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12/05 09:45:14
來源:雲南日報

科技助深耕 雲果更香甜

字體:

  “孟連牛油果兩粒裝,標價23.9元。價格比進口牛油果略低,而且品質很好,個大新鮮、軟硬適中沒有黑絲。”正在盒馬超市採購的市民張女士説。

  一粒“洋水果”落地雲南,種出的鮮果品質受到市場肯定。好吃、好看、好價,3張“王牌”讓雲産牛油果成功“出圈”,也成為高品質雲果的代表之一。

  近年來,雲南不斷提升雲果品質,牛油果、藍莓、芒果、石榴等雲産“出圈”水果比比皆是。

  圍繞《雲南省設施農業現代化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雲南省加大設施水果産業的投入,以此提升産業競爭力。目前,全省採用水肥一體化等設施栽培的水果基地面積達350萬畝,佔水果種植總面積的28%,今年還將增加30萬畝左右。

  設施瓜果 豐富供給

  初冬時節,蒙自市的冬季藍莓成熟上市。

  走進草壩鎮蒙自繽紛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現代化藍莓種植園,一棵棵藍莓樹葉綠果紫長勢喜人,工人正忙着採摘。“今年我們基地種了200畝藍莓,預計每畝産量可達1.5噸,銷售産值預計4000余萬元。”蒙自繽紛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晶晶説。

  作為全球最適宜種植藍莓的區域之一,近年來,以草壩鎮為代表,蒙自市發展設施化、數字化高標準基質藍莓産業成效顯著,2023年,藍莓産值超過20.4億元,成為農戶增收致富的新途徑。

  2023年是雲南藍莓種植面積擴張最為迅速的一年。全省藍莓栽種面積17.9萬畝、産量11.6萬噸,同比分別增長29.2%、82.9%。支撐産業快速發展的,不僅僅是雲南的氣候優勢,更為重要的,是藍莓産業高水平的設施化支撐起産業的高水平發展。

  隨着産業發展的提速,如何避免出現産量過大而引發的價格暴跌,雲南藍莓産業找準突破口——通過不斷提升設施化水平來保證藍莓的高品質。

  數據顯示,今年雲南水果種植的設施規模持續擴大。上半年,設施小漿果栽培面積同比增長17%。

  如今,雲南不少主産區開始用工業的思維發展藍莓。在澄江市龍街街道藍莓種植基地,100多畝的大棚裏只有幾個工作人員。採用物聯網技術,技術人員通過手機就能全程操控。澄江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設施化立體種植、精細化管理等措施,龍街街道藍莓畝産值已由2萬元提高到8萬元至15萬元。

  藍莓是雲果産業設施化之路中的一個典型,通過大力推廣設施化,種植基地在果品的一致性、風味、産量上都有了科學的把控,高品質讓雲果産業在迅速發展的同時,也增強了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

  科技種果 越種越甜

  農業科技正以其獨特的力量,激發着雲果産業的無限潛力。

  近年來,麗江市錨定建設全省中高端水果一流産區目標,依靠科技提升品質。

  “我的果子不愁賣,縣裏的農業公司直接收走了。今年開園的第二天採果6萬斤左右,賣了10萬元。”永勝縣三川鎮楊伍村委會四組種植大戶周健江説。

  周健江的底氣正是來自科學種植帶來的好品質。在發展軟籽石榴産業過程中,永勝縣根據海拔梯次布局軟籽石榴種植,形成了梯次采收上市,具有較長的上市供應期。“我們的種植基地有324畝,都使用有機肥,智能化打藥,成功帶動了周邊197戶村民。”永勝時留農業綜合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聶雲姜説。

  麗江市經濟作物工作站副站長、高級農藝師張建祥介紹,今年,麗江市立足經濟林果産業發展情況,重點實施了“果園林下經濟作物種植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建設果園林下經濟作物種植示範基地4個,共800畝。針對老齡低效果園,開展了土壤改良、新品種引進及配套栽培技術等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為全市老齡低效果園現代化栽培改造提供技術支撐。

  近日,在師宗縣高良鄉設裏村和納廈村,科技特派團針對果樹修剪和果園病蟲害防控進行現場教學。通過面對面交流、手把手教學,讓果農學習掌握實用水果種植技術。“我們的目標就是最終要建立一個有機優質的水果生産基地,幫助農民朋友提升水果的産量和品質,提高市場競爭力。”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研究所研究員李向永説。

  近年來,師宗縣強化科技支撐保障,創新服務模式,有效提升了水果産業振興的科技含量和成效。

  對於水果而言,供應、儲存、保鮮等環節都制約着水果的高質量供給。

  近年來,雲南聚焦“最後一公里”冷鏈物流設施短板,啟動農産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相繼在昆明、楚雄、曲靖等地新增冷鏈設施1800余個、新增庫容近100萬立方米,形成了相對集中的冷藏保鮮設施集群。

  不斷完善的設施設備、日漸高效的科學種植技術,讓雲果品質更佳。(記者 王淑娟)

【糾錯】 【責任編輯:范芳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