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傍晚,走進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華縣馬街鎮龍街村委會上枇杷小組,污水管道錯落有序,庭院果林青翠欲滴,林下重樓隨風搖曳,搭配村前的潺潺流水和村後的巍峨青山,宛如一幅綠美“點粧”的詩意畫卷。
鄉村“抹綠脂”“小庭院”扮靚幸福生活
近幾日,上枇杷小組完成了農村污水治理和“廁所革命”,廁所乾淨了、污水歸到了管道裏,連村民自家的庭院也種滿了果蔬。龍街村黨總支書記周正忠介紹,庭院錯落、院前林果、院後菜園是龍街村委會庭院的整體布局。今年,龍街村委會抓住全縣建設414個綠美鄉村契機,改建旱廁372戶、建設污水管道372戶,還帶領23戶村民外出學習庭院建設,以372戶的綠美庭院匯聚成了龍街村委會的綠美鄉村。
馬街鎮美麗庭院一角(5月13日攝)。
2024年,南華縣計劃實施綠美鄉村點位414個,截至目前,已累計投入資金351.24萬元,新增綠化面積160547平方米,新增植樹46311株。
公園“畫綠眉”“小口袋”兜住民生期盼
南華的鄉村越來越美麗,城市也是一步一景。街道拐角的廢棄地、社區路邊的“犄角旮旯”、龍川江邊的護江堤岸,如今皆是移步如換景的城市“口袋公園”,每到傍晚,乘涼的、散步的、跳舞的……大批市民在此聚集,為市民的生活田增了一份愜意。
綠美公路(5月13日攝)。陳維壽 攝
來自兔街鎮小古木村的村民羅朝花便是被“口袋公園”留下的第一批人。“我今年77歲了,以前一直住在農村,偶爾來城裏也住不習慣。後面有了‘口袋公園’,這裡風景好,還有很多和我一樣從村子裏出來的老姐妹們,住在城裏和村裏一樣,都有綠水青山,還多了一大群的‘鄰居’,年紀大了,住城裏方便。”她説。
近年來,南華縣以綠色為底色,以文化、賞景、休閒、娛樂、健身等為載體,通過“拆違植綠、見縫插綠、空間增景”等措施,按照“一園一品、一園一景”的布局,在縣級單位空地、街道空地建成“口袋公園”33個,正規劃在建設4個。這些“口袋公園”為群眾打造了一片片滿是煙火和美景的詩意棲息地,為民生兜住了人間煙火的期盼。
公路“貼綠鈿”“小風景”連接詩和遠方
在南華,綠美公路是綠美城市和綠美鄉村之間的血脈。春日的岔河櫻花路,夏日的雨露風情河牛線,秋日的稻穀飄香下山腳村道,冬日的松露飄香五分線……一條條盤山公路,一片片人間美景,綠美路、旅游路、産業路、富民路,都是群眾的民生路和幸福路。
綠意盎然的龍川江(5月13日)。
家住岔河的彝族姑娘李璐心中有條最佳出游路線——從南華縣城出發,沿南永公路至岔河,在岔河的庭院裏摘櫻桃、賞月季,還能到庭院後的大山採松茸、挖松露,夜幕降臨,再沿着星光公路賞夜景回家。
據統計,近年來,南華縣累計投入資金1.77億元,完成高速公路廊道綠化3230畝、增綠復綠1900畝,公路綠化128條853公里,國道增綠補綠5467株;完成公路綠化126條825公里,種植樹木47250株,撒播花草3.3萬平方米。下一步,南華縣將持續擦亮生態底色,深度打造綠美融榮的南華詩意生態宜居“2.0版本”。(完)(周正封 黃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