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建設中的馬鹿塘特大橋北岸7號主墩,總高度254米(5月28日攝)。新華網 劉起 攝
“橋隧相接、溝壑縱橫”是天麻高速工程建設情況和沿線地理特點的真實寫照,從中越邊境天保口岸至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縣現有公路里程約40千米,而天麻高速全程約有53千米,距離變長的背後既有工程建設的技術要求,也有基於保護生態環境的統籌規劃。
馬鹿塘特大橋施工現場(5月28日攝)。新華網 劉起 攝
“天麻高速項目沿線途經雲南省麻栗坡老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和下興箐州級自然保護區、國家公益林等環境敏感區域,沿線植被豐富,施工與環境保護、水土保持間的矛盾突出。”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雲南G5615天猴高速公路天麻段工程總承包項目經理部黨支部書記劉高介紹,天麻高速項目從規劃設計之初就避讓了生態紅線、耕地紅線,公路全線多數隧道採用“零開挖”進洞,通過不破壞山體表面,保留隧道洞門原地貌實現“綠色工程”,並通過優化資源配置,專注生態保護,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有機統一。
施工人員正在施工(5月28日攝)。新華網 劉起 攝
在施工過程中,項目部還通過成立環境保護、水土保持領導小組,制定環境保護、水土保持管理辦法和分級管控包保責任清單,落實項目的環境保護、水土保持管控。同時,項目部通過開展相關交流學習、培訓,制定年度工作計劃,班前喊話增加環境保護、水土保持施工內容,設置有關標識標牌、宣傳標語,組織環境保護、水土保持內部觀摩學習等方式進一步增強參建人員環境保護、水土保持意識,推進項目環境保護、水土保持工作有效治理。
施工人員正在施工(5月28日攝)。新華網 劉起 攝
天麻高速項目橋隧比為80.4%,具有線路長、規模大、地質複雜,施工條件差、施工難度大、安全風險高、生態環境要求高等特點。為提高施工安全性和效率,天麻高速項目部以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打造安全高效的施工環境,通過安裝UWB定位設備,實現對工人和車輛的實時監控和跟蹤,確保其安全和準確性;依託山嶺隧道全工序機械化施工工藝,對設備及人員定位數據進行自動採集,對安全風險進行自動識別,多舉措實現安全高效智能的隧道施工管理。
工作人員正在施工作業(5月29日攝)。新華網 劉起 攝
據了解,天麻高速是國家高速公路網在雲南省境內東西橫線的聯絡線之一,是雲南省中長期高速公路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天麻高速建成通車後,從天保口岸到麻栗坡縣城所需時間將由現在的50分鐘縮短至30分鐘。截至5月25日,項目路基土石方工程已完成69%;橋梁樁基已完成1705根,佔比84%,下構已完成28%,隧道洞身開挖完成34559米,佔比58%,其中,6條隧道單幅貫通,1條隧道雙幅貫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