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3 07/12 10:07:07
來源:昆明日報

昆明高校招生“抖”出奇招

字體:

  2023年高考志願填報落下帷幕,也宣告各高校間的“搶人暗戰”告一段落。與以往千篇一律的招生簡章,四平八穩的宣傳資料不同,進入“Z時代”,雲南農業大學、昆明理工大學、雲南財經大學等高校將新媒體玩得“飛起”,使出渾身解數“求關注”。

  在新一代高考生眼中,大學正從“高考填報志願指南”上的幾列代碼編號,搬到無數個流動的抖音直播間裏。而在校大學生也紛紛以自己的社交&&為主陣地,向未來的學弟學妹們展示學校學習、生活環境。

  現象

  農大學子“變身”行走的招生廣告

  “歡迎報考雲南農業大學,我們這裡真的不用天天挖地。當然,要是身後開拖拉機的同學聲音小點就更好了。”烈日下,站在一片正待開墾的農田旁,“農大丁同學”向全國考生“安利”起了自己的母校。去年,雲南農業大學學生丁習功,因一條宣傳學校的視頻備受關注,被不少網友調侃“招生減章”的同時,也有許多網友&&“自己被反向安利了”。

  在網絡走紅後,“農大丁同學”的生活更加忙碌了,學習中草藥專業的他,這學期學習了中藥炮製學、中藥製劑檢測技術等專業課程,在實踐課種下了石斛、白芨、雲茯苓等中草藥。課餘時間,他還幫學長學姐“直播帶崗”,參加校鎮合作店的助農活動,幫農戶銷售農産品。

  今年招生季,很多網友早早“艾特”他,期待他更新新一年度的“招生減章”。

  但還沒等“農大丁同學”出手,6月6日,雲南農業大學其他幾位在校生——“彭章淇又想飛飛機”“農大小阿岳”以一曲“土味”花手搖舞蹈快閃視頻,展示了雲南農業大學圖書館、食堂、教學樓、籃球場等地。這個接地氣的視頻迅速在網絡走紅,“雲南農業大學學生錄製炸裂招生視頻”登上抖音熱榜,發布13天后累計超過373.5萬人“在看”,人民網轉發後得到17.1萬人點讚。

  不僅僅是在校生,畢業生們也為母校扛起了招生宣傳大旗。

  畢業於雲南農業大學,擁有百萬粉絲的“曲靖老村長”,在7月初來到清華、北大門口為其母校雲南農業大學“打call”。他的視頻被網友戲稱為“雲南農大來北大、清華挖墻腳”“招生屆的泥石流”,迅速走紅網絡。“清華、北大真的很棒,開放、包容,而我的母校雲南農業大學雖然不是名校,但是也為腳下的這片土地培養了很多扎根邊疆、服務三農的優秀師長,未來可期!”“曲靖老村長”説。

  7月初,“農大丁同學”終於出手。今年,他的畫風一轉,在校園的田地裏、果樹下給學校拍了一段“招生加章”——“吃不完!根本吃不完!”“快來我們學校吧。”視頻中雲南農業大學的“水果自由”,引起不少網友好奇。去年是“挖不完的地”,怎麼今年就成了“吃不完的水果”。“農大丁同學”介紹,這些水果來自雲南農業大學熱帶作物學院康平教育實驗基地,因為産量大,從去年開始,每到豐收季,工作人員就會把當季水果運到學校發放給學生,成為就學“福利”。

  “暗戰”

  各校學子出“奇招”招攬學弟學妹

  每年6月,高考剛一落下帷幕,各大高校為了招生,便開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比如去年紅極一時的“學長學姐甩海報應援”,而今年,早在高考前,顏值比拼就提前進入賽道,雲南師範大學、雲南民族大學等高校的“校花校草”紛紛出鏡,其中不少人還身着少數民族服裝。顏值之後,就是舌尖上的誘惑,還有誰沒刷到雲南大學的玫瑰宴?

  此外,極富雲南特色的傳統文化項目“山歌”,也成了高校招生的招牌。去年,雲南財經大學會展經濟與管理專業學生趙仁輝以一首英文版山歌向廣大網友推介自己的母校,獲得近70萬人點讚。伴隨一句土味英文“welcome to caida”,動感的民族風伴樂響起,趙仁輝跟着節奏唱起了英文版的雲南山歌,簡短的歌詞直白押韻、非常“洗腦”。

  招生宣傳形式在變,廣度深度也變了。

  該報什麼學校?該選什麼專業?越來越多的高考生通過社交&&向未來的學長、學姐提問。趙仁輝花好幾天時間回復完私信後,發布了這樣一條抖音視頻:“只要努力,讀什麼都有發展前景;不努力的話,讀什麼都救不了你。”

  當學生們用各種各樣的方式為自己母校“帶流量”的同時,高校的官媒也開始通過直播等形式進行招生推介。2023年高三畢業的學生顧芊語&&,之前因為“農大丁同學”的視頻對學農産生了興趣,和爸爸媽媽一起觀看了直播後,更加堅定了學農的信心,她已經將雲南農業大學納入自己的志願清單。

  雲南農業大學招生處相關負責人&&,學生們拍攝的視頻內容沒有過多修飾,真實可信,不管是毫無濾鏡的學校背景,還是略粗糙的布景和構圖,抑或是無厘頭的表演和情節,乍一看好像會直接“勸退”報考的學生,但其實能讓人在會心一笑的同時,更加了解學校的真實情況,提高學校知名度,吸引學生報考,取得不同凡響的宣傳效果,不失為一個很好的宣傳方式。讓“沾泥土、帶露珠、香噴噴、熱騰騰”的農學專業和高等院校成為“網紅”吸引優秀人才報考,為鄉村振興輸送有知識、有技術、有情懷的新農人。(李雙雙)

【糾錯】 【責任編輯:王小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