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12/27 08:58:14
來源:新華網

【微紀錄·雲南故事】是光,讓水往高處流

字體:

  “如果沒有這個光伏提水項目,我們村的橙子種植情況,絕不會像今天這樣好。”説起用水問題,種橙子多年的胡金平如此説到。

  胡金平,雲南省東川區拖布卡鎮新店房村人,是村裏第一個帶頭種植橙子的人。在當地人數十年如一日的努力下,新店房村從缺水、種不出好莊稼的“窮旮旯”,變成了林果業發達的“金窩子”。  

  光伏提水項目,即是用太陽光能來發電,將山腳的水提至山上,進行農業灌溉的項目。對新店房村來説,這個項目的建成“幫了大忙”。

當地農戶管理橙子種植基地。(資料圖)

  那個“叫人苦得頭皮發麻”的地方,一去不復返

  在新店房村,記者隨機選擇幾位村民,詢問他們“過去不種水果的時候,大家都種什麼為生?”他們會像商量好了一樣,先撇着嘴笑笑,再搖搖頭,頓幾秒後答覆:“一樣都沒得嘛!有……有苞谷?有洋芋?”是的,這仿佛約定好了的回答,正是新店房村過去“苦”的縮影。

  新店房村地處山區,當地常年乾旱缺水。曾經在這裡,除了飽腹的糧食,各家根本種不出什麼值錢的東西,因此村裏的年輕人一心想著去打工。“往外跑才能掙錢,不然在這裡等着餓肚子?”胡金平笑着説。  

乾旱問題,曾是困擾當地村民的難題。(資料圖)

  2013年,胡金平回到村裏,他看著滿目荒山,倍感可惜,遂開始嘗試種植柿子,一年的耕耘並沒有換來應有的回報,因為缺水等問題,成活的柿子樹極少,用胡金平的話講,“苦得讓人頭皮發麻”。

  2015年,經過走訪學習和農業專家的指點,胡金平開始嘗試種植橙子,一畝、兩畝、幾十畝……橙子的種植喜獲成功後,胡金平開始帶着老鄉種。新店房村總算有了新盼頭!

在山上的橙子種植基地,面臨着取水困難。(資料圖)

  然而,隨着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困擾當地老百姓的用水問題再次凸顯。種植戶胡金榮回憶,“剛開始時,我們就去背水、拉水,一趟又一趟,後來這樣也不行,就用了電力抽水上來,但是太貴了。”老百姓種地掙的辛苦錢,為了水卻要花去大半,他們心裏開始“打鼓”。  

  “我一看實在不行了,大家撐不住了,我就去向政府講這個情況。2019年左右,現在用的這個光伏提水項目就來了,為我們解決了用水難題。現在我們村才能靠林果業發展得這麼好。”胡金平説。  

  該光伏提水項目是由雲南卓業能源有限公司(下稱“卓業公司”)開發建設的。採訪的幾天裏,我們一行人和該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劉祖明在村裏了解情況,村民們並不知道眼前這個戴着眼鏡、兩鬢已白的老人家是誰,但説到光伏提水項目,村民們都會點讚稱好。“看到這裡現在變得這麼好,老百姓這麼認可我們的項目,我發自內心地感動!”劉祖明&&。

劉祖明查看光伏板使用狀況。(資料圖)  

  讓水往高處流?有譜!

  “我們這個地方,沒有水的話,一樣事情都整不成!”當地人深知水的重要性。

  新店房村灌溉用水難,到底難在哪?劉祖明介紹,主要是當地地勢高差過大,單級凈高差已經超過600米,由於地形的原因中間不能分級,用電網提水成本非常高。而利用光伏提水,則是一項“一次投資長久受益”的低成本提水方式。

  2019年一期項目做成後,新店房村又在後期追加了二期項目、三期項目。劉祖明第一次吃到當地出産的橙子,他嘬着汁水,笑着説,“甜,太甜了!”

新店房村光伏水泵泵房。(資料圖)

  而像這樣用光讓水往高處走的事,多年間卓業公司完成了無數次。2010年,在雲南省相關部門的牽頭組織下,卓業公司到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西疇縣董馬鄉的一個村子實地調研。調研中發現,當地群眾存在嚴重的飲水難題,該村當時飲用水依靠柴油發電機抽取,不僅效率低、成本高,還要面臨柴油發電機在溶洞口産生嚴重污染、經常出故障的問題。於是,在劉祖明的帶領下,卓業公司完成了雲南省首個光伏提水項目,解決了世代困擾當地的飲水難題。“像城裏一樣,水泵一開,自來水就流到家了。當時老百姓還拉着我們去家裏拍照,讓我們記錄下他們節約用水的場面。”劉祖明説。

  同樣的,在昆明市五華區某村,當地常年存在飲用水和灌溉用水難題。“吃飯可以在我家吃,喝水?那沒有!”劉祖明説,老鄉給他講的這句話,他記到現在,“沒想到,當地竟然能缺水到如此地步。”後來,卓業公司為當地建成光伏提水項目,試水當天,村裏的老人家把現場“包圍”,他們不相信這個不怎麼貴的“傢伙”有用,出水的一瞬間,大夥兒都高興地鼓掌。

  在劉祖明看來,光伏提水非常適合雲南這類高差大的山區使用。這項技術不僅可以“哪有水放哪用”,也沒有電費,同時施工周期快,建成後不需要有人長期看管,並且沒有任何污染。“老百姓的錢來得不容易,這樣的技術很適合在廣大農村推廣。”

取水問題解決後,橙子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金果子”。(資料圖)

  征途漫漫,讓科技成果在大地上開花

  如今的劉祖明是一位商人,但他誠然不像一位商人。在此之前,他擔任雲南師範大學太陽能研究所副所長、博士生導師,多年來,他潛心於教學和科研,在可再生能源研究方面作出諸多貢獻。  

  在劉祖明看來,為雲南多地提供光伏提水項目,解決用水難題,正是他“將實驗室搬到社會煉場”的實踐,“做科研的人,要腳踏實地,做出來的項目不能在天上飄着,要落地,要服務社會。”  

  多年實踐,劉祖明從未忘記自己的使命,他和團隊花了大力氣在科研攻關上。“光伏水泵在國內外還算是個‘新事物’,好多東西需要我們自己研發製作。除此之外,為了解決某個項目的卡點,我們經常要連續好些天熬到半夜。”目前,卓業公司在光伏水泵系統的核心技術方面有多項突破,已有兩項發明專利,五項實用新型專利和多項技術訣竅。  

  然而,科研可不是個省錢的事,加上工程需要資金投入,這一度讓這個創業企業犯了難。這時,是中國建設銀行推出的“雲稅貸”為其解困。2018年,當得知有這項貸款項目,劉祖明抱着試試看的心態到櫃&問詢,出乎意料的是,不僅整個流程極度“絲滑”,更是在次日上午就批了21.2萬元的貸款額度。“沒想到,我們這樣的小企業,沒有任何抵押,也能這麼順利得到貸款。”劉祖明&&。後來,劉祖明又先後幾次在中國建設銀行申請貸款,因其信用良好,貸款額度也不斷上升,這為卓業公司“提速跑”提供了極大支持。 

銀行工作人員到企業實地走訪,解決困難。(資料圖)  

  普百業、惠萬企。卓業公司的故事,是中國建設銀行雲南省分行普惠金融服務的一個縮影。目前,建行雲南省分行正在積極推動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落實落細,積極精準對接市場主體需求,加大助企幫扶力度,通過加強産品組合配置,優化無還本續貸服務,用實信貸幫扶政策,持續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等系列措施,持續推進惠企金融服務精準滴灌小微企業。

  據統計,自今年融資協調機制啟動以來,該行已累計向8392戶普惠小微企業投放貸款90億元。截至發稿時,建行雲南省分行普惠貸款餘額452億元,近三年普惠貸款增速達43%,且榮獲了“2024年度雲南省普惠金融突出貢獻獎”。  

  “卓業公司的光伏提水項目,解決了當地群眾的飲用水及部分灌溉用水問題,是一項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公益事業。我們應當擔負起責任,為這樣的中小微企業提供資金方面的支持。”中國建設銀行雲南省分行相關負責人&&。  

  幸有如此貼心的支持,像卓業公司這樣的中小微企業,才能在波瀾起伏間不忘初心、接續奮鬥。回想在新店房村採訪的幾天裏,已經有些蒼老的劉祖明上山下地,不停查看挂着果實的橙子樹,和忙活的村民交流,那場面真是可愛——讓人不禁想起幾句歌詞——“敬你彎着腰/上山往高處走/頭頂蒼穹/努力地生活……”(完)

  總策劃:韓海闊

  策劃:李霞

  統籌:羅春明

  編導:張瑪睿

    拍攝:趙普凡 李浩

  剪輯:趙普凡

  設計:游娟

  新華網雲南分公司

  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雲南省分行

  聯合製作

【糾錯】 【責任編輯: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