祿勸縣馬鹿塘鄉賒角村的村民正在地裏收穫當歸。記者 王俊星 攝
雲南有藥用植物資源8456種,居全國首位。昆明有2419種,佔全省的29%,其中常用野生中藥材近300種,是名副其實的“藥材之鄉”。如何依託豐富的藥用植物資源,打好中藥材産業發展牌?
昆明圍繞道地藥材、特色藥材、藥食兩用藥材,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市場需求為導向、科技創新為動力、打造全産業鏈為着力點,持續加強植物資源保護,向品種化方向發展;加強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向規範化方向發展;加強産地初加工,向優質化方向發展;加強“産學研”合作,向標準化方面發展。
大力推進重點中藥材種植
中醫藥是中華文明的瑰寶,昆明身處“植物王國”,明代雲南嵩明人,滇南醫學家、藥學家蘭茂就著成我國首部地方性本草專著《滇南本草》,早於《本草綱目》。據了解,祿勸縣有野生藥用植物資源1006種,尋甸縣有野生藥用植物資源140種,祿勸縣和尋甸縣被列為雲南省首批認定的20個雲藥之鄉。東川區有野生藥用植物資源750種,豐富的藥用植物資源為全市中藥材産業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昆明正逐漸形成一個種植核心區和中藥加工集聚區,擁有發展中醫藥産業的良好基礎。目前,全市有147家企業從事中藥材産業,聚集全省60%以上的中藥材飲片加工企業、70%以上的提取物加工企業。擁有雲南白藥、昆明中藥、貝泰妮等一批中藥材産業頭部企業,華潤三九整合昆藥、聖火藥業以三七血塞通為主導産品打造三七全産業鏈發展。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中藥材種植31.94萬畝,中藥材種植業産值1.35億元,加工産值72.34億元,銷售額182.78億元,産業布局日趨完善。
近年來,國家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加大對中醫藥産業扶持力度,昆明搶抓機遇,大力推進三七、天麻、西洋參、雲木香、滇續斷等重點中藥材種植。其中,依託祿勸“一縣一業”中藥材示範縣創建,在祿勸、尋甸、東川建立中藥材種質資源庫(圃),不斷提升中藥材育種育苗能力,將3個縣區打造成中藥材種子種苗重點繁育區。以祿勸、尋甸、東川為主導,發展優質原料種植核心區,打造以轎子雪山為核心的滇中高山優質中藥材産區。以嵩明、富民、石林、宜良、安寧、晉寧、盤龍、五華、西山為拓展種植區,推廣生態種植、林下和光伏板下種植,優先發展三七、天麻、雲當歸、雲黨參等中藥材種植。以昆明經開區、昆明高新區、滇中新區中藥材精深加工企業為依託,大力發展中藥飲片、中(成)藥和植物提取物、保健品、日化品等加工生産,形成中藥加工集聚區。
隨着中藥材種植效益日益凸顯,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穩步發展。去年,三七、續斷、黃精、砂仁、花椒等5種中藥材種植面積達萬畝以上,天麻、當歸、重樓、雲南參的種植面積也有5000畝以上;全市中藥材加工量10.9萬噸,加工産值158.89億元。
已形成中醫藥産業發展集群
擁有好資源,暢通物流和市場是關鍵。昆明市菊花園中藥材市場作為全國最早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中藥材市場之一,已聚集商戶1000多家,經營中藥材品種4000多種,市場去年交易額超26億元。按照“立足昆明、依託雲南、面向全國”的思路,昆明啟動昆明中藥材交易中心建設,目前交易中心落地官渡區,並完成相關經營證照辦理,建立昆明中藥材交易中心線上&&(www.yunyao.top),將與菊花園交易市場互為補充。目前,交易中心認證企業、機構 76家,線上&&正式啟動後,將吸引更多企業入駐交易中心。同時,昆明中藥材交易中心微信公眾號和“季季康”小程序已完成認證並開展線上業務,引導28家省內外大宗藥材企業、38種中藥材上線交易中心,在“季季康”小程序上,推出中藥材品種140多個,個人可以購買。
目前,全市從事中藥材産業的企業中,銷售收入百億元以上的企業有2家,50億元以上的企業1家,1億元以上的企業6家,涌現出雲南白藥、昆藥集團、一心堂藥業、龍津藥業、雲南生物谷藥業、聖火藥業、昊邦藥業、雲南道地藥業、金柯制藥等一批具有創新發展能力的龍頭企業,已形成以昆明高新區、滇中新區、昆明經開區為主的中醫藥産業發展集群,逐漸形成産銷一體的企業集聚區,集倉儲物流配送、飲片生産、展示交易等功能於一體的中藥材産業集群。
建立中藥材産業發展協同創新中心
“為促進全産業鏈發展,昆明市在種植端,以轎子雪山為核心,打造高山優質中藥材産區,培育中藥材優質原料生産基地。”市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在加工端,保持中藥飲片、中(成)藥、日化品、保健品、中藥食品、植物提取等快速發展,鼓勵以中藥材為原料的獸藥、生物農藥、食品添加劑等企業加快發展。在銷售端,建立完善昆明中藥材交易中心,整合現有菊花園中藥材市場等銷售主體,發展中藥材大宗貿易,推進“線上+線下”大型交易&&建設。
昆明同步推進原料基地建設,目前全市溫室、大棚等保護地種植面積達4.01萬畝,已成功引進天麻、西洋參、雲黃芪等名貴中藥材,穩步推進三七、續斷、黨參、雲木香等規範化基地建設。大田雲當歸、雲木香、滇續斷基地穩步發展,林下天麻、西洋參、三七、滇黃精、靈芝基地初見成效,光伏板下黃芪、紅花、金銀花初步成型,糧藥間作、林藥、果藥套種推廣應用。以昆明鴻垚農業、鵬祥農業、悅峰農業為主的專業企業積極發展優質藥材原料基地建設。
昆明還聚集全省90%以上的科研機構、高等院校,有中央和省、市屬科研機構68個,高等院校科研機構95個。為提高中藥材種植技術水平、加大産品開發力度,目前,昆明市與雲南農業大學中藥材工程中心、雲南省農科院藥用植物研究所、雲南中醫大學中藥學院、昆明理工大學生命科學院開展科技合作,建立中藥材産業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組織全省中藥材産業專家建立專家組,為産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昆明圍繞中藥材“一縣一業”“一鎮一特”“一村一品”、産業集群政策,積極爭取項目資金支持,不斷提升規模化、組織化、專業化、綠色化、市場化水平。
促進中藥材産業協調發展
“昆明中藥材産業發展雖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産既小且弱、二産大而不優、三産渠道不寬等困難和問題。”市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下一步,全市將搶抓中醫藥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按照全産業鏈發展的思路,努力培育重點企業,加強産地優質藥材生産基地建設,提升加工能力、擴大市場佔有率、提高品牌競爭力、增強科技支撐力,加快昆明市中藥材産業現代化建設。今年,中藥材種植面積保持在30萬畝,中藥材種植業産值增長6%,加工業産值增長8%。“十四五”期間,力爭中藥材種植面積擴大到30萬畝以上,實現農業産值30億元以上,飲片、中藥和提取物産業産值300億元以上,市場銷售170億元以上,綜合産值500億元以上。
一産將依託雲南中藥材種植第一大省的優勢,發展雲南三七、天麻、滇重樓、滇續斷等道地、特色優質中藥材原料種植,推進林下種植、光伏板下種植、生態種植。二産依託昆明中藥材加工聚集優勢,發展中藥飲片、中(成)藥、日化保健品、植物提取等精深加工。三産依託昆明要素集聚的虹吸優勢,打造中藥材貿易中心和科技中心。以北部縣區、昆明高新和經開區、主城區為中心,重點扶持骨幹品種和産區布局的龍頭企業,培育起點高、規模大、帶動力強的原料生産龍頭企業發展中藥材種植,打造中藥材加工産業集群和中藥材貿易中心、科技中心。依託現有的高山優質中藥材種植基礎,結合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等政策支持,融入中醫藥文化、人文創意、農旅觀光等要素,植入健康養生、中藥日化和中藥食品等功能,構建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的穩定産業體系,促進中藥材産業協調發展。
針對中藥材産業發展弱點在一産、難點在二産、堵點在三産的現狀,昆明還將實施“強鏈工程”發展行動,培養和打造一批鏈主企業。推動成立中藥材産業聯盟,把市場主體組織起來,通過舉辦産業論壇、産業培訓,召開供需見面會等措施建鏈壯鏈。在種植端,借助高校科研院所的力量,開展中藥材資源保護和品種選育,發展中藥材種業。在加工端,保持中藥飲片、中(成)藥的傳統加工優勢,加大對日化品、保健品、中藥食品、植物提取等企業的培育力度。在銷售端,以建立中藥材貿易中心為目標,完善昆明中藥材交易中心,發展中藥材大宗貿易,打造立足雲南、面向全國、輻射南亞東南亞的中藥材及相關産品的“線上+線下”大型交易&&。同時,提高産地加工能力,培育市場貿易體系,加快産業融合發展,強化科技支撐,加快推進昆明中藥材産業高質量發展。(記者 杜仲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