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芬(右)和同事查看紙漿工藝(6月9日攝)。新華網 趙普凡 攝
中國近代小説家徐枕亞在《玉梨魂》中寫道,“臨穎神馳,書不成字,紙短情長,伏惟珍重”,以“紙短情長”表達無盡的愛意。雲南雲景林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投林紙”)生産管理中心質量管理辦主任、高級工程師李學芬也有一份“紙短情長”的愛意。
不過,李學芬的“紙”是我們生活中必需的“生活用紙”。堅守造紙一線26年間,李學芬帶領團隊不斷開拓創新,不但牢牢把住質量關,也成功研發出新産品。張張“紙”的背後,是李學芬對這份事業的無盡愛意。
本期雲南故事,我們和李學芬面對面,聽她講講屬於她的“紙短情長”。
李學芬檢查紙品包裝(6月9日攝)。新華網 趙普凡 攝
“紙品,就是我的人品”
若問其他同事是如何看待李學芬的,得到的答案幾乎都是“第一印象很兇”。李學芬也坦然接受這個評價,“兇,才能把得住質量關,才能讓下游客戶及消費者滿意!”
李學芬身上的擔子很重,質量檢測、質量管理、新品研發一肩挑,從原料選用到成品出廠,她都全程參與。26年間,即便工作繁重,她也未曾放鬆一刻,因為她打心眼裏認為,“紙品,就是我的人品。”
原料的好壞直接關係到成品的優劣。“質量意味着對消費者負責、對社會負責,我絕不允許品質差的原料進入!”在工作中,因她的“鐵面”也曾“得罪”過供應商,但她説“我從沒怕過”。
對同事的疏漏,李學芬也同樣“不給面子”。採訪過程中,李學芬發現一生産車間對物料的處理不夠規範,便當着記者的面,“不留情面”地要求負責人整改。“私底下我們可以親近地相處,但是搞質量就必須精益求精。我們放過自己,但是客戶不會放過你。”李學芬説,“我既然選擇了這個崗位,就必須堅持原則!”
“人品差的人,造不出好紙來!”一番交談下來,記者感覺,“兇”並不適合形容李學芬,“正”才是她的本色。
因為這份“正”,李學芬成為受人敬重的“質量姐”,她先後獲得“全國輕工業質量信得過班組建設先進個人”“全國質量管理小組優秀推進者”“雲南省五一勞動獎章”“雲南省最美雲嶺國企人”等榮譽,並當選雲南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代表。
李學芬(右)和同事在取樣造紙木屑(6月9日攝)。新華網 劉雲 攝
“做夢的時候,都在做試驗”
技術攻關,是李學芬的另一副“重擔”。近年來,她帶領新技術QC小組,每年主導開展研究課題30多個,創效1000多萬元,提升公司經營績效和卓越績效管理水平。
2014年,雲投林紙進行生活用紙質量提升調試,李學芬帶領團隊開展工藝優化和調整研究。“工藝提升對企業的發展有重要意義,不僅能提升産品品質,還能拓展品類。我們下定決心要做好這件事。”李學芬説。
攻關之路充滿艱辛。李學芬告訴記者,工藝改進的難點之一就是松木和桉木的原料配比,“如果松木的用量太多,紙品手感會比較粗糙,太少拉力又不夠。”項目剛開始推進的時候,大約4個月的時間,團隊都在進行原料配比的嘗試,做了上百次的試驗。“反反復復,不吃不喝,加班加點”,李學芬用這12個字總結當時的工作狀態。
高壓之下,李學芬常常夜不能寐,“焦慮到睡不着,睡着了也在做夢,夢到做試驗。”但李學芬未曾想過放棄,“咬着牙也得堅持做,開弓沒有回頭箭!”當配比方案最終確定下來後,李學芬和團隊成員心裏的大石頭終於放下,“痛痛快快地去慶祝了一場!”那份快樂,她至今記憶猶新。
通過鍥而不捨的攻關,李學芬與團隊成功開發出原生木漿本色生活用紙,填補了國內市場空白;開發生活用産品6大類100多個單品。
李學芬(6月9日攝)。(新華網 趙普凡 攝)
“盡最大努力,掌握話語權”
結合本地思茅松資源豐富的優勢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及客戶需求,2022年,雲投林紙啟動了高質量思茅松絨毛漿替代進口絨毛漿研發工作,李學芬作為核心成員全程參與研發。
絨毛漿是一種用作吸水介質的紙漿,在衞生用品行業廣泛使用,中國90%以上的絨毛漿要依靠進口。“從國家的發展戰略和企業的發展方向來看,這是我們要努力的一個方向。”李學芬説。
2022年,雲投林紙啟動該項目,李學芬和團隊投入到忙碌的研究中。為了攻克難關,李學芬和團隊用3個月的時間,每天試驗約30次,不斷優化、探索。在各方的努力下,雲投林紙於2023年1月實現松木絨毛漿的正式投産,成為國內首個替代進口的松木絨毛漿産品,填補了國內化學漿松木絨毛漿生産供應空白。
對李學芬來説,絨毛漿課題的攻克意義非凡。“儘管目前我們的市場佔有率還不高,但我們邁出了關鍵的一步。接下來,我們還要提升品質、擴大市場,盡最大努力掌握更多話語權,不再被國外技術‘卡脖子’!”
作為一名老黨員,入行26年來,李學芬始終堅持原則,勇於擔當,敢於創新,帶領團隊研發出許多提質增效的技術與産品,為雲南紙業高質量發展貢獻了堅實力量,以自身行動踐行了黨員的使命擔當。
李學芬説,這些年她“築夢林紙獻青春”,接下來她要“不負韶華再奮發”,這就是屬於她的“紙短情長”。(完)
出品人:韓海闊
監 制:李霞
統 籌:羅春明
編 導:趙普凡
攝 影:趙普凡 劉雲
剪 輯:趙普凡
撰 稿:張瑪睿
外 聯:張晶晶
鳴 謝:雲南雲景林紙股份有限公司
新華網雲南頻道
雲南省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聯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