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雲南省保山市騰衝市以“身在邊疆、心向中央”為主題,紮實推進“邊疆黨建長廊示範帶”建設,持續鞏固提升“邊民富、邊疆興、邊關美”的良好局面。
邊境群眾的幸福生活(資料圖)。
因地制宜 特色産業沃土生“金”
“以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收入來源少,現在産業逐步做強,群眾的腰包鼓了起來,大家生活越來越好。”這是明光鎮群眾生活變化的真實寫照,也是騰衝市邊境地區小康生活的縮影。
邊境群眾的木瓜豐收(資料圖)。
騰衝市邊境鄉鎮立足鄉村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持續鞏固傳統産業,堅持農特經濟“一村一品”發展思路,規模化種植烤煙、中草藥、茶葉、紅花油茶等經濟作物,發展生豬、肉牛等畜禽養殖業,做優做強特色産業,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老百姓的“錢袋子”越來越鼓。
借勢發力口岸經濟開放“活邊”
“多年來,得益於騰衝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國家邊民互市相關政策,猴橋村群眾和毗鄰的緬甸邊民開展邊民互市,互惠互利,不僅改善了自己的生活,也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猴橋鎮黨委書記李有旭説。
繁忙的猴橋口岸(資料圖)。
猴橋片區作為騰衝全市口岸經濟發展的“主陣地”,充分利用國家給予邊民每人每天交易8000元以內貨物全免關稅和環節稅的優惠政策,大力發展邊民互市,將國家政策優惠轉化為發展優勢,有效帶動邊民致富、抵邊村增收。
資源變現旅游經濟“節節升溫”
“以前年輕人都想著外出務工,如今都在家裏端起了‘旅游碗’,吃起了‘旅游飯’。”清水鎮三家村黨總支書記趙家清&&,如今的司莫拉,以“幸福”為主題的文旅業態超過了20項。
2020年6月,由三家村村黨總支部、中寨黨支部發起的騰衝市清水司莫拉幸福佤鄉旅游專業合作社成功創辦,司莫拉佤族村73戶人家全部入股。司莫拉採用“黨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通過啟動幸福佤鄉綜合開發項目,將自然生態與民族人文有機融合,把幸福從一種感覺延伸為一種生活方式,讓游客多起來,村民的“腰包”鼓起來。
電商賦能點燃增收“新引擎”
“歡迎大家進入直播間。”走進荷花鎮甘蔗寨村直播基地大門,遠遠就傳來主播此起彼伏的直播聲。在佔地38畝的直播基地裏,有大大小小10余個直播專用間,還堆放着各種各樣的農特産品貨物。
《騰衝市直播電商産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2年—2024年)》明確了打造直播電商産業集群、直播電商人才技能培訓、培育孵化網紅達人等10項任務,並對其中4項任務提出了具體扶持獎勵政策,在政策的激勵下,騰衝電商直播從業者如雨後春筍般涌現。截至今年7月底,騰衝市工商註冊互聯網銷售經營主體7414戶、全市網絡零售額10.76億元、累計帶動3700余戶、10600餘人就業。一場場電商直播,讓騰衝的優質農産品走出邊疆,走進千家萬戶,為騰衝廣大農民群眾帶來了振興鄉村的信心,帶來區域經濟發展的活力。
治理有效 描繪邊民幸福圖景
“鮮艷的色彩、流暢的線條、靈動的舞蹈、溫馨的傈僳小院。”這是滇灘鎮傈僳族畫家余全發筆下農民畫《福中樂》中描繪的傈僳山寨,生動展現了邊疆群眾的幸福生活圖景。
明光鎮邊境普法服務隊送法下鄉(資料圖)。
近年來,騰衝市深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通過打造政治引領、自治強基、法治保障、德治潤心為一體的“四治融合”基層治理新模式,打通基層治理“最後一公里”,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完)(黎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