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11/06 09:16:24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瞭望 | 咖啡本科推動“雙鏈”融合

字體:

  翻開課表,咖啡專業第一學期的大部分課程,是高等數學、無機及分析化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英語等專業基礎課

  現有的咖啡行業相關專業主要依託於食品科學、農學等周邊學科,難以培養出滿足市場需求的複合型人才

  “世界範圍內,咖啡産業的‘種子’和‘杯子’是錯位分離的。只有中國兼具種植加工、標準化生産和龐大市場。”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趙珮然 胡超

  “這樣的咖啡豆叫作生豆,我們所喝的咖啡就是用這個豆子烘焙出來的……”9月10日,設在雲南普洱的雲南農業大學熱帶作物學院裏,一堂咖啡認知課正在進行。

  在普洱,雲南農業大學首批“咖啡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學生在田間地頭,辨識不同咖啡樹種,細嗅咖啡花香;在加工車間,練習挑揀生豆,設定烘焙參數;在實驗室,跟着老師分析咖啡豆在不同處理階段産生的化學變化;在品鑒室,體驗由手衝壺、虹吸壺等器具製作的咖啡,感受每種咖啡的獨特風味……

  《2024中國城市咖啡發展報告》顯示,近年來,中國咖啡消費市場年增速超過15%,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隨着咖啡文化的普及,行業內對複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

  今年9月,雲南農業大學熱帶作物學院迎來了我國首批“咖啡科學與工程”專業的新生,旨在培養覆蓋咖啡全産業鏈的複合型人才,以産業鏈與人才鏈“雙鏈”融合為咖啡産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咖啡本科學什麼

  首批100名咖啡專業的學生,來自全國11個省(區、市)。新生申一澤來自河北邢&,喝咖啡是他的日常習慣。對咖啡的濃厚興趣幫他跨越兩千多公里報考了這個全新專業。

  “不僅是個人愛好,更是看中了咖啡産業的廣闊前景和自身發展的更多可能性。”申一澤説。“希望我能在咖啡産業有所作為。”他認為,掌握全産業鏈的知識和技能,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就業競爭力。

  咖啡認知課,是引導學生建立對咖啡初步認識的第一步。翻開課表,咖啡專業第一學期的大部分課程,是高等數學、無機及分析化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英語等專業基礎課。

  以咖啡風味化學課程為例,雲南農業大學熱帶作物學院教師、副教授黃艷麗介紹,老師會帶領學生分析咖啡豆的化學成分,以及如何在加工過程中進行脫因和風味調整,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因此,學生需要掌握化學、高等數學等多學科知識。

  “我們會通過圖譜分析咖啡豆加工前到加工後的成分變化,精確控制每一分鐘的物質變化。”黃艷麗説。

  “培養高層次人才,必須打牢基礎。”雲南農業大學熱帶作物學院咖啡科學與工程專業負責人陳世偉介紹,咖啡科學與工程專業強調學科的交叉融合和基礎培養,側重咖啡精深加工、産品研發、國際貿易等,多學科知識教學必不可少。

雲南農業大學熱帶作物學院教師陳雲蘭(右三)在給咖啡專業的學生上咖啡認知課(2024年9月10日攝)  胡超 攝

  破解“一公斤咖啡豆換不來一杯咖啡”

  雲南産出的咖啡豆價格曾長期受到國際期貨市場的影響,缺乏自主定價權,一度出現過“一公斤咖啡豆換不來一杯咖啡”的狀況。

  近年來,雲南咖啡産業朝着精品化、高質量發展的方向不斷邁進。據統計,2023年雲南全省咖啡生豆産量14.6萬噸,咖啡精品化率達22.7%,全省咖啡精深加工率達54.3%。

  “越來越多的優質雲南咖啡豆留在了中國。最關鍵的是,精品咖啡可以獨立定價,受國際期貨價格波動的影響逐步降低。”雲南國際咖啡交易中心常務副總經理劉海峰指出,打造精品示範莊園可以解決一時的産業發展瓶頸,而要延長産業鏈、提升咖啡附加值,進而帶動全産業鏈發展,就需要培養中國自己的專業咖啡人才。

  2023年,中國咖啡市場規模達2654億元,預計2024年將增至3133億元,行業人才缺口巨大。現有的咖啡行業相關專業主要依託於食品科學、農學等周邊學科,難以培養出滿足市場需求的複合型人才。

  “行業需要的人才已不僅限於咖啡師。”陳世偉説,學校通過走訪企業調研發現,咖啡企業的生産管理、經營貿易、産品開發、技術研發等方面的人才需求緊缺,亟需培養尋豆師、烘焙師等細分領域的專業人才,以服務並引領行業縱深發展。

  “咖啡專業每一門課程的設置,都立足於市場需要、産業所盼,最終目標是逐步滿足産業端人才需求。”陳世偉&&。

  “雙鏈”融合新嘗試

  從全球來看,咖啡原産地多分佈於非洲、南美洲和東南亞等地區,但大宗咖啡的標準化生産和消費市場卻主要集中在歐美等發達國家。

  瑞士蘇黎世應用科技大學設有“咖啡卓越高級研究”培訓證書課程。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於今年5月開設了全美首個咖啡研究中心,提供咖啡選修課,但未設立專門的咖啡專業。

  “世界範圍內,咖啡産業的‘種子’和‘杯子’是錯位分離的。只有中國兼具種植加工、標準化生産和龐大市場。”雲南農業大學熱帶作物學院院長楊學虎説,中國咖啡98%在雲南,雲南咖啡50%在普洱,選在普洱辦學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普洱的咖啡産業鏈較為完整。在這裡,學生們不僅能學到如何在田間地頭優化種植條件,還可以參與工廠的烘焙和咖啡品評環節,通過全産業鏈實踐提升專業能力。“這是産業鏈與人才鏈融合的新嘗試。”楊學虎説。

  學校還通過校企合作、聯合辦學等方式,與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香料飲料所、上海市技師協會、雀巢、星巴克等20余家單位共建校外實習基地;與泰國清邁大學、泰國高地研究與發展院、新西蘭林肯大學等建立科研、學生交流等國際合作機制,幫助學生開拓國際視野。

  “中國既有咖啡産區,又有龐大消費市場。‘雙鏈’融合培養模式更有利於各環節技術創新,推動行業進步。”雀巢咖啡品牌溝通和創新總監趙雪玫&&。

  目前,雲南農大科研團隊正在探索更為環保、更可持續的種植方法,攻關創新性烘焙技術,提升咖啡豆的風味與口感。“這些前沿創新成果將直接應用於産業中,幫助中國咖啡在全球市場中提升質量與聲譽。”楊學虎説。

【糾錯】 【責任編輯:丁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