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昆明11月4日電(曾玉祥、趙奕然)周六的早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動龍鎮賀管村委會賀管新寨沉浸在一片晨光中,伴隨着升起的嫋嫋炊煙,孩童們朗朗書聲從“光明課堂”小院裏傳出。
賀管新寨是一個傳統的哈尼族聚居村寨,也是西雙版納邊境管理支隊動龍邊境派出所負責的轄區。
民警與孩子們互動游戲。西雙版納邊境管理支隊供圖
2021年4月,走訪完社區的動龍邊境派出所民警蔡定輝在返回單位的路上,發現幾個“熊孩子”在河邊游泳嬉戲,沒有大人陪同也沒有任何保護,很是危險。勸阻孩子們上岸並將他們一一送回家後,蔡定輝開始琢磨:村民們大多忙於農活和家務,分身乏術,疏於對孩子的管教。有沒有什麼辦法,能幫幫他們?
“孩子們都是自律能力還很差的年紀,父母又沒有時間照看,不如在周末把孩子們集中起來,帶着他們做作業,也能幫到家長和孩子。”和領導同事討論後,蔡定輝組建“光明課堂”的想法應運而生。
説幹就幹,民警們把“光明課堂”的選址定在了女子護村隊隊長家,並挨家挨戶找家長勸説,希望孩子們每個周末都來“光明課堂”做作業。所裏的民輔警義務承擔起老師的職責,為孩子們輔導作業、維持課堂秩序,有時也會跟孩子們做做游戲、排練節目,閒暇時刻,民警還喜歡打開音響,和孩子們一起合唱《我和我的祖國》,清澈嘹亮的歌聲傳出小院,飛向廣袤無垠的藍天。
男孩康康(化名)的父母都外出務工,家中只有一個84歲高齡的奶奶,民警郭全了解到這一情況後,親自將康康帶到了“光明課堂”。為了拉近和孩子們的距離,他給每個孩子都買了一瓶可樂,這份“甜蜜的誘惑”十分有效,大家都親切地稱他“可樂叔叔”。
如今,五年級的康康不僅能按時完成作業,課外還經常閱讀一些文學作品。郭全在課堂上講授的關於文明禮儀、孝老愛親的知識,他也記在心上,每天回家都會幫奶奶做些家務。“我交到了很多的朋友,學到了很多的知識,在這裡我很開心。”康康説。
“真的非常感謝警察同志,我文化水平低,不會輔導,多虧了你們幫我監督孩子做作業。”
“有你們在,我們真的很安心。”
村民的一句句誇獎,是“光明課堂”延續至今的動力,因為背後承載着群眾發自內心的感謝,是對派出所工作的肯定,也蘊含着警民之間真摯、濃濃的情誼。“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希望孩子們好好學習,走到更廣闊的天地裏去,有一個光明的未來。”郭全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