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10/25 09:54:17
來源:雲南日報

法治護航雲果産業

字體:

華寧縣人民法院華溪人民法庭庭長前往柑桔企業普法宣傳。

孟連縣人民法院法官幹警走進牛油果種植基地了解果農司法需求,開展法律知識宣傳。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近年來,雲南法院找準司法服務營商環境的着力點,進一步打牢司法服務産業發展的底子。在助推雲果産業發展中,各地法院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重拳打擊犯罪,高效化解交易糾紛,做實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化解,因地制宜&&司法服務保障花果蔬菜産業措施,努力營造優質的法治化營商環境,為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堅持調判結合 高效化解矛盾糾紛

  從“舶來品”到“土特産”,牛油果已成為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果農致富的“金果果”。截至2023年,該縣牛油果鮮果産銷量達1.73萬噸,産值6.4億元。

  面對産業發展良好勢頭,如何讓司法服務更好助力産業發展,是孟連法院思考的重點。

  2023年11月,在孟連縣從事牛油果育苗、種植、銷售的某企業成為一起買賣合同糾紛案的被告。原告水果零售商葛某向某企業購買的一批哈斯牛油果存在質量問題,問題反饋後一直未得到解決。

  “案件不複雜,但如何讓長期合作的雙方放下嫌隙,修復信任是我們考慮的重點。”孟連法院三級法官陶鑫葉介紹,經多次組織調解,反復釋法明理,雙方達成調解協議,並解開心結繼續合作。

  2023年以來,孟連法院充分發揮審判職能,把涉牛油果合同糾紛案件作為涉民生和涉企案件納入綠色立案、綠色審判通道快審快執快結,審結案件4件,其中1件立案當日調解結案。

  針對當地牛油果産業發展模式可能涉及的糾紛風險點,孟連法院把審判力量拓展到鄉村、社區,通過普法宣講、上門服務、現場調解等方式開展糾紛預防,2023年共開展普法宣傳140余次,分別前往19家商會、企業提供法律指導27次。

  建水縣南莊鎮風景秀麗、物産豐富,當地石榴熱銷東南沿海城市,水果經貿往來頻繁,但由於果農和商戶法律意識較為淡薄、合同訂立不規範等原因,涉石榴糾紛也隨之而來。

  2021年5月,某果商與南莊鎮某石榴果農簽訂採購合同,約定來年以每公斤8元的價格收購石榴。一年後,因市場需求增加,當地石榴市場價漲至每公斤12元,雙方就收購價格産生分歧。石榴鮮活易腐,若矛盾糾紛得不到盡快處置,一旦霉爛變質,果農將面臨嚴重經濟損失。為縮短案件處理時間,建水法院與縣司法局聯動,通過訴前調解方式向雙方當事人了解訂購事實,多次到現場查看石榴種植和采收情況。在法官與司法所工作人員耐心調解下,雙方達成和解。

  “我們充分發揮解紛資源聯動優勢,為群眾提供豐富的糾紛解決渠道和‘家門口’式訴前司法服務。”建水縣法院院長李永明介紹,該院還在全縣13個鄉鎮掛牌成立巡迴審判點,建立“一村一法官”工作機制,實現糾紛高效、實質性化解,為石榴産業發展提供司法保障。

  初秋時節,永仁縣的藍莓種植基地內一片忙碌景象。近年來,面對藍莓産業蓬勃發展帶來的新挑戰,永仁法院創新司法服務模式,組織專業團隊深入企業、田間地頭化解矛盾糾紛,暢通藍莓産業發展之路。

  2022年,雲南旺悅莓農業有限公司租用永仁縣蓮池鄉小蓮池村土地用於藍莓種植,租用地位於永仁君澤漁業有限公司魚塘上方,雨季連續降雨,大量泥土被沖刷到魚塘內,導致魚塘無法正常使用。雙方因此發生糾紛並起訴到法院。

  “案子很簡單,如果就事論事解決,來年雨季還可能發生糾紛,矛盾得不到真正化解。”永仁法院院長林宏介紹,為徹底化解矛盾,法院多次組織到現場勘查,並邀請蓮池鄉政府、村委會、村民小組共同參與調解,同時對魚塘清淤進行多方市場詢價,確保公平合理確定損失金額。經多輪耐心調解,雙方達成共識,由旺悅莓公司在賠償一定損失的基礎上,整體租用魚塘作為蓄水池使用。

  “矛盾的焦點反而變成合作的紐帶,不僅實現和諧相處還實現了雙贏。”曾參與此案調解工作的蓮池鄉小蓮池村民小組長龔懷光説。

  延伸法院服務 傳遞司法溫度

  “問題在哪、法官就在哪。”近年來,全省各地法院積極延伸司法服務觸角,把為民服務關口前移至基層群眾身邊,護航産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在華寧縣,為了讓當地盛産的柑桔獲得更好收益,華寧縣人民法院盤溪人民法庭從源頭防範和化解涉柑桔矛盾糾紛上發力,總結多年來因柑桔交易引發的買賣合同、委託合同等糾紛,製作了規範的柑桔買賣合同、中介委託合同及填充式欠條樣本,在當地柑桔協會、柑桔交易市場、柑桔分選廠分發宣傳,為果農、果商減少矛盾糾紛及事後維權做足“功課”。

  “我們在合同中對付款時間、採後損失率等關鍵性要素進行約定。”盤溪法庭負責人&&,通過採用規範的合同範本,讓果農盡快適應市場規則,最大限度地保護好自己的合法權益,同時降低當事人訴訟成本。

  “在交易時一定要注意,與誰交易要弄清、合同條款要明確、證據材料保存好……”在永仁縣維的鄉落水洞村櫻桃採摘季活動現場,永仁法院法官幹警帶着精心製作的《花果蔬菜交易風險普法提示》宣傳單走進田間地頭,為果農開展普法宣傳。

  為守護花果蔬菜産業高質量發展,永仁法院充分發揮司法職能作用,梳理總結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頻發交易風險點製作成普法提示宣傳單,為花果蔬菜産業企業和果農解決實際問題。

  近年來,永仁縣通過打造“幸福裏”社區搭建新型勞務用工&&,幫助群眾就近就地就業。永仁法院聯合縣檢察院在社區成立法律服務點,每半年選派兩名工作人員組成法律服務團對接社區需求,開展上門服務。同時,通過建立“三進五心”調解工作機制,讓法官主動進社區、進企業、進産業,通過真心傾聽、誠心開導、耐心協商、細心分析、同心定論提供精準司法服務,在開展矛盾糾紛調處和普法宣傳工作中,實實在在為企業服務、為群眾解難。

  “法官每週通過‘新農民大講堂’講授法律知識,還公布&&方式方便工友諮詢,從指導簽訂規範合同到産生糾紛後的維權方式,講得既樸實又生動,大家都願意聽。”蓮池鄉查利麼“幸福裏”社區黨支部書記納明元説。

  2024年,石林彝族自治縣西街口鎮人參果種植達10.4萬畝,預計産量為18.6萬噸。為更好服務這一特色産業,石林法院在該鎮專門設立了人參果特色法官工作室,協同相關職能部門為果農提供一站式司法服務。

  “除了開庭審案,我們法官還以‘背包法庭’的形式深入田間地頭為果企、果農宣法、普法,調解矛盾糾紛,確保將司法服務延伸到最末梢。”石林法院石林法庭庭長湯國介紹,今年2月,果農周某與代售商戶馬某因代售産生糾紛,法官及時進行實地走訪,並在調解過程中巧妙運用“雙語”調解、“背包法庭”等方式,僅用兩天時間就讓雙方當事人達成和解並兌付了案款。

  針對水果産品時令性強的特點,石林縣法院為人參果産業經濟開闢綠色通道,快捷、高效化解涉人參果産業交易糾紛,促進市場健康發展。同時,主動問需於企、問需於農,組織法官對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進行走訪,摸排産業鏈各環節易引發糾紛的情況,讓司法服務保障産業發展更精準。

  “隨着産業發展,隨之而來的法律風險也在增加,如何把糾紛化解在前端,更好保護人參果品牌和果農權益是我們開展司法服務的重點。”石林縣法院院長洪紹榮介紹,結合當地實際,該院以創建新時代“楓橋式人民法庭”為抓手,以“小法庭”保障人參果産業發展為司法服務着力點,通過設立法官工作室、打造人民調解&&,讓“小法庭”發揮大作用,將司法服務觸角延伸至基層,為人參果産業提供專業法治保障。

  2024年,石林縣法院受理涉人參果糾紛案130件,訴前調解113件、開庭審理17件,結案17件,受理的涉人參果案件全部高效辦結。

  為確保涉雲果産業案件糾紛真正實現案結事了,我省各地法院還結合“案件質量提升三年行動”,強化案件跟蹤問效,暢通司法訴求解決渠道,對勝訴方進行跟進,確保及時實現權益;對敗訴方曉之以理,督促其及時履行法定義務。(記者 鄧清文 通訊員 楊帆)

【糾錯】 【責任編輯: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