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米線拿下全國金獎
獲獎者説它“帶着媽媽的味道”
李晨溪正在製作米線。供圖
“媽媽,我拿到國金啦!”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4)總決賽結果剛剛出爐,雲南經濟管理學院小學教育專業大二學生李晨溪打開手機,給媽媽發了一條微信。
“媽媽,我又拿獎啦”“媽媽,我要去拿國金”……在與媽媽的微信聊天記錄裏,這樣的對話有很多。李晨溪不懈奮鬥,實現了對母親的承諾:讓家鄉的米線香飄四海。
即將失傳的味道迎來“新生”
通海是雲南的魚米之鄉,這裡有“無涼米線不成席”的習俗,米小溪品牌創始人的李晨溪,自幼便生活在這裡。她的外婆40年前就開始擺米線攤,因其獨特的“酸、甜、辣”口味和紮實的用料,深得食客喜愛。
然而,家族生意的傳承並非一帆風順。李晨溪的母親在接過家裏生意後,火爆的訂單讓她萌生了多開幾家分店的想法。但不懂市場經營、管理不夠專業,多家分店遭遇了滑鐵盧,而且母親還生病了,傳承近40年的味道面臨失傳。
大一上學期,李晨溪接觸到了學校創新創業學院開設的通識課《創業教育》。這門面向所有專業開設的課程,以形式靈活的教學方式和多元的課程設置,讓學生在實踐中真正走進創新、創業活動。正是在這門課上,李晨溪知道了經營管理的重要性,並接觸到了“中央廚房賦能輕資産創業”模式,這讓她看到了開店的希望。
課後,李晨溪主動找到老師交流想法,經過老師推薦,她認識了校長助理、創新創業學院院長焦艷軍。焦艷軍提出的“品牌+直營店+授權點”三級體系,讓李晨溪覺得“這或許是小店的未來”。在經過無數次交流和調研後,她決定組建創業團隊,正式開啟自己的創業之路。
為了突破行業掣肘,李晨溪開始研發符合品牌發展路徑的特製米線。在老師引薦下,她和團隊去雲南省農業科學院進行幹米線研製,並聯合省農科院食品加工所優化烘乾工藝及流程,自主研發“二次烘乾技術”。新配方製作出的米線口感爽滑、有筋道且便於保存,為米線標準化奠定了基礎。
隨後,李晨溪及團隊在不斷攻關中研製出3個核心配方:優良口感幹米線、秘制醬料、秘制涼湯。她們也申請下了“一種涼米線酸甜湯製備方法”“一種醬料製備方法”“一種特定配比米線的製備方法”“一種三隔斷式保鮮盒”“一種常溫保鮮米線湯料袋”5項專利,專利發明人均為李晨溪。
不僅是一個美食品牌
2024年5月,第一家直營店在通海開業。6月,玉溪通海米小溪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成立。第一家直營店開業後,李晨溪和團隊精心挑選食材,不斷改良配方,努力使每一碗米線都能讓顧客感受到家的味道。一群年輕人還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米線製作過程,講述通海涼米線的故事,不僅吸引來食客,更引起了一些投資者的關注。
困難依然存在,李晨溪和她的團隊經過深入調研,最終選擇在傳統加盟的商業模式中另辟蹊徑,推出三級體系,通過運營管理標準化,形成“線上推廣+線下擴張+産銷分離監管”的小餐飲品牌化運營模式,為小餐飲店舖提供新質利潤增長點,目前米小溪的安寧分店正在籌建。
2023年,李晨溪及團隊帶着米小溪項目第一次登上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3)舞&,拿到了省賽金獎,但很遺憾未能進入國賽。隨着米小溪的品牌影響力逐漸擴大,那個想帶着項目登上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最高舞&的夢,再次出現在李晨溪腦海中。她決定再試一次。
經過精心準備,李晨溪在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4)校賽中拿到第一名。在學校老師、團隊成員的支持和陪伴下,她繼續向國金髮起衝擊。備戰國賽的日日夜夜裏,李晨溪一遍又一遍修改方案,一遍又一遍路演,每當堅持不下去時,她都會告訴自己:“為了給媽媽的承諾,為了老師的鼓勵,為了自己的夢想,一定可以。”最終,她如願以償,成功奪金。
現在,這個21歲的姑娘在繼續學業的同時,還帶領着團隊不斷優化供應鏈,確保食材的新鮮和安全,堅持走品牌化路線,讓米小溪不僅僅是通海的美食,更要成為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美食。李晨溪説,這碗米線帶着媽媽的味道,她想把米小溪打造成一個溫暖的餐飲品牌,還想用自己的故事去激勵更多小微創業者。(記者 楊艷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