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雲縣沙龍鎮青海湖畔的申洱花卉産業園,五彩斑斕的乒乓菊令人目不暇接,産業園不僅發展花卉種植,還結合當地資源,打造了民宿、餐飲、水果採摘等農文旅融合業態,促進了當地“美麗經濟”的發展。
2010年,青海湖水源工程的建設極大地改善了沙龍鎮的農業基礎條件,周邊村莊大棚蔬菜、西瓜、花卉種植等隨之興起。鋻於沙龍鎮氣候適宜、水源保障好、交通便利、用工方便等條件,申洱花卉産業園選址落地於此。花卉種植成為了群眾增收致富的“聚寶棚”,也為推進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
申洱花卉産業園航拍(10月16日攝)。郭康 攝
2021年,祥雲縣人民政府和上海虹華園藝有限公司採取“滬滇協作+政企合作”模式共同投資建設申洱花卉産業園,項目規劃總面積652畝,投資1.5億元。申洱花卉産業園建成後,政府將投資建設的花卉溫室大棚出租給企業使用,收到的租金由祥雲縣七馨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統籌,向所涉及的7個村集體分配,實現了村集體經濟穩定增收。目前,前三期建設已經完成,440畝溫室大棚、花卉包裝車間、冷藏庫相繼投入使用,帶動了當地花卉産業的快速發展。
花卉大棚(10月16日攝)。郭康 攝
據申洱花卉産業園負責人曹倩楠介紹,自2021年8月基地開始種植花卉以來,産業園已種植有200多個品種的特色菊花和40多個品種的優質玫瑰花。産業園還應用了基質槽及肥水回收系統、全天候光溫控制系統、高效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環控系統等現代農業技術,實現了鮮切花規模化、工廠化生産。通過智能化、標準化管理,基地培育出的優質菊苗遠銷日本、荷蘭等國家和地區,鮮切花穩定銷往北京、上海等各大城市。此外,申洱花卉産業園長期雇用了250多名員工,大多是周邊村莊的居民,進一步促進了當地農村勞動力就業。
工人正在工作(10月16日攝)。郭康 攝
“在産業園工作既方便照顧家庭,又提供了學習和提升的機會,擴大了我的社交圈,還增加了家庭收入。”申洱花卉産業園切花部採花組負責人竇秋英説。
隨着申洱花卉産業園四期項目的推進,更多的溫室大棚和設施將陸續投入使用。預計到2024年底,園區的年産值將達到8000萬元。依託青海湖周邊的資源,祥雲縣將繼續探索花卉産業、煙草經濟與文化旅游的結合,推動“美麗經濟”與“綠色發展”齊頭並進。(完)(陳俊年 陳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