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2022年,《雲南省農業現代化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以更大的力度、更加精準的措施加快推動雲南省由特色農業大省向現代農業強省邁進。
2022年,全省農林牧漁業實現總産值6635.80億元,同比增長5.5%;2023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産值6834.50億元,同比增長4.3%;今年前三季度,農林牧漁業總産值同比增長2.9%。3年來,在建設農業強省的道路上,雲南始終把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作為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紮實有力推進各領域重點任務落地見效。
讓農業更強
做強做精農業特色産業
雲南省牢牢守住糧食安全、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和耕地保護三條底線,樹立大食物觀,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設施農業要食物,從傳統農作物和畜禽資源向更豐富的生物資源拓展,向植物動物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費需求。
3年來,按照産業化、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的思路,雲南省聚焦糧食、茶葉、花卉、蔬菜、水果、堅果、咖啡、中藥材、牛羊、生豬、鄉村旅游、煙草、蔗糖、天然橡膠等重點産業,從抓産品到抓産業、從抓生産到抓鏈條、從抓環節到抓體系轉變,推動重點産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全省聚焦“1+10+3”重點産業,建立“六個一”工作機制,抓實種業創新、設施農業發展、農産品加工、冷鏈物流、“農業+旅游”、數字農業六項重點工作,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産業發展成效顯著。“1+10+3”重點産業全産業鏈産值從2021年的2萬億元增加至2023年的2.5萬億元,農村一、二、三産業比例由28:50:22優化至24:51:25,重點産業農産品加工業和農業總産值之比達2.2:1。
預計2024年底,全省重點産業全産業鏈産值達2.7萬億元,農村一、二、三産業比例達23:53:24,重點産業農産品加工業和農業總産值之比達2.3:1。
讓農村更美
優化農村人居環境
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推動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
近年來,牟定縣找準鄉村振興切入點,着力打好“五張牌”,助推鄉村振興措施落地見效,實現農業産業提檔、農村面貌提升、農民收入提高;沾益區開展抓實&&聯建、資源聯合、利益聯結和基層組織爭紅旗、黨員幹部爭標兵、農民群眾爭積分的“三聯三爭”工作,解決了鄉村發展的體制和機制問題;大理市銀橋鎮南五里橋村通過黨建促村莊有效治理,實現了垃圾不落地;宜良縣狗街鎮小哨村委會通過包山拾菌促進了産業發展,實現資源環境建設與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有效結合。
雲南省深入推進學習推廣浙江“千萬工程”經驗三年行動,整治提升3萬個村莊,建設一批鄉村振興示範村,集中力量抓好辦成一批抓得住能見效、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
通過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強化村莊規劃引領,統籌開展農村供水、道路、能源、信息和住房安全等建設,全面提升農村供水水質保障能力,建設“四好農村路”,確保農村危房和農房抗震改造應改盡改,促進農業生産經營、農村社會管理等涉農公共信息協同共享。
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加快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和農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深入實施綠美鄉村三年行動,推進村容村貌整治提升,讓鄉村乾淨起來、美麗起來、文明起來。加大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打造一批美麗鄉村休閒旅游精品線路,持續擦亮“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亮麗名片。
有力有效提升鄉村治理能力。堅持黨組織領導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不斷健全和強化縣、鄉、村三級治理體系功能,完善積分制、清單制、網格化、數字化、接訴即辦等治理方式,提高鄉村善治水平。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深入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宣傳教育活動,持續推進農村移風易俗,真正讓農村社會和諧穩定、充滿活力。
為着力解決因旱應急送水問題,提升依靠水窖供水人口和水窖輔助供水人口供水保障水平,全面提升農村供水保障能力,有效銜接和助力鄉村振興,2021年印發實施《雲南省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農村供水保障三年專項行動方案》。
總投資208億元的雲南農村供水保障三年專項行動項目建設任務,目前全部完成投資,建成農村供水工程3311件,改變了65.43萬水窖供水人口和75.05萬水窖輔助供水人口供水方式,解決了155.87萬中度乾旱條件下因旱應急送水人口飲水問題。各地全面加快城鄉供水一體化三年行動項目建設,累計開工70個縣(市、區)項目建設,完成投資62.08億元。
雲南用行動牢牢守住飲水安全底線,確保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好、管好、護好,讓群眾喝上放心水、健康水。
讓農民更富
實施強村富民工程
近年來,在推動農業優勢特色産業全鏈條升級中,雲南省總結推廣孟連縣“334”、蒙自市“622”等聯農帶農利益分配機制典型經驗,讓農民充分享受産業發展紅利。
增加農民收入是“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雲南省農村居民持續增收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實施以來,雲南省把一切為了農民增收作為“三農”工作的鮮明導向。夯實農民經營凈收入、全力擴大工資性收入、積極增加財産凈收入、合理提高轉移凈收入,多措並舉分享全産業鏈增值收益,推動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加快縮小雲南省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及與全國的差距。
今年以來,全省各級各部門紮實開展農村居民持續增收三年行動,重點聚焦産業就業發力,各項目標任務總體推進順利。前三季度,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31元,增長6.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5%。預計全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6%以上。
近3年來,雲南圍繞鄉村振興戰略,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為主題,以脫貧人口(含納入防止返貧監測幫扶的邊緣易致貧戶和突發嚴重困難戶)增收為主線,因地制宜、分類施策,不斷培育壯大經營主體,建立健全聯農帶農機制,引導脫貧人口進一步融入産業就業發展格局,精準制定到戶增收計劃,促進脫貧人口提升發展能力和就業技能,實現收入持續快速增長。
按照脫貧人口持續增收三年行動方案目標任務,各項工作正全速推進中。
2022年底,全省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達到14238元、增長15.8%,絕對值差值縮小至104元(全國平均14342元),人均純收入7000元以下且有勞動力的脫貧家庭動態清零;2023年底,全省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達到16344元、增長14.8%,絕對值差值縮小至46元(全國平均16390元),人均純收入8500元且有勞動力的脫貧家庭動態清零。基本實現2022年、2023年年度目標。
今年以來,雲南省聚焦脫貧人口收入超過全國脫貧人口收入水平目標,紮實推進各項增收措施落實。從監測錄入信息看,前三季度(即2023年10月至2024年6月),全省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為13560.02元,同比增長13.61%。
《行動方案》實施以來,圍繞鄉村振興各項工作,全省上下積極應對多重困難疊加、多種挑戰並存的嚴峻局面,守緊守牢“三農”領域底線任務,全力穩住農業基本盤,為高原特色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提升提供方向,為促進全省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重要支撐。(記者 王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