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10/25 09:54:38
來源:雲南日報

300多萬職工堅持20年的愛心行動

字體:

雲南省職工醫療互助活動管理委員會召開會議。

2004年,雲南省總工會啟動職工醫療互助活動。

職工醫療互助基層辦理窗口。

  雲南職工醫療互助活動

  職工醫療互助,是360多萬名職工參與的互助互濟活動,是一個陪伴雲嶺職工20年的工會活動品牌;

  職工醫療互助,是幫助職工解決醫保報銷後的醫療費用困難,築起的“第二道健康防線”;

  職工醫療互助,是工會為職工辦實事的重要舉措,匯聚了“娘家人”的關心和廣大職工的愛心。

  20年,5860萬人次參加活動,幫助患病職工700萬人次,發放48億余元補助金……雲南職工醫療互助活動成為一束穿透歲月的溫暖之光、一個家喻戶曉的民生品牌、一張團結互助的精神名片。

  這束光,是工會“娘家人”在危難時的暖心幫扶。

  這品牌,化作一句膾炙人口的宣言:“無病我幫人、有病人幫我。”

  這精神,叫作“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雲南職工醫療

  互助活動20年

  5860萬人次參加活動

  幫助患病職工700萬人次

  發放48億余元補助金

  8次調整優化方案

  最高補助額度100萬元

  第二十期參與人數362萬餘人

  其中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和農民工近3萬人

  無病我幫人 有病人幫我

  雲南職工醫療互助活動於2004年啟動

  2004年8月,德欽縣教育局職工此稱肝移植手術治療費用高達34.59萬元,醫保報銷後仍需要自付21.28萬元。正當他一籌莫展時,一筆12.80萬元的醫療互助補助金為他解了燃眉之急。這是雲南省職工醫療互助啟動以來,第一例獲得高額補助金的職工。

  一場大病,足以讓一個普通職工家庭陷入困境。2003年,省總工會在全省開展職工醫療衞生狀況調查時發現,因職工醫保報銷後自付部分仍舊較高,不少低收入職工有病不敢住院,“小病拖、大病扛”。在各級工會建立的特困職工檔案中,因病致貧返貧的比例也比較高。

  扶貧幫困,互助互濟,向來就是中國工會的光榮傳統。早在20世紀50年代,雲南各級工會就建立起“互助儲金會”制度,在幫助特困職工渡過生活難關上起到了重要作用。為傳承雲南工會歷史上廣大職工群眾“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幫貧濟困”的傳統,2004年,雲南省總工會經過調研,提出了開展職工醫療互助活動。

  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省總工會成立雲南省職工醫療互助中心。2004年7月,雲南率先在全國工會系統中啟動職工醫療互助活動,僅用兩個多月時間,就組織起180多萬職工,匯集1.3億元互助金。

  “醫療互助與醫療保險有着本質區別,是對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鞏固和補充,主要突出公益性。”雲南省職工醫療互助中心負責人介紹,雲南省的職工醫療互助模式區別於商業保險,不以營利為目的,不因職工身體情況受限。不僅如此,20年來,職工醫療互助活動工作經費沒有從職工繳納的互助金中提取,而是由各級工會從工會經費裏列支,充分保障了互助金取之於職工、100%用之於職工。

  雲南省的職工醫療互助模式也區別於其他省區市。因退休職工生病住院比較多,許多地方偏重組織在職職工參加類似活動,或是將在職職工和退休職工分開組織參加活動,退休職工的收費標準遠高於在職職工。而雲南省醫療互助活動在啟動之初,就實現了在職職工、退休職工參互對象的無差別全覆蓋、統一標準收費、統一補助標準,成為全國工會系統內的唯一;後來還將享有城鄉居民醫保的在職工會會員統一納入活動,進一步擴大了保障範圍。

  公信力是公益活動的生命線。為了維護好這條生命線,省總工會成立由省級有關部門、16個州(市)工會、部分産業工會及職工代表組成的管委會,負責制定和修訂活動的有關規定,審議職工醫療互助中心的工作報告,審議決定互助金、補助金標準的調整等重大事項。由省審計廳、部分州(市)工會、産業工會和職工代表組成監審會,對每期互助金的收支進行審計監督,並通過《雲南日報》向社會公告審計情況。同時,形成以省醫療互助中心為龍頭,州市辦事處、省級辦事處為連接,縣級代辦點為依託,基層工會代辦員為基礎的完善的服務網絡,保障方便、快捷服務職工。

  為確保互助金的安全,省總工會邀請權威專家團隊指導互助金精算研究工作,根據精算預測確定每期互助金的繳納標準和補助標準。&&《關於加強職工醫療互助活動互助金安全管理的意見》,與各級工會層層簽訂互助金安全管理責任書。在資金管理制度上制定了嚴密的內部控制制度和相互制衡措施。並制定服務承諾、工作職責、工作程序,對辦事處、代辦點工作予以規範,確保工作公正、公開、透明。

  把好事做好 把實事辦實

  8次調整優化方案推動活動擴面提質

  “感謝醫療互助活動,大大減輕了我們的家庭負擔,不然我以後的日子真不知道怎麼辦。”昭通市中小企業局(原五交化站)內退職工陳松的妻子周世惠感激地説。

  2022年,陳松因大腦皮質下出血及重症肺炎,在昭通市第一人民醫院住院兩次,獲職工醫療互助補助金3507元。當年底,因身體情況欠佳,工會經辦人吳興華在無法&&到陳松的情況下,幫他墊付了第19期職工醫療互助金。沒想到2023年3月,陳松病情再次惡化,轉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醫治,半年期間住院總費用高達180.97萬元,其中醫保報銷71.85萬元,自付費用仍高達109.12萬元。得知這一情況,吳興華幫助陳松申請到了36.20萬元職工醫療互助金。在完成第一次補助後,吳興華和昭通市總工會又幫助陳松進行二次補助申請,預計可獲得36.46萬元補助。兩次補助將獲得72.65萬元,成為雲南省醫療互助活動開展以來補助金額最大的一筆。

  雖然陳松最後還是因病去世,但職工醫療互助補助金大大減輕了家庭負擔。妻子周世惠説:“我也希望以後能參加醫療互助活動,回饋愛心給大家。”

  從2023年開始,凡參加當年雲南省職工醫療互助活動的人員,在基本醫療保險、大病補充保險、醫療救助、醫療互助活動補助和工會救助保障後,個人負擔剩餘費用仍超過10萬元(含)的,省職工醫療互助中心按照剩餘費用和職工本人參加醫療互助活動年限綜合給予不同比例的二次補助,最高不超過50萬元。

  這是一個重大政策調整,為高額醫療費用的職工家庭帶來了福音。

  20年來,職工醫療互助活動秉承為職工服務的初心,歷經8次方案調整,不斷提高管理精細化程度和服務水平,推動活動擴面提質,惠及更多職工。

  職工醫療互助活動補助標準最初以醫保報銷後剩餘部分為補助基數,分段按比例補助,設置補助基數計算點和封頂線。經過多次調整,最高補助額度已從2004年的10萬元提高至目前的100萬元,且實施二次補助,最大限度解決多重保障後少數職工醫療負擔仍然較重的問題。

  隨着國家醫保保障水平不斷提高,部分地區和群體個人醫療負擔大大降低,經過嚴密論證,省總工會將“以醫保報銷後剩餘部分為補助基數的計算方式”改為“以職工住院發生費用總額為補助基數的計算方式”,變“小基數大比例”為“大基數小比例”計算補助。同時,將職工住院費用中全自費部分納入補助金計算基數。並對連續三期未申請報銷的職工,若遭受意外傷殘給予一定補助,大大減輕了患病職工家庭負擔。在報銷方式上,變已報銷基數不得累加為可以累加,實現了多次住院“分開報”與“合併報”金額一樣,有效解決了年底扎堆報銷問題。

  在保障對象上,將參與範圍由參加了雲南省城鎮職工醫保的在職職工、離退休職工拓展到參加了雲南省城鎮職工醫保和城鄉居民醫保的全體工會會員。目前,參與雲南省職工醫療互助活動的快遞員、外賣員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和農民工近3萬人,以居民醫保參加活動的工會會員達4萬人。為鼓勵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和農民工會員參加活動,省總工會還給予他們每人20元的經費補貼。

  除了提高活動受益面,多年來,省總工會不斷用信息化手段為職工醫療互助活動賦能,最大限度方便職工申請辦理補助。

  2014年3月,省總工會與省人社廳建立醫療互助與醫療保險信息系統數據交換&&,改變了醫療互助補助審批業務依靠手工錄入職工住院費用信息來計算補助金的做法,為互助金的安全再加上了一把安全鎖。

  2020年,省總工會利用開展“數字工會”建設之機,聯合中國建設銀行雲南省分行將職工醫療互助管理系統作為第一個系統率先開發,並於2021年初成功上線,在省醫保局的大力支持下,實現了全省醫保數據與醫療互助活動管理系統對接共享,職工通過“雲嶺職工”App手機端一鍵查詢、全天候辦理補助,辦理時限由原來的最少45天縮短為最快24小時補助金就能打到職工賬戶,極大提高了辦理時效,特別是方便了異地居住和偏遠地區職工。目前全省16個州市基本實現了職工醫療互助全流程無紙化申請及移動辦理。

  祿豐市龍城初級中學經辦人員嚴景華説:“現在在‘雲嶺職工’App上自行申報,手續簡化,不用填寫紙質申請單,不用單位工會蓋章,更快捷。特別是退休教師,哪怕在全國各地生病住院,都不用回原單位辦手續。”

  擦亮品牌 傳遞大愛

  362萬餘名職工共築“愛心互助共同體”

  “各位職工,2024年度的雲南職工醫療互助保障活動開始了,大家可以參與了。”

  “繼續參互!去年我生病住院花費15萬元,監獄工會為我申領了1萬多元的醫療互助補助金,幫我減輕了家庭經濟負擔。”“這麼好的職工醫療保障政策必須參與呀。”

  這是2024年初雲南省第二監獄工會工作群裏警察職工的一段對話。

  雲南省第二監獄職工醫療互助經辦工作人員劉茜説:“隨着醫療互助服務廣大職工的水平不斷提高,職工參互率越來越高,受助面也越來越大,大家是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了醫療互助活動‘無病我幫人、有病人幫我’的活動宗旨,每月10元互幫互助,匯聚愛心惠人惠己。”

  20年來,職工醫療互助活動以實效贏得口碑,用一次次補助為身患重病的職工找回了生活的信心,幫助不少因病致貧的職工家庭渡過了難關,重新走向幸福生活。

  20年來,省總工會發出動員令,全省各級工會通過組織培訓、座談、新媒體矩陣、基層動員等多種形式向廣大職工群眾廣泛宣傳、積極動員,各經辦人員用心用情服務職工,雲南職工醫療互助活動參加人員覆蓋率、參與率均走在全國前列,參加活動的職工從第一期的180萬人增加至第二十期的362萬餘人。通過活動開展,逐漸形成一個強大的“職工愛心互助共同體”,將全省廣大職工緊緊連在一起,把愛心匯聚到有需要、有困難的職工身上。

  許多職工從不了解到了解,從不支持到支持,最終真心認可。很多職工從未申請報銷仍堅持每年繳費。建水縣甸尾鄉中心學校經辦人員張紹衡説:“以前,部分老教師的醫療互助費用很難收。後來聽説了身邊好多案例,大家紛紛主動交醫療互助費用。”

  許多企業工會反饋,如果由企業自己補助員工醫療費用,是較大一筆費用,企業不一定能承擔。但以企業工會為單位組織職工參加醫療互助活動,由企業工會提出補助申請,調動千千萬萬職工的力量來幫助生病職工,在職工難題得到解決的同時,也促進了企業和職工之間和諧勞動關係的建設,為企業留下了好口碑。

  昆明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工會經辦人員張林瀟介紹,2021至2023年,昆鋼工會雲南省職工醫療互助活動為2.69萬人次發放補助金2848.08萬元,其中收到醫療互助補助金過萬元的職工達389人,共計補助733.91萬元,有效緩解了患病職工的家庭困難,提高了職工醫療保障水平。

  20年堅持為職工解難題,職工醫療互助活動成為工會娘家人為職工謀福祉的民心工程,受到中華全國總工會多次表揚。省職工醫療互助活動中心先後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狀”,雲南省委、雲南省人民政府第五屆人民滿意公務員集體,“全省黨群共建創先爭優示範點”,全省“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雲南省“青年文明號”等榮譽。

  20年匯聚大愛,20年攜手前行。省總工會相關負責人&&,將始終堅持職工醫療互助活動的公益性,以職工為中心、以職工需求為導向,帶領全省廣大職工持續奉獻愛心,進一步推動雲南省職工醫療互助活動提質擴面,繼續為廣大職工的健康保駕護航。(記者 郎晶晶)

【糾錯】 【責任編輯: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