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昆明海關統計,今年前11個月,雲南省出口鮮切花貨值達6.7億元,同比增長34.5%。單是今年前10個月,昆明長水機場海關已驗放出口各類鮮切花6776噸,幾乎每天驗放4萬枝。昆明鬥南是中國花卉産業發源地之一。從“以路為市”到建成第一個花卉交易市場,歷經40多年的發展,“雲花”産業規模迅速擴大。全國每10枝鮮切花就有7枝來自鬥南,尤其是近年來鬥南花卉産業從“新”出發,讓鮮花的美麗“顏值”不斷轉化為發展的産值。
與“鏈”相連 傳統産業老樹發新芽
從1983年鬥南收穫第一枝劍蘭到成為全球三大花卉主産區之一,如今,昆明每年生産鮮切花超100億枝,鬥南花卉市場多年保持亞洲最大花卉交易集散中心地位。
但受制於諸多因素,鬥南花市曾經在産品質量、生産經營模式、物流體系等方面面臨挑戰,産業發展存在大而不強、全而不優的短板。
“物流體系不健全,花市周圍就會交通擁堵;路網建設不完善,就會增加花農、企業的成本;産業鏈不健全,龍頭企業就不會輕易落戶鬥南。”呈貢區鬥南花卉産業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郭照川説。
如何讓花卉這一斗南的傳統産業老樹發新芽?近年來,昆明不斷提升鮮花産業的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整合各類資源,探索新交易模式,打造花卉供應鏈服務體系,讓“浪漫産業”通過網絡延伸到全世界。
去年以來,呈貢區也不斷加強政策引導支持。2023年4月,鬥南花卉産業綜合服務中心成立,全面負責鬥南國際花卉産業園區配套服務、産業發展、旅游會展等工作。
今年3月19日,呈貢印發《昆明市呈貢區推動花卉産業高質量發展的十條措施(試行)》,強化花卉産業延鏈補鏈強鏈,真金白銀支持花卉産業高質量發展。
6月,鬥南過渡性車花對手交易市場提升改造項目工程啟動,3個月後項目完工。新的交易市場規劃1350余個攤位,在方便花商花農交易的同時,極大改善了每天車花交易所交通擁堵的狀況。
近日,鬥南片區呈貢67號路及地下綜合管廊工程建設項目完工,這條340米長的道路聯通金桂街與呈榮大道,解決鬥南片區與快速道路的接駁問題,為冷鏈車輛、物流車輛、旅游車輛、私家車等通行開闢快速通道。
不止於此,緊鑼密鼓建設中的鬥南國際花卉綜合物流中心項目,在明年底建成後將有效解決眼下鬥南花卉産業物流倉儲、分揀包裝等配套服務設施嚴重不足的問題,完善上下游産業鏈。
向“新”提質 提高雲花競爭力
抓住機遇,就要順勢而為。
今年10月,由呈貢區鬥南花卉産業綜合服務中心牽頭制定的《關於徵求〈主要鮮切花流通和交易規範〉團體標準意見的通知》發布,這是呈貢區抓住國家標準建設契機提升鬥南鮮花競爭力,為爭取發展主動權和話語權下的一步好棋。
“項目已經在今年1月通過中國花卉協會立項,這將進一步推動形成‘昆明花卉’的國家標準體系。”郭照川説,這一規範將月季、香石竹、百合、菊花、繡球5種鮮切花的質量等級進行標準分級,並制定採後處理、包裝、貯藏、運輸、批發、零售等環節具體標準。這也成為“呈貢區實現花卉産業全面升級”的最佳助力。
種業是花卉産業的核心驅動力,從傳統的“以量取勝”轉變成新品種優先,這是鬥南花卉産業必須要走的一步。
早在2019年,呈貢區便開始和雲南省農科院花卉研究所開展深度合作,在鬥南建成國際花卉技術創新中心,搭建起科企深度融合新型育種體系之後,全省月季育種重復問題正在減少。僅是2023年,國際花卉技術創新中心選育並申報新品種就達20個,與多家花卉龍頭企業開展合作,實現科研成果的快速轉化。
《2023年雲花産業發展白皮書》顯示,2023年雲南省花卉産業發展勢頭迅猛,全産業鏈産值超千億元,其中自主研發培養新品種700個,獲國家授權新品種佔全國近50%。在這700個新品種中,雲南省農科院申報的新品種佔54%。
今年7月,雲南種子種業聯合實驗室——花卉生物育種實驗室在呈貢投入使用,實驗室將通過基因組學、基因編輯、分子育種,讓鬥南花卉産業進入“4.0基因育種時代”。
“雲南有極其豐富的野生花卉和古老品種資源,其中也藏着現代商業品種中調控花色、花型和花香等觀賞性狀的優異基因,我們實驗室將在採集大量花卉基因的基礎上進行‘編輯創新’,把新品種提供給市場。”雲南種子種業聯合實驗室副研究員李帆博士介紹。
“花旅”融合 城市IP常在常新
四季鮮花不斷、價格實惠,每天上市117類1600多個品種的鮮花……近年來,呈貢用好豐富的鮮花資源,積極推動“花旅”融合,加快打造高品質旅游目的地,提升旅游附加值,叫響城市IP。
今年1月31日,呈貢發布《關於開展鬥南花卉市場專項法治宣傳行動的工作方案》,組建專項行動小組,擦亮鬥南花卉市場“國家AAA級旅游景區”金字招牌。
多部門協作,從提升游客體驗感開始:成立花花世界整治工作領導小組,採取錯時工作法和“網格化”布警法,劃定重點巡邏路線;成立鬥南片區交通違法綜合整治工作領導小組以及固定整治組、流動整治組、機動巡邏重點整治組,建立交通綜合整治模式;成立工作專班,集中整治鬥南花卉市場周邊市容環境亂象……
緊接着,在2月,《昆明市呈貢區鬥南花卉産業提質發展行動方案》明確,圍繞市場和游客需求,完善“吃、住、行、游、購、娛”旅游要素配置,豐富旅游業態、旅游産品供給,不斷提升游客體驗感和滿意度,增強“花卉+旅游”體驗。
……
一項項措施,帶來的效果也很明顯——今年“五一”和國慶假期的“花式寵客”給呈貢帶來“花式流量”:“五一”假期,呈貢區接待游客71.24萬人次,同比增長14.29%;國慶假期接待游客56.2萬人次,同比增長39.35%,其中鬥南花卉市場接待游客31.2萬人次。
不負“滿懷期待”,呈貢讓每一位來自遠方的游客都乘興而來、滿載而歸。同時,不斷完善的周邊景區景點基礎設施,以及夜間游覽體驗的不斷提升,也推動着鬥南花卉市場夜間經濟的集聚發展。
“小鮮花”串起“大鏈條”,催生出更多“鮮花經濟”的增長點;不斷向新、煥新,也讓鬥南花卉産業“花期”更長久。(記者 楊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