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11/18 16:58:55
來源:大理日報

風花雪月,和合共生,幸有大理作證

字體:

  大理的美是純天然的:藍天白雲,蒼山洱海,風花雪月……

  大理的美是文明鑄就的:扎染、瓦貓、甲馬、剪紙,鶴慶銀器、劍川木雕,古城風韻、文獻名邦……

  大理的美是鬼斧神工、天人合一的:綺麗多姿的大理石畫,天然孕育,藏於山石之中,經悉心開鑿,方使其大美畢現。

  大理的美,醉心醉神。人們在大理感受慢生活——“閒庭獨坐對閒花,輕煮時光慢煮茶。”悠閒之至,愜意之至。

  蒼洱之畔,共話文明生態

  我們親身感受大理的美,是因為洱海論壇。為了綠水青山永續永駐、生態文明永續生長,中國外文局、雲南省人民政府、中國公共關係協會勠力同心,共同打造了生態文明主題的洱海論壇。中國外文局國際傳播發展中心與雲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大理州人民政府等攜手精心承辦,各方到會,共商生態文明,共享美麗世界。

  歲月荏苒,自2021年至今,洱海論壇已連辦了4屆。每屆論壇都圍繞人類生態保護的重大課題、圍繞黨和國家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政策舉措設置主題議題。2021年聚焦“共建生態文明 共護美麗星球”,2022年關注“攜手合作 共同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2023年關心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攜手同行現代化之路”,2024年共商“攜手推進生態友好的現代化”。與會中外嘉賓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形成共識,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國際傳播、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共同建設美麗的地球家園發揮了積極作用。

  今年,諾貝爾獎獲得者、荷蘭瓦赫寧根大學教授歐意瑪,國際湖泊環境委員會科學委員會副主席阿德琳娜·桑托斯-博爾哈,以及來自喀麥隆、克羅地亞、毛裏求斯、馬耳他、尼加拉瓜、薩摩亞等世界各地的近300名中外嘉賓出席了本屆洱海論壇。

  與會嘉賓分別圍繞“推動洱海水生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持續助力農業綠色發展 打造農業綠色産業鏈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全面推進、全景傳播”“共向未來·中外企業家對話——綠色低碳轉型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等議題深入研討,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為促進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智慧。

  作為論壇的重要成果,這次論壇發布了《全球企業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洱海)倡議》,舉辦共話藍碳未來——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海藻碳匯合作項目發布儀式和“絲路百城傳”之《大理傳》項目啟動儀式。

  論壇期間還配套舉辦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世界因你而美麗·洱海這十年”圖片展,展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大理的生動實踐;“守護藍色星球·大理”公益騎行活動,讓中外嘉賓在感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美的同時,以實際行動踐行綠色低碳理念;中外嘉賓調研考察,遍訪大理山川,得識山河之美、人文之秀,感悟天人合一、和合共生的中國哲學思想與生態文明觀的高超智慧與遠見卓識;“蒼洱之夜”,在蒼山之下、洱海之畔的綠草坪上,夜幕漸濃,篝火暢旺,外國使節和與會中方賓客,一起陶醉在天地大美中,被大理各民族的歌舞表演和特色美食深深吸引,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記憶。

  離別之際,組委會延續上屆論壇創新做法,組織與會中外嘉賓沿洱海之濱的生態廊道,進行綠色騎行活動。秋日之晨,中外友人,舒展身心,興奮地踏上美麗的生態廊道,山嵐縹緲,沙鷗翔集,海菜花悠悠地凌波靜放,蒼洱之姿撥人心弦。綠色騎行換算成碳匯,抵減了論壇的碳排放,綠色論壇得以健康而快樂地“生長”。

  走進大理,感受人文魅力

  大理的美食之美,是天然的。泉水煮青菜、清湯牛肉、清水煮海菜、清炒野山菌、烤乳扇……這些白族特色美食,無須多少廚藝,順其自然而得,其鮮美清純,折服中外食客,嘆為天物。

  大理的造物之美,是人工巧匠打造的。劍川木雕已然巧奪天工,鶴慶銀器更是讓人嘆為觀止。千錘百鏨、守正出奇,小錘叮噹、千年迴響,敲出精美絕倫的人間銀器,敲出以新華村為代表的鶴慶銀器産業的大好前景,敲出人民的幸福生活。匠人們的産品遠銷國內外,美名遠揚。

  大理的人文之美,是多民族共建的。從茶馬古道一路走來,上關的風、下關的花、蒼山的雪、洱海的月,人文再造,風華綿延。白族、彝族、漢族、回族等多民族在這裡聚居,共同打造了大理星漢燦爛的文明景觀。

  大理自古以來人傑地靈。漾濞縣平坡鎮向陽村阿尼麼村民小組,在上級支持下,成功回引雲南省著名民族音樂人、昆明胖核桃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永康返鄉創業。他以獨特的藝術鑒賞力,依託阿尼麼村獨特的山石自然資源,率先投資打造出以石頭為底色、藝術為內涵、鄉愁為內核的“阿尼麼007藝術農莊”。在此基礎上,因戶施策,拉動全村44戶參與創業,實現共同富裕、向快樂出發。他們創造性地把“農耕文化”與“現代藝術”融合,作為全村“鄉愁文化”的內核,立足山石自然風景、原鄉農耕文化、民族音樂風情,將各類藝術巧妙地融入到阿尼麼發展中,讓普通的村落變成一個有藝術、有鄉愁、有故事、有溫度、有品質的藝術村落,更讓“有女不嫁阿尼麼”的貧困村,一躍成為人人嚮往的“詩意鄉村”。

  大理石畫,盡顯造物之奇

  此次論壇間隙,我們走進人間煙火氣旺盛的大理古城,穿過商鋪林立、游人如織的街區,近距離觀賞了大理的石畫之美,真是出人意表、鬼斧神工。

  這是大自然卓越而神奇的創造。石畫的空間,歷史的時空。在蒼山那一塊塊石頭之間,蘊藏着那麼美輪美奐的水墨山水,而且分佈均勻、構造神奇。蒼山東麓石畫以黑白水墨畫為主,枯濕濃淡相宜,清雅高古。蒼山西麓石畫則以五彩“油畫”為主,色彩斑斕,神采飛揚。

  大理石空國石博物館鎮館之寶“鳳求凰”,是一幅水墨畫卷,一對鳳凰對視於山水之間,含情脈脈,情深意長。主人為其精心設計了燦爛星空展廳,穿過繁星滿天的時空,在那星漢燦爛的深處,“鳳求凰”石畫驚艷地展開,讓每一個感知其風采的觀光者都讚嘆不已。大理石畫主要是山水景觀,但又不僅限於此,人物肖像畫,有中國古代仕女的,也有西方貴婦人的,自然還有動物、植物畫等等,惟妙惟肖,美不勝收。

  大理石是大理的,也是世界的。大理石是一種碳酸鹽變質岩。廣義上説,凡是具有紋理的天然石材,都稱為大理石。世界的同類石頭統一以大理石命名,可見其石材藝術的影響力。大理石鑲嵌的傢具、建築、園林,遍佈古今中外。據史料記載,古希臘古羅馬以及文藝復興時期,西方雕塑的材質都以大理石居多。米開朗基羅甚至有句名言:每一塊大理石裏面都潛藏着一個偉大的靈魂,通過巧妙的構思和鍥而不捨的雕琢,可以將這個靈魂從石頭中解放出來。可見大理石雕,天下獨絕。

  這是上蒼的垂憐,更是大自然的饋贈,當然也是大理石匠們石破天驚的發現。從一錘一鑿到機器切削,大理石畫堪稱天人合作的最佳作品。明代“旅游達人”徐霞客欣賞完大理石畫後,曾感慨萬千地説:“故知造物愈出愈奇,從此丹青一家,皆為俗筆,而畫苑可廢矣。”觀此大理石畫,誠信矣!(陸彩榮)

【糾錯】 【責任編輯: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