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約380年前,徐霞客在《滇游日記》中記載,雲南多山多丘陵,宜於茶、果生長,果品豐富。而今,雲南水果“大觀園”不斷升級:琳瑯滿目的各色水果讓農貿市場成為赴滇游客打卡地;綠化帶不僅好看還“可吃”常常衝上網絡熱搜;作為雲南的優勢特色農産品,雲南水果出口額穩居全省農産品出口前列,出口額佔全省農産品出口總額的30%左右……
“雲南水果受到市場歡迎,最簡單的理由就是好吃。”雲南省水果産業專家組組長舒群&&,特殊的立體氣候讓雲南擁有包括溫帶、亞熱帶和熱帶的豐富水果品種,且滋味好口感佳。世界上所有的水果品種在雲南都能找到適宜的地方種植,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雲南水果種類已有45科80屬200余個,種植面積超過10萬畝的有23個。近年來,雲南省積極保護、利用特色水果種質資源,創新種業科技,持續推進品種培優,“月月有鮮果、周周有甜美”成為雲嶺新圖景。
三足鼎立雲南水果鮮美上市
目前,雲南水果已形成熱帶、亞熱帶和溫帶水果三足鼎立格局,以蘋果、梨為代表的溫帶水果,以柑橘、葡萄為代表的亞熱帶水果,以芒果、香蕉為代表的熱帶水果是近年來“雲品出滇”的主角。
雲南新鮮水果生産供應呈現早、晚、長的特點,上市時間最早,退市時間最晚,可實現周年供應。
每年7月下旬,昭通早熟蘋果就已陸續成熟上市。早熟蘋果以神砂、紅露、華碩、嘎啦、青香蕉品種為主,成熟時間比其他蘋果産區提前了1個月左右。
昭通是中國低緯高原優質蘋果産區,是中國南方最大的優質蘋果生産基地。這裡地處雲貴高原向四川盆地過渡地帶,生態良好、光熱適度,昭通蘋果産業經過80餘年的引種、培育和發展,形成了“天然富硒、早甜香脆”的獨特品質。當地堅持抓標準化果園建設和老果園提質改造並重,建成20個累計近20萬畝的標準化示範果園,完成11.8萬畝老果園改造,高標準規劃建設10萬畝全國最大單體連片矮砧密植蘋果種植示範基地,紅蛇、華碩等優良品種每畝收益最高突破10萬元。
近年來,以藍莓為代表的小漿果在雲南異軍突起,扭轉高檔水果靠進口的局面。晝夜溫差大、紫外線照射強等特點,讓雲南成為全球藍莓最適宜生産區,且雲南藍莓可以實現周年上市。雲南藍莓花青素含量高、糖分積累多、品質上乘、口感一流,品種多樣,幾乎所有商品化種植的品種在雲南都能種植。近年間,美國卓莓、澳大利亞科思達、聯想佳沃等國內外頂級漿果企業雲集雲南,“在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企業種植藍莓流轉土地的價格在不斷上漲,已經成為富農大産業。”舒群介紹。
以褚橙為代表的“新平橙”聲名遠揚。新平冰糖橙早熟的獨特優勢和纖維細嫩的果肉一面市就成為“橙屆頂流”,這裡地處哀牢山脈東麓、紅河谷沿岸,年總日照時數2838.7小時,無霜期長達316天,農作物合成積累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多;到了夜晚,河谷內溫度低,消耗少,“一多一少”形成了新平水果甜蜜的環境優勢。
新平橙味美,除了成長環境天賦異稟,也得益於不斷升級的品種。當地把品種選育作為柑橘産業發展的基礎源頭,與中國柑橘研究所、雲南農業大學等合作建設柑橘種苗中心,建立柑橘品種資源庫,打造亞洲新平種苗繁育中心,實現幹熱河谷柑橘産業發展優質苗木的有效供給。同時,在全國甚至世界範圍內篩選引進適合本地種植的新品種,截至去年,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共引進27個柑橘新品種,分別在4個不同海拔區域進行種植試驗。經過多年的品種優選,所産的新平橙胸徑一般在70毫米左右,每顆個頭大小均勻,糖分、酸度含量也恰到好處,達到24:1的黃金酸甜比。
科技賦能雲南果園甜蜜升級
作為“彩雲紅”的選育人,舒群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研究雲南紅梨,“雖然雲南有着豐富的紅梨種質資源,卻沒有拿得出手的優良品種,生産技術很落後,商品水果整體質量差,果品出口更是少之又少。”在與新西蘭開展的國際科技合作中,舒群敏銳地發現了發展雲南特色果品的良好機遇,她和團隊從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紅色梨品種入手,經過無數次篩選試驗,最終利用雲南特有的紅色梨資源,培育出獲國家植物新品種保護授權的地方特色品種“雲紅梨1號”和用雲南火把梨作為親本雜交選育出來的一系列紅梨新品種。
如今,清甜可口、耐儲運、着色面達80%以上的第二代紅梨品種“彩雲紅”進一步升級,仍然在不斷創新前行。
每年5月中旬到11月中旬,雲南均有芒果鮮果供應,而此前,雲南芒果鮮果的銷售期僅集中在6月到8月。省農科院熱經所芒果研究團隊根據雲南芒果産區的自然稟賦優化芒果品種區域布局,推動雲南形成“早熟—中熟—中晚熟—晚熟”特色芒果産業帶,將雲南芒果鮮果供應期延長3個月,讓消費者大飽口福的同時,也提高了雲南芒果的種植效益。
為做強芒果“芯”,省農科院熱經所芒果研究團隊多年來聚焦種質創新利用,建立了芒果種質資源圃,篩選出具有較強適應性、早熟、晚熟、豐産、穩産等優異性狀的芒果品種(係)44個,所育品種中6個被農業農村部列為農業主導品種,4個被列為雲南省農業主導品種。團隊還利用帕拉英達、凱特等優良品種的耐貯性,結合冷鏈運輸,支撐了雲南芒果出口到俄羅斯、哈薩克斯坦、越南等國外市場。
在玉溪市江川區中營村東側的雲南農業科技園內,高架基質栽培的草莓碩果纍纍,棚內可看到140余個品種和優株係。這是省農科院草莓研發團隊的實驗基地,2015年以前,雲南草莓種苗基本上從省外調運,成本高,長途運輸後定植成活率低,種苗帶病傳播等問題也很突出。在國家和省科技項目支持下,省農科院草莓研發團隊根據雲南的氣候和生産實際,從脫毒種源構建、高效繁育技術研發與推廣等方面發力,有效解決了雲南草莓種苗自給率和質量不高的“卡脖子”難題。引領支撐雲南成為産銷量佔全國70%以上的夏季草莓産區,推動雲南草莓脫毒種苗實現從“全國買”到“賣全國”的歷史性轉變。
為雲果産業打牢可持續健康發展的種質基礎,雲南近些年來在多個重點區域開展了品種收集保護、引種試種和品種選育工作。華坪縣建成了擁有334個芒果品種的省級種質資源圃;賓川縣建成200畝柑橘無病毒良種苗木繁育基地、100畝葡萄新品種區試園;在昭通市,收集143個蘋果品種建立“雲南省省級蘋果屬滇東北種質資源圃”,引進118個品種建成集中連片的標準化優良品種展示園300畝,收集野生獼猴桃種質資源圃65份建立野生獼猴桃資源圃1個;在玉溪市引進展示恐龍蛋李、金秋砂糖桔、釋迦果等29個水果新品種,試驗示範4000余畝;在紅河州建成1個車厘子高原栽培科技試驗示範基地;在大理白族自治州蒼山西面的瀾滄江流域開展高原晚熟荔枝、龍眼試驗示範種植工作……
一批批雲果新品在科技力量的澆灌下不斷“上新”,越來越多營養豐富、口感獨特的新品種水果正在從實驗室走向種植基地,結出産業碩果。(記者 段毅 陳雲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