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隴川縣,一根根玉米秸稈正書寫着綠色發展的精彩故事。過去,村民們只能通過焚燒處理玉米秸稈,如今,玉米秸稈實現了再次利用,讓村民們實現增收的同時,又保護了生態環境。
在戶撒阿昌族鄉,一部分玉米秸稈被用作飼料,送到了養殖場。嘉吉牛場養着183頭牛,每年要收儲約3000噸玉米秸稈,給種植戶們帶來了可觀的收入。同時,還有大量玉米秸稈成為滋養土地的肥料。
據介紹,近年來,隴川縣堅持“政府推動、市場主導、因地制宜、全面推進”的原則,讓玉米秸稈朝着肥料化、飼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和原料化等方向發展。2023年,全縣玉米播種面積13.14萬畝,産生秸稈5.04萬噸,可收集量4.83萬噸,綜合利用量4.37萬噸,綜合利用率超過90%。(完)(隴川縣融媒體中心 白金狀 孔扎選晶 劉熙)
玉米秸稈采收(11月20日攝)。新華網發(隴川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農戶正在收割玉米秸稈(11月20日攝)。新華網發(隴川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玉米秸稈采收(11月20日攝)。新華網發(隴川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農戶收穫的玉米秸稈(11月20日攝)。新華網發(隴川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玉米秸稈被加工成飼料(11月20日攝)。新華網發(隴川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玉米地航拍(11月20日攝)。新華網發(隴川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秸稈喂養(11月20日攝)。新華網發(隴川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玉米秸稈“變身”牛飼料(11月20日攝)。新華網發(隴川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糾錯】
【責任編輯:丁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