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思茅區持續開展水樣採集、檢測、分析、數據反饋等工作,對轄區內生活飲用水水質進行全方位“體檢”,及時掌握水質情況,保障廣大居民生活飲用水安全。
在思茅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各實驗室裏,一袋袋來自各鄉鎮(街道)的枯水期農村生活飲用水樣品整齊地擺放在實驗操作&上,等待“水醫生”的全方位“體檢”。
“接到水務部門的送樣後,我們根據檢測的不同項目把樣品流轉到不同的實驗室。微生物指標流轉到微生物室檢測,主要檢測細菌總數、總大腸菌群和大腸埃希氏菌三個項目;理化指標流轉到理化實驗室,會涉及一般的化學指標、毒理指標和消毒副産物指標,每個水樣檢測約34個項目。”思茅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驗科科長魏明芳説。
據悉,思茅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承擔着定期開展市政供水及農村飲用水水質監測任務,每年定期開展水質檢測。農村飲用水一年檢測兩次,分別為枯水期和豐水期;市政供水一年檢測四次,一個季度檢測一次,從源頭上對生活飲用水水質安全進行“精準把脈”。
“從樣本送達實驗室到結果出來,大概需要一週的時間。遇到有異常的結果就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需要重新採取水樣進行復檢。”魏明芳&&,通過水質檢測,能夠動態掌握轄區居民飲水的衞生狀況,及時有效地向水務部門提供真實客觀的檢測結果,為居民飲水安全“保駕護航”。(通訊員 李婷 陶俊蓉)
【糾錯】
【責任編輯:徐華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