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雲南
提到昆明理工大學
總會有人豎起大拇指:
太板扎了嘛!
(“板扎”是雲南話“好、讚”的意思)
畢竟
熟悉昆工的人都知道
昆工只有兩點板扎:
這也板扎
那也板扎
低調卻不乏實力
內斂而不失張揚
昆明理工大學是時候講講你的故事了!
獨一無二
要問昆明理工大學
到底多板扎?請看VCR~
校園面積,板扎!
昆工究竟大到什麼程度?
這麼説吧
5418畝的總佔地面積
讓校車師傅都小聲嘀咕:
每天開車屁股都快坐扁了
坐擁呈貢、蓮華、新迎三個校區
和正在建設中的嵩明新校區
昆工的大
就是這麼名不虛傳
校園環境,板扎!
呈貢校區位於
有“昆明最美濕地”之稱的撈魚河畔
蓮華校區則位於
昆明最出名的藍花楹大道旁
攝影:楊武
每年藍花楹盛開的時候
昆工便多了幾分浪漫的氣息
在一片花花花花花花花花的紫色海洋中
隨處可見奮力拍照的
昆工男友們
不過至於最後的成片如何
懂的都懂
(女友:拍得很好,下次別拍了)
攝影:楊武
食堂大師傅,板扎!
在昆工上學
你不僅能得到
食堂大媽的鄭重承諾:
我們打飯,絕不手抖!
還能得到食堂大師傅
拍着胸脯的保證:
我們的菌子,保熟!吃完不會躺板板!
雞絲罐罐米線、瓦香雞、烤餌塊、老奶洋芋、紅燒豬大腸、鐵板牛肉、雞公煲、魚香肉絲、糖醋裏脊、水煮肉片……
果然
在昆工
一年胖十斤,包的!
畢竟一口吃不成胖子
但是一口一口可以
“整活兒”能力,板扎!
下面請欣賞
“三大名場面之我在昆工當顯眼包”
名場面NO.1
某年的畢業典禮上
一男生在接受撥穗時不小心摔倒跪地
學生:
還有半年多就過年了,給您拜個早年!
沒準備紅包的校長半夜從夢中驚醒:
不是,他到底為啥跪啊?
名場面NO.2
某年迎新晚會上
昆工女生集體跳了一首
活力滿滿的《愛你》
網友調侃:
女生都是隔壁師大借的吧
昆工人:看不起誰呢,都是我們昆工的
名場面NO.3
某次運動會開幕式上
一學生現場表演國粹變臉、噴火
瞬間炸翻全場
小編&&
不得不説
看這嫻熟的技藝
指定是去進修過了
學術水平,板扎!
提到學術水平
昆工學子立馬高舉雙手:
這題我會!
畢竟
昆工的專業看似高難度
實際上難度也不是很低
關於如何“迎難而上”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學生有發言權
請看他們的心路歷程
讀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之前:小小材料工程,拿捏
讀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之後:小小材料工程,我爹
此時
冶金與能源工程學院的學生微微一笑:
我就不一樣了
我重生了
這一世
我要把上一世沒學完的
物理、化學、冶金原理、工程力學、材料力學、電工技術、工廠設計、畫圖……都學完
機電工程學院的同學
做最後的總結發言
以下描述可能就是上學幾年的我:
上學時的搭訕水平:
同學你好,這塊磚是你掉的吧
上學幾年後的現狀:
好消息:人生第一次被置頂
壞消息:置頂的是我的髮際線
苦是苦了點
但昆工學子的學術水平
卻呈現指數型增長
畢竟
他們平時的教具
可是這樣的
↓↓↓
(大家好,我是波音737-300客運機“智華號”)
不明真相的昆工學子:
這一陣突突突突聲
還以為是農工院買新拖拉機了
如果你僅僅以為
昆工學子只是學習好
那恐怕是有些小瞧他們
作為在“紅土高原”上
聲名斐然的學府
昆工的強大
從來不是説説而已
獨樹一幟
有人説
如果問
在昆工最美的顏色是什麼?
那答案一定是“昆工紅”
漫步在校園中
一座座紅色的建築
格外引人注目
圖書館、雙子樓、紅土會堂、紅廊六樓
……
昆工的色彩
總是那樣的深邃而熱烈
一如昆工的歷史底色
1954年9月1日
承擔着為新中國
“培養礦業工業建設人才和師資”的重任
西南第一所以有色冶金和採礦為重點的
多科性工學院——
昆明工學院應運而生
經過師生幾年艱苦卓絕的努力
初步建立起
以有色金屬礦冶為主的
專業教育和人才培養體系
為我國新興的有色金屬産業
培養了一批急需的人才
1995年2月
昆明工學院更名為昆明理工大學
1999年10月26日
原昆明理工大學和原雲南工業大學合併
組建成新的昆明理工大學
如今的昆工
已發展成一所以工為主,理工結合
行業特色、區域特色鮮明
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大學
70年來
昆工立足雲南
“有色金屬王國”“植物王國”“動物王國”的資源優勢
取得了一系列讓人驕傲的成就
學科建設上取得新突破
冶金工程等“硬核”學科
為昆工的強大奠定了基礎
同時涌現出
以生物學等學科為代表的“黑馬”
實現特色優勢學科
與雲南産業發展布局高度契合
科研水平穩步提升
在多個學術領域
展現出不容小覷的實力
“內熱式多級連續真空蒸餾金屬分離技術”世界領先
“大型化、連續化、自動化微波冶金反應裝置”實現萬噸級成套裝備自主創新
“頂吹熔煉—閃速熔煉—自熱熔煉三爐係聯動的鎳冶煉創新技術體系”屬世界首創
複雜錫合金真空蒸餾新技術和新裝備將世界錫精煉水平發展到新高度
貴金屬合金真空氣化分離關鍵技術構建了新一代綠色高效提煉貴金屬技術
靈長類靶向基因編輯技術被評價為人類疾病模型研究的里程碑性工作
……
70載悠悠歲月
昆工櫛風沐雨,篳路藍縷
也將理想與信念
深深扎根在
這片廣袤的土地上
如果你問一個昆工人
昆工代代相傳的精神是什麼?
或許他會這樣回答:
“根植紅土,&&有色,堅韌不拔,赤誠報國”
簡簡單單16個字
卻飽含着昆工人
對祖國的滿腔熱忱
也承載着昆工人
那顆拳拳的愛國之心
一脈相承
翻開昆工校史的一頁頁
總有一些故事
讓人熱淚盈眶
也總有一些名字
讓人深深銘記
70年前
懷揣着熾熱的報國之情
中國機械振動學科創始人
屈維德教授來到昆明工學院任教
他孜孜不倦
嚴謹治學
首創“衝擊消震原理”
應用於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研製
屈維德
現代錫冶金火法精煉技術奠基人
國際著名的錫冶金專家
李夢庚教授
為了攀登科研的高峰
傾其一生,嘔心瀝血
他曾説
希望晚年再“爭取6年的工作壽命”
寫一本哲學小説叫做
《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以此給青年留一點紀念
他的心願
如此簡單
卻又如此純粹
李夢庚
有色金屬真空冶金專家
中國工程院院士
戴永年曾經的辦公室裏
挂着這樣一幅字:
“立於德、成於學、展於創、益於民”
踏踏實實做人
踏踏實實做事
這是老先生
對待科研的嚴謹態度
也是他處事的行為準則
他曾這樣告誡學生
無論是做人還是未來從事科學研究
都應該堅持“真、正、實”
最樸素的話語
卻讓人肅然起敬
戴永年
李夢庚與戴永年
兩位教授的科研成果
也同樣令人驚嘆
李夢庚教授發明的
“粗錫電熱連續結晶機除鉛鉍工藝及設備”
被西方冶金界
譽為“20世紀錫冶金最偉大的發明”
與戴永年教授發明的
“焊錫真空分離鉛錫技術”
聯合構成了現代火法錫精煉技術
推廣至全球煉錫廠
……
還有如今奮鬥在科研一線的
中國科學院院士季維智
國家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王華、楊斌、寧平
“地質報國,為國找礦”的李文昌
……
一個個或熟悉、或陌生的名字
在漫長的時間軸線上
鐫刻着屬於自己的高度
拼搏
堅毅
擔當
奉獻
……
一代代昆工人
敢為人先、追求卓越
70載初心不改
70載韶華不負
如何用一個關鍵詞
來形容昆工?
或許有人會説
是“浪漫”
春天的梨花
夏日的微風
秋天的余暉
冬日的飛雪
雖閱盡人間絕色
卻不及在昆工的驚鴻一瞥
或許有人會説
是“幸運”
幸運遇見了志同道合的摯友
幸運超越了曾經的自己
幸運在最美的年華
遇見了最美的你
或許有人會説
是“明德”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是昆工教會了我
人生是一場永無止境的挑戰
要探尋
要勇敢
要堅定
要求真
於此一生
有幸相識
你的一切
都讓人久久難忘
滇池浩瀚,薈萃四海少年
七彩霞光,照耀人生起航
70年來
無數學子滿懷憧憬
從這裡出發
又有無數學子滿載碩果
再次回到這裡
再見時
願你依舊是
曾經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
明朗
燦爛
純真
熱血
願你依舊
如第一次背起行囊來昆工時那樣
對着我微笑着説一聲:
你好
昆明理工大學!
來源:新華網·寶藏青年工作室、新華網雲南頻道、昆明理工大學
作者:劉怡然 柴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