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少年兒童中,有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被稱作“星星的孩子”,也就是孤獨症兒童。在昆明市盤龍區培智學校,130多名在校學生中有42名孤獨症兒童,雲南藝術學院高等職業教育學院與繼續教育學院教師王開瑩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用色彩點亮他們的世界,與他們結下了不解之緣。
王開瑩與孤獨症兒童結下不解之緣(5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靜頤 攝
當孤獨症兒童遇到色彩
王開瑩是一名教設計的在職大學教師,原本她的專業與孤獨症兒童並沒有關聯,但幾年前一次偶然的接觸讓她發現,在孤獨症兒童的群體中,有一些孩子特別有繪畫天賦,他們的色彩表達能力也超過了同齡人。“這跟我的專業——視覺傳達有共通之處,我發現我能看懂他們的畫。”自此,王開瑩便開始與孤獨症兒童結緣。
孤獨症兒童的繪畫作品(資料圖)。新華網發(王開瑩 供圖)
王開瑩通過各種文獻了解孤獨症兒童這個特殊的群體,併發現圖畫能為孤獨症兒童的學習、生活帶來幫助。於是她自發開展研究,為他們設計教育繪本,並定期去特殊教育學校開展公益課堂。通過5年的努力,王開瑩牽頭組建了一個由各領域專家學者、學生、志願者等組成的團隊,共同關注“星星的孩子”,並開發出12冊繪本,涉及生活常識類、文化類、心理成長類3個領域。
王開瑩牽頭研究的部分繪本(5月29日攝)。新華網 柴靜 攝
2023年,王開瑩牽頭設計的教育繪本開始在盤龍區培智學校推廣,目前也已經進入實踐教學階段。盤龍區培智學校教師、雲南省孤獨症教育康復資源中心執行主任蘇昕迪和同事們會定期與王開瑩開展研討交流,對教學繪本在課堂使用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反饋。
王開瑩(左)與蘇昕迪(右)討論繪本存在的問題(5月29日攝)。新華網 柴靜 攝
在蘇昕迪看來,孤獨症學生少有接觸外界的機會,繪本的到來對他們來説是一種新鮮的體驗,該套繪本既有地方特色性,例如古滇文化、海鷗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內容,同時也有對應他們成長中的相關知識,例如兩性健康等,讓學生們可以更好地接納成長中所需的知識。但目前來看,繪本教育在中高年級的學生中效果更好。
未來,王開瑩期待與更多學校開展合作,為繪本修訂收集更多反饋。
希望更多人關注“星星的孩子”
通過不斷開展公益活動,王開瑩對孤獨症兒童群體的態度也從最開始的同情憐憫轉變為理解,她希望有更多人關注這一群體,走進這些特殊孩子的內心世界,一起感受他們豐富的情感和純真的心靈,一起感受他們對於生命的熱愛與渴望。而和她一起走在這條路上的,還有雲南藝術學院藍絲帶社團的志願者們。
雲南藝術學院藍絲帶社團的志願者們定期開展公益活動(資料圖)。新華網發(王開瑩 供圖)
王開瑩介紹,雲南藝術學院藍絲帶社團由來自不同學科、不同專業的學生組成,定期針對孤獨症兒童開展公益項目。2023年,雲南藝術學院與盤龍區培智學校聯合辦了一個畫展,展出152幅由大學生和孤獨症兒童共同完成的作品。
雲南藝術學院藍絲帶社團的志願者們定期開展公益活動(資料圖)。新華網發(王開瑩 供圖)
據了解,藍絲帶寓意着鼓勵、關懷和愛,雲南藝術學院藍絲帶社團開展的關愛孤獨症兒童公益教育項目旨在幫助孤獨症患兒解決實際問題,幫助他們融入社會。項目對孤獨症兒童社會問題展開調研,除了繪本設計和實地教學,還有戲劇編排演出、特教兒童畫作再創作公益畫展、文創産品開發公益售賣等多個志願服務活動。
雲南藝術學院藍絲帶社團的志願者們定期開展公益活動(資料圖)。新華網發(王開瑩 供圖)
未來,王開瑩希望製作出更多更具功能性的繪本,教會孤獨症兒童處理生活中的事,讓更多特殊兒童能夠到正常的學校學習。同時,她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夠關注這個特殊的群體,參與幫助孤獨症兒童的公益事業。(完)(康靜 柴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