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海南省三亞市開幕,雲南省組織464人的代表團(含民族馬術項目)亮相。本次賽事雲南省競賽項目參賽運動員超200人,其中包括164名少數民族運動員,他們將參加全部18個競賽項目和7個表演項目的比賽。
參加本屆運動會,雲南代表團以“緊扣主線、美美與共、安全有序、力創佳績”為總目標,圍繞體育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主線,着力展示各民族一心向黨、團結奮鬥的時代風采,展示雲南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發展的豐碩成果,力爭繼續奪取優異成績。
雲南代表團抵達海南省三亞市(11月18日攝)。新華網發(雲南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 供圖)
同心赴會 展雲南風采
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是我國法定重要體育賽事,每四年舉辦一次。本屆運動會以“平等、團結、拼搏、奮進”為宗旨,“團結奮鬥,揚帆征程”為主題,涵蓋競賽項目和表演項目兩大類。競賽項目共設18大項149個小項,比賽取前8名並設一、二、三等獎,其中民族馬術項目已於7月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昭蘇縣分賽場完成比賽。表演項目分為競技類、技巧類和綜合類3類,同樣設一、二、三等獎,每個代表團最多報名7個項目參賽。本屆運動會除競賽、表演項目外,還將舉行開幕式、民族大聯歡、閉幕式、火炬傳遞、民族體育文化展等大型活動。
雲南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眾多、精彩紛呈,長期開展流傳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近400項,是推動中華文化枝繁幹壯、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內容。
雲南代表團參加了歷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並奪取了優異成績,在2019年舉辦的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雲南代表團競賽項目共獲得10個一等獎、36個二等獎、41個三等獎;表演項目獲得7個一等獎和3個二等獎,一等獎數量為全國第一;同時,雲南代表團還獲評“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體育道德風尚獎”。
今年7月,在新疆昭蘇舉行的民族馬術項目比賽中,雲南共獲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其中,運動員余濤以6分42秒29的成績奪得本屆民族運動會雲南代表團首個第一名,實現了雲南省在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速度馬”項目上一等獎“零的突破”。
7月12日,雲南代表團運動員拉茸尼瑪和賽馬“江光”在比賽中。新華社記者 陳朔 攝
盡銳出戰 亮發展碩果
近年來,雲南省持續推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繁榮發展,在全國率先&&《體育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意見》,並將繁榮發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納入《雲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條例》等一系列政策法規,夯實政策保障;深入推進“七彩雲南全民健身工程”,全省8個沿邊州市、25個縣(市、區)、374個行政村(社區)、3824個自然村體育健身設施實現全覆蓋;長期舉辦各族群眾廣泛參與的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和各類體育賽事活動,打造系列民族體育賽事品牌,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納入全面健身“勤鍛煉”活動,以賽事舉辦增強民族體育發展活力;創建了17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基地,進一步夯實了人才儲備。
為實現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參賽目標,雲南省精心選拔、強化訓練,雲南省體育局成立競賽項目領導小組,對優勢、潛優勢項目充分研判,確定20家參賽責任單位,選拔技術負責人與項目專家持續跟蹤訓練,開展基地集訓,多次組織參加省內外邀請賽,以賽代練提升競技水平;雲南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組織開展多次表演項目遴選論證,遴選出《菌兒豐收賽》《鼓語歡騰》《歡慶》等7個參賽表演項目,並組織開展表演項目編導培訓、編創提升以及表演項目、開幕式駐停表演集訓,對參賽項目進行集中打磨、集中訓練。
雲南代表團合影(11月20日攝)。新華網發(雲南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 供圖)
創新交融 傳民族瑰寶
據介紹,雲南省以“七彩雲南全民健身工程”為抓手,以民族地區為重點,大抓體育設施補短板工作。廣泛覆蓋的便民健身設施正發揮作用,服務百姓身邊健身需求,讓各民族村寨的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參與體育活動。
同時,豐富多彩的活動在雲南各地上演。雲南省長期舉辦各族群眾廣泛參與的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和各類體育賽事活動,在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大拜年的各級會場上,穿插傳統民族文化宣傳和體驗活動,着力打造特色體育賽事活動品牌。迪慶藏族自治州打造格薩爾射箭節、普洱市舉辦陀王爭霸賽,雲南各地民族體育品牌賽事活動如火如荼。
以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為契機,雲南省也在與全國各地的民族體育文化“美美與共”。源於海南的攀椰競速是本屆運動會的新增競賽項目,雲南代表團攀椰競速項目主教練符仕平&&將積極備戰、全力衝刺。雲南省的優勢項目搶花炮運動源自南方,如今逐漸在北方大地流行;由滿族人民採集珍珠的生産勞動逐漸演變而來的“珍珠球”運動項目,雲南省代表團也將在本屆比賽首次參賽。
據了解,雲南將以參加本屆運動會為契機,加快構建雲南高原特色體育強省建設,講好雲南各民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生動故事,廣泛匯聚民族團結力量,展示體育競技水平,展現體育道德風尚,推動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結出新碩果。(完)(羅春明 楊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