繁育中心“象爸爸”陳繼銘介紹,在“象爸爸”的隊伍中,30%左右是西雙版納本地人,他們當中大部分從小便從長輩口中聽到各種關於大象的“傳説”,但並沒有真正見過大象。懷揣着對大象的熱愛與好奇,他們加入了這支隊伍。

“象爸爸”與救助象(8月1日攝)。新華網 徐華陵 攝

  “從工作中可以看出來,這些‘象爸爸’對大象都有一份特別的感情。”在陳繼銘看來,這份工作有艱辛、有危險,但大家還是憑着對大象的喜愛堅持了下來。並且來自西雙版納本地的“象爸爸”,哪怕是新來的,都對大象的生活習性有一定了解,工作起來更加得心應手。

護林員調試紅外相機(7月28日攝)。新華網 劉雲 攝

  一系列的舉措也讓村民們對亞洲象保護有了新的認識。在景洪市大渡崗鄉關坪村委會空格六隊村小組的村民楊為解看來,隨着當地科普的不斷深入以及監測預警工作的推進,村民們的安全意識、保護亞洲象的意識都提高了。“監測預警信息都會傳到我們手機上,外出務農也更安全了。”楊為解説,除了橡膠和茶兩大産業,家裏還養起了蜜蜂,這也是當地為了鼓勵村民發展産業,不進入保護區支持農戶發展的産業。在他看來,村民“錢袋子”鼓了,保護的積極性也更高了。

  大象國際傳播論壇與大象

  一直以來,西雙版納都是亞洲象的原生棲息地,隨着種群數量的增長,它們也會往外走。但對於亞洲象而言,西雙版納有着良好的生境,有着當地人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對它們的熱愛,所以即使它們走出去了,還是會回到西雙版納。“我們的保護區就是它的家,它出去溜達一圈,又回到家裏休息。”西雙版納州亞洲象保護管理中心主任王斌説,西雙版納通過大力宣傳、開展科研項目、加強救護等工作守護亞洲象,希望它們能在這裡幸福地生活下去,繼續書寫人象和諧的新篇章。

象群北上南歸途中的溫馨瞬間(資料圖)。新華網發(張雄 攝)

  月是故鄉明。2021年,一趟轟動世界的雲南大象北上南歸之旅詮釋了“出走”後又“歸家”的溫馨與美好,這一生動的國際傳播案例也為大象國際傳播論壇的誕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當第三屆大象國際傳播論壇來到亞洲象的“家”,也將再次續寫這份美好。據了解,本屆大象國際傳播論壇以“共合作 創未來 探索國際傳播新路徑”為主題,旨在助力雲南構建更有效力的國際傳播體系,進一步提升雲南的國際影響力。對於論壇,他們也有着期待……

在西雙版納隨處可見的“大象”(視頻截圖)。新華網發

  郭賢明:北上的象群離開西雙版納後在外游歷了17個月,最後回到了西雙版納,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如今大象國際傳播論壇在西雙版納召開,是一份奇妙的緣分。

  王斌:希望大家以大象為媒,共同發現這片土地上的更多美好,並把這份美好展現給更多人看。

  陳繼銘:作為土生土長的西雙版納人,希望大象能夠作為“使者”,讓國內外的來賓多了解我們西雙版納,能夠感受到這裡的美好。

  楊為解:希望人象越來越和諧,我們和大象都能在這片土地上幸福地生活下去。

  論壇上,雲南大象北上南歸的故事以及雲南大象的新故事將被搬上舞&。在西雙版納,雲南大象的故事也在持續更新中……(完)

策劃:韓海闊

統籌:李霞

編導:羅春明 康靜

文稿:柴靜

視頻:徐華陵

設計:游娟

支持單位:

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

雲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

西雙版納亞洲象救護與繁育中心

【糾錯】 【責任編輯:范芳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