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昆明10月11日電(記者 王賢思)飯後,75歲的劉文學像往常一樣,緩步走向社區的“守望&”。這個建在雲南省曲靖市富源縣後礦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操場邊的小&子,高4米,剛好能越過圍墻,俯瞰昔日的大慶礦區——那個承載了幾代礦工記憶的地方。
“這裡承載着眾多礦山子弟的青蔥歲月。”站在守望&上,劉文學望著遠處,思緒回到了過去。“那些年,火車的汽笛聲穿越山谷,整個礦區聲音喧囂,各處都充滿着工作時候的回憶。”
雲南曲靖市富源縣後礦黨群服務中心的守望&。(富源縣勝境街道辦供圖)
富源縣是中國100個重點産煤縣之一,後礦社區曾因煤礦的繁榮而聞名,上世紀90年代的黃金採礦時期,這裡人口密集,車水馬龍。商店、歌舞廳、電影院鱗次櫛比。劉文學説,那時的社區熱鬧非凡,雖建在大山裏,但繁華程度堪比沿海城市。
然而,隨着資源枯竭,2016年大慶礦井關閉,年輕人紛紛離開,只剩1600多名離退休人員。
“在礦區工作了大半輩子,産生了很深的感情,不願意離開。”劉文學説,現在衣食無憂,就是想有個念想,守住這一輩人的精神記憶家園。
守望&的出現,恰如其分地回應了這些老礦工們的情感訴求,成了礦區養老新地標。“不用再走到老礦區了,站在這兒,看看曾經工作過的地方,內心也能多一份安慰。”富源縣勝境街道後礦社區黨總支書記張曉彥説,社區保留了老礦舊址,把守望&建在黨群服務中心操場邊,是為了社區老人“守望來時路,留下鄉愁情。”
白天,老人們可以在這裡懷舊,到了夜幕降臨,黨群服務中心燈火通明,社區老人們則在操場上盡情跳廣場舞,棋盤旁一片和樂融融。
如今,後礦社區旁新修了高鐵站,黨群服務中心新建了紅色影院、剪紙文化長廊、圖書室、調解室,室外設置健康步道、健身區,往日繁華又再次出現。不僅解決了礦區退休職工的養老問題,還吸引了外地來養老的“候鳥”。
“這樣一個看似突兀建在操場邊的&子,讓我們看到了社區對老年人無微不至的關心。”來自重慶的新“候鳥”江小萍説,同樣作為礦區退休職工的她,有着強烈的共鳴,所以選擇了來到大山深處的後礦社區養老。(完)