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07/25 16:53:09
來源:文山州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雲南大學—清華大學聯合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走進文山馬關

字體:

  日前,“雲南大學清華大學聯合暑期社會實踐”馬關組順利完成各項調研任務,即將返程。馬關組由雲南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副教授李偉華帶隊,以“高校+地方”跨學科跨領域交叉協同模式組成近20人的調研組,聚焦“興邊富民”主題,在馬白鎮、都龍口岸、金廠鎮開展了為期11天的社會調查,通過政府座談、基層群訪、農戶參與式觀察等方式,點面結合,重點突破,揭開了藝術邊城馬關的神秘面紗

  調研組走進馬關縣民族服飾産業園,探訪産業園用“政府+市場”模式攜手推進馬關民族服飾産業集群,打造“産學研”一體化的民族服飾産業園,間接帶動5000餘人就業,進一步賦能馬關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在南山幸福社區,觀察黨建引領下的智慧化多民族融合的移民新村風貌,以南山工業園區為依託,採取“六個一批”措施促進産業就業,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進入中國傳統古村落馬灑,調研組聚焦文山州“三個一”工作,對馬灑的村容村貌整治、文明習慣養成、民族文化傳承、農家樂飯店等工作開展深入調查。

  調研組駐紮在茅坪村,對都龍口岸的邊民互市、抵邊新村建設、愛國主義教育等工作開展深入調研,全面解讀都龍口岸發展的密碼。同時,在茅坪國門聆聽了守邊支書胡明昌帶來的守邊主題黨課,具象化體會“種地也是站崗,放牛也是巡邏”;在文山總體國家安全觀主題公園,與當地村民一起觀看戰地電影《高山下的花環》,接受紅色文化洗禮;在聯防所工作人員的指導下,為203界碑描紅,深切感受邊境軍民守邊、興邊、富邊、強邊的決心。

  調研組與當地村民同吃同住,席地而坐聆聽守邊英雄熊光斌21年的守邊故事;爬上戰地遺址羅家坪主峰,感受中國軍民保家衛國的決心。調研組了解到,現在的金廠鎮,以紅色文化為牽引,以羅家坪戰地遺址為基點,輻射水頭等周邊村落,打造“紅色文化+民族文化”文旅發展模式,切實實施“新時代興邊富民行動”,努力打造現代化邊境幸福村,實現邊民富、邊關美、邊境穩、邊防固,讓邊境百姓共享中國式現代化改革和發展的成果。

  為期11天的社會調查,調研組對馬關縣的興邊富民工作有了深入了解,收集到了一手資料,沉浸式領略了邊關風采。後續,調研組將持續聚焦産業發展、邊疆特色基層治理、文旅綜合體打造等方面,為地方政府提供相應決策諮詢,推動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雲南大學清華大學聯合暑期社會實踐”由雲南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和清華大學新雅書院主辦,文山州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協辦。本次合作調研項目的主題為“國家政策的地方回應”,共分為文山州以三七為主生物醫藥産業發展對策研究、文山州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實踐總結和對策研究、邊境國門教育、文山州開展興邊富民工作的實踐經驗總結和對策研究四個分主題。)(鄧在艷

【糾錯】 【責任編輯: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