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05/09 20:05:16
來源:普洱日報

思茅區石膏箐村:産業興了 村級集體經濟“活了”

字體:

  近年來,思茅區倚象鎮石膏箐村堅持黨建引領,以盤活資源資産、發展特色産業等為抓手,把帶領群眾增收致富擺在突出位置,有效促進村級集體經濟提質增效。

  黨建引領,凝聚發展合力。利用“三會一課”、支部主題黨日等形式,組織黨員學習各項惠農惠民政策,引領黨員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建言獻策,探索出“公司+合作社+農戶+基地”“村黨總支+村級集體經濟專業合作社+農戶”、資金入股分紅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方式。

  以村“兩委”班子成員分片&&機制為支撐,實行“1+N”幫帶機制。由1名村“兩委”委員分片&&,1名黨員致富帶頭人結對5至10戶農戶“點對點”幫教種植養殖技術,引導523戶群眾聚集到發展産業鏈上;實施“三培養”工程,將5名黨員培養成致富能人、將3名致富能人培養成黨員、將8名黨員致富能人培養成村幹部;依託“黨員冬春訓”等基層人才實用培訓班,培養農村黨員致富帶頭人、實用人才、科技人才和新型職業農民60余名。

  挖掘存量,盤活農村“沉睡資源資産”。立足資源稟賦,圍繞閒置集體土地利用、發展特色産業等,組建閒置資産盤活調查摸底工作組,對農村閒置資産的權屬、面積、類型、盤活意願等“三資”情況進行全要素登記。同時,結合實際,充分挖掘甜龍竹特色産業資源,統籌資金1680萬元謀劃推進石膏箐村甜龍竹産業示範園、甜龍竹筍交易中心和思茅區高原農特産業生態數字化鄉村振興示範項目建設。

  開拓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徑。整合村級閒置土地資源24畝,分散撂荒地、育林荒地等350畝,以土地入股模式與大寨村合作,建成甜龍竹精深加工、中央廚房預製菜和産業鏈運營3個版塊,實現“從田間到車間”的一、二産業高效銜接,製作鮮切筍、速凍筍、水煮筍、鹵筍等預製速食産品,發展訂單農業,提高甜龍竹筍的整體價值,提升市場競爭力,確保戶均增收8000元以上。

  利益聯結,延伸“得惠觸角”。村集體與企業簽訂廠房租賃協議,每年可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10萬元,同時按農戶銷售菜筍比例進行分成,預計每年總分成60萬元,實現村級集體經濟助推産業發展、産業發展反哺村級集體經濟的良性循環。目前,項目直接帶動就業80餘人,間接帶動300餘人就近務工,輻射帶動6個村63個村民小組3348戶12690人增收致富。(通訊員 李志成)

【糾錯】 【責任編輯:柴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