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11/08 09:28:04
來源:雲南日報

雲南消防:護萬家燈火 守一方平安

字體:

  “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消防守護”專場新聞發布會舉行

  護萬家燈火 守一方平安

  11月7日,在第33個全國消防日即將到來之際,省政府新聞辦在中國救援雲南搜救犬機動專業支隊舉行“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消防守護”專場新聞發布會,邀請省消防救援總隊、昭通市政府、普洱景邁山古茶林保護管理局、大理市喜洲鎮政府,介紹相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雲南省今年119消防宣傳月活動主題是“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消防守護”。活動期間,全省將開展媒體採訪行、打卡“最美消防站”和體驗“最酷訓練館”、開展“救我需要多少分鐘”萬場培訓等十大特色活動,並將持續曝光重大隱患、突出問題和嚴重違法行為,多形式全方位推動全社會關注消防、參與消防。

  省消防救援總隊總隊長馬濤介紹,為了守護“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全省消防救援隊伍立足實際,推動構建黨建引領的消防安全治理體系,堅持防風險、除隱患,先後部署開展集中除患攻堅大整治、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全鏈條整治和暢通消防“生命通道”等專項行動;着眼“全災種、大應急”任務需要,按照“仗怎麼打,兵就怎麼練”思路,加快專業化轉型,持續推進山難、水域、搜救犬和室內煙火特性4個專業化能力建設。同時,全省消防救援隊伍積極回應社會關切,着力提升“溫暖火焰藍”服務能力,針對雲南省發展“三大經濟”帶來的安全需求,組建消防技術服務團隊,深入邊境口岸、産業園區開展技術指導;針對外籍務工人員增多實際,積極編印“雙語”宣傳手冊,聘請翻譯人員開展消防培訓;針對社會報考消防設施操作員需求激增的實際,依託訓保支隊、普洱消防救援支隊兩個職業技能鑒定站,進一步簡化報名手續,加大頻次場次,今年累計組織3.3萬餘人參加考核鑒定,1.6萬餘人取得初、中級職業資格證。

  近年來,昭通市率先在全省探索開展消防救援技術專業化建設,推動國家消防救援局水域救援訓練基地、國家消防救援局室內煙火特性訓練基地兩個“國字號”基地先後落地,在水域救援、室內煙火特性訓練和山難救援等方面走出了一條特色路子。為進一步提升專業化培訓質效,昭通市啟動了國家水域救援(昭通)訓練基地擴建工作,計劃2025年建成全國一流、面向南亞東南亞開放的應急培訓中心和綜合性專業訓練基地。同時,昭通市消防救援支隊強化核心技術更新,及時總結培訓成果,先後公開出版發行國家水域、山嶽、建築火災等教材,編制申報消防救援地方技術標準3部。截至今年上半年,昭通市消防救援支隊共有11項發明創造獲得國家知識産權專利。

  昆明作為省會城市,目前共有1045家化工企業、9699棟已投入使用的高層建築,化工和高層建築滅火救援形勢嚴峻。昆明市消防救援支隊分別組建了140人的省級高層建築滅火救援專業攻堅隊、84人的重型化工滅火救援編隊、52人的輕型化工滅火救援編隊,構建了“支隊—大隊—消防站”三級指揮體系,成立涵蓋作戰、通信、調度、宣傳、政工、防火、保障七位一體的全勤指揮部,確保快速反應、科學指揮、精準處置。同時,昆明市消防救援支隊通過就近建設隊站、加強裝備建設、完善戰勤保障,着力提升化工、高層建築滅火救援專業能力建設。自2021年以來,全市消防救援隊伍共處置高層建築火災2404起、化工類災害事故878起,未造成人員傷亡,有效保護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産安全。

  2023年9月17日,“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成功列入《世界遺産名錄》,成為全球首個茶主題世界遺産、中國第57項世界遺産、雲南第6項世界遺産。近年來,瀾滄縣堅持科學保護、合理利用原則,在尊重民俗、尊重傳統基礎上,堅持黨建引領、多元共治、群防群治、宣傳發動,打好消防安全人防、物防、工程防、管理防組合拳,織密了景邁山共建、共防、共治、共享的消防安全防護網,實現了隱患能自查、小火能撲救、大火能避免。

  喜洲鎮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有經營性自建房205家、旅游民宿195家,有111個白族古建築群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人流物流大,火災風險高。喜洲鎮依託鄉鎮綜合執法隊建立喜洲鎮消防工作站,針對性開展隱患專項整治,建立“九小場所”、沿街商鋪“六清三查”“日巡夜查”制度,確保將火災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同時,喜洲鎮將喜洲古鎮核心區價值1000余萬元、2.7畝的儲備土地用於建設喜洲消防救援站,成為大理市首個景區小型消防站,並納入全州接警調度範圍,有效緩解了環洱海北線基層消防力量不足的問題。

  此外,與會領導還就搜救犬基地建設、預防高層建築火災、加強旅游民宿消防安全等內容回答了記者提問。(記者 張瀟予)

【糾錯】 【責任編輯: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